自然聲樂教學法

自然聲樂教學法

自然聲樂教學法是北京古典創新音樂藝術研究院院長、現任中音藝術學校校長楊璟春創始,並已申請國家專利的一種新型聲樂培訓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聲樂教學法
  • 創始者楊璟春
  • 屬於:新型聲樂培訓方法
  • 狀態:已申請國家專利
簡介,理論基礎,關鍵點,注意事項,總論,

簡介

內容主要以調整性格、控制情緒為基礎,以自然、真實為方法,以達到具有純淨、穿透力、自如、質感和共鳴腔體的聲音為目的,旨在讓人們在正確地狀態下自然發聲,快速解決高音、跑調、氣息等唱歌中的一系列問題。

理論基礎

一、聲樂基礎理論--平衡論
在近現代,中國的聲樂教學基本沿用了俄羅斯等西方國家教學思想指導下的教學方法。西方的教學更多的是強調人的控制力,而缺少一種以自然平衡人的態度來看待世界。而且由於西方哲學中物質為重的特點,教學更側重於物質化的技術訓練,而在情感狀態方面的訓練少之甚少。而聲樂的起源就是由情而生,由感而發。歌唱的目的就是抒發個人的感情。以物質角度產生的聲樂技術過多地強調肌肉的運動,從而形成了一個以發生技術為主要訓練手段,極容易造成技術和感情上的脫節。與西方細想不同的是,中國古典思想更強調自然平衡狀態,認為世間萬事萬物都有其合理的一面,都有其內在的平衡,於是中國古典哲學更注重整體性和情緒方面的調整,通過無形的精神情感來帶動肌肉的運動,那么哪一種方法更合理呢?
對於技術化訓練,優點就是訓練目標明確,步驟清晰。聲樂教學產生更多的是一些優秀的歌唱家在形容自己演唱時的體會,把演唱體會傳達給學生的過程逐漸的形成了目前的聲樂教學方法。在傳達的過程中存在一種無法逾越的障礙,那就是對於感受狀態等精神方面的形容現有的語言是極其蒼白的。人類的語言無法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情緒和狀態。比如:疼痛,無論怎樣形容也無法向另外一個人準確傳達疼痛的感受。更無法讓一個從未體會到疼痛感覺的人通過語言來了解疼痛的感覺。
在傳達的過程中,主要的方式就是利用一些相似的例子,以引起對方相同或者相似的體驗。或者是通過形容肌肉、形體等可見物質的運動狀態,來傳遞歌唱方法。這樣的傳達方式必然是既複雜又不容易理解。人的每一個簡單的動作都會牽扯到複雜的肌肉運動,每一個發生動作都會牽扯諸多肌肉的運動,一方面具體描述很複雜,同時由於發生過程中每個人的注意力、控制力以及肌肉的運動感受都不盡相同,於是在描述發生的過程中總是有側重和疏忽的。於是形成不同的人不同的描述結果。而學習的人也容易一頭霧水,因此造成了學習聲樂的過程漫長而又艱難。
二、中西方思想的差別
西方的文化更注重具體結果。當一個人發聲出現問題時,以西方的哲學思想就是通過技術手段來調整和解決。直到發音問題解決為止。而中國的哲學思想更看重人的自身狀態,有一句話叫“聞其聲如見其人”,認為聲音的問題更多的體現出人自身的問題,如:性格、習慣、動作、狀態等。聲音問題的出現是由於這個人性格思想等方面的問題造成的,於是以中國的哲學思想,聲音的問題的解決應該通過調整人的性格、狀態、心理等方面來解決的。那么性格是如何影響人的呢?
心理學生定義為:人的思維和情緒特徵。簡單點說就是一個人的情緒習慣。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緒狀態,而性格和呼吸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繫(詳細論述見第三章)。情緒的變化會直接影響呼吸的變化,一般來說人在興奮的時候呼吸會更急、更短促,情緒低落的時候呼吸就會更深、更緩慢。而呼吸上中西方的也是有不同的認識。
西方哲學更看重物質性,所以呼吸理論更多的圍繞腹腔和胸腔的動作建立起來的。而中國道家思想形成的丹田呼吸概念與西方的胸腹式呼吸有很大的差別,丹田是中醫里的穴位,分為上中下。而目前穴位目前還無法通過現今所掌握的科學手段得到證實,況且以現代醫學的角度看丹田的位置,與正常呼吸的位置有很大的差別,所以丹田氣目前並沒有得到科學的證明。
孔子有句話:“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對於後半句話的理解就是體力勞動受制於人。那么前半句中的心是什麼意思呢?很多人解釋為腦的意思。意思就是腦力勞動更勝一籌。但在研究古典文化的時候發現,中國的道教、佛教一直都是反對大腦的使用的。也就是不贊同腦的作用,認為腦的使用使人產生欲望和分別心,從而使人生不幸福。物質可見而意識只能夠感知。大腦的能力更多地體現在對物質世界的感知和判斷上,而對不可見的意識大腦就無能為力了。
從另外一種角度上看,世界上的事物有兩個發展的方向:深度和廣度,物質的發展往往追求廣度,而精神方面只追求深度。廣度是數量,深度是品質。生活中每一個人都在追求物質的積累和精神的品質。
三、感性和理性
從古典的文化思想來看,丹田氣更多的是在強調感性的深度,也就是更多的強調感情的控制(形容和例子)。也就是說西方思想更強調力量的控制,中國的古典思想更強調精神的控制。在近現代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下,物質文明得到了極大的發展。而中國由於天人合一古典哲學的影響,造成了近現代中國物質發展的落後,究其原因就是中國的哲學是以精神文明為其發展目標的,對物質文明發展的影響力相對就比較小,而西方哲學正好反之。
雖然現代物質文明是以西方哲學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雖然現代的藝術教育也是以西方的教育方式、方法在國內普及發展的,但藝術教育本身就是一個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設。以上面的分析,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在藝術教育方面應該比西方哲學更有優勢,中國的思想是藝如其人,更強調人的自身調整。這裡面首先確定的是,一門學科你沒有掌握的原因不是這門學科有多難,而是個人自身的能力造成的。
對於具體的技術能力,別人能夠掌握而自己沒有掌握的原因首先是由於性格和狀態的因素。舉個例子:比如快速揮手,假如速度比較慢,表面上看是動作控制的問題造成的,而實際上則是由於反應能力不夠敏捷造成的。而不夠敏捷的主要原因是性格或者情緒比較“沉”,而解決的辦法則是將呼吸提起來,使情緒變得活躍,以此來增加反應速度。而另一種訓練方式就是反省技術動作,仔細檢查動作中的問題,再逐一練習解決。實際上這兩種訓練方法就像是一個桿子的兩頭,左面是物質和技術,右面是意識和感覺。
西方的訓練更多地是通過具體的技術訓練逐步形成習慣,最後變成總體的感覺。而如果以中國古典思想的方式訓練,更多地是通過情緒調動來穩定和形成準確的技術,最後再形成具體的技術動作。這就是從局部到整體;或者從整體到局部的過程。兩種方法都有其適應的群體,對於理性的人西方的方式更適用;而對於感性的人中國的方式更合適。西方重視結果,中方更重過程。中國的方法更注重改變人的本質。

關鍵點

一、自然的咬字和吐字
練習自然的咬字狀態,並使口腔形成習慣,注意要以平和的態度練習,要避免懶散或急躁的狀態。因為在懶散的狀態時咬字,口腔的位置容易偏小,處於不正常的狀態。而在急躁的情緒下咬字,口腔的位置容易偏大,同樣處於不正常的狀態,而咬字在演唱中是很重要的。對於一首聲樂作品來說,就是一首帶有音調的詩,而歌唱就是帶有音調的朗誦,這一點必須要明確。歌曲的歌詞和音樂一樣,影響著歌曲的風格。有一句話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特點,一個地域有一個地域的風格,而語言同民族和地域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包括音樂也是在語言基礎上的再發展,所以咬字和發音對演唱風格有很大的影響。另一方面,在演唱中遇到比較難的地方時,難免會產生緊張的情緒,而緊張情緒的演唱的最大影響就是改變正常的、自然的演唱狀態,其中就包括口腔的咬字和吐字,練習並穩定咬字的口腔狀態就可以起到穩定情緒、穩定演唱狀態的作用。
二、情緒的控制
實際上聲樂就是通過歌唱來表達感情,而聲樂的訓練就是圍繞著咬字、吐字和表達感情這兩個方面進行的。說到情感就又涉及到性格問題,演唱過程就是真實表達歌曲作者情感的過程,不能加入過多的個人色彩,尤其是一些無意識的、偏執的色彩。比如一個性格急躁的人,其演唱的作品就大多帶有急躁的情緒,而其作品的音樂內容有可能與急躁一點關係都沒有,這樣就沒有準確的表達音樂的內容。另外,性格的偏執也容易造成聲音的技術問題,性格急,聲音緊;性格懶,聲音跨。並且要分清急躁和興奮的區別,急躁是過於興奮的狀態,懶散是不夠興奮的狀態。
在演唱中所追求的共鳴、高音、技術等等同演唱中的興奮狀態都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在學習中要極其注意情緒的調整和控制。自然聲樂教學法所進行的技術訓練主要集中在發聲技術上,如何能取得好的聲音是衡量演唱水平的標準,現行的聲樂教學,過於側重肌肉的訓練,比較忽視情緒的控制訓練,要知道控制肌肉的是情緒,如果情緒不穩定,即使肌肉的訓練很正確和穩定也不行。實際上經過常年的肌肉訓練是可以達到一定的穩定程度的,並且也可以達到控制情緒的作用,但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和精力,需要經過不停的調整才能實現。實際上在現行的教學方法中,對聲音的要求並沒有錯,關鍵是以什麼角度去看,比如:"先通氣後發聲":就是要"小心"的情緒狀態。"聞花的狀態":就是要"興奮"的情緒狀態等等。

注意事項

一、多練咬字練習
練習正常、自然、平和、冷靜的咬字狀態,用較機械的狀態練習咬字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由於情緒變化使聲帶、腔體緊張的問題,注意的是咬字時情緒既不能急躁又不能懶散,要心平氣和,這種練習只要進行數周的時間,就可以形成共鳴狀態。
二、多注意語氣
在平時說話時是有一定語氣和方向的,而要針對某一人進行語言交流,即使是自言自語,也是有方向的,那就是自己。所以語氣就是指說話的"方向感",用很戲劇化的方式有感情的說話。這種練習既是為了音樂的真實表現,也是為了聲音的"高位置"。要注意的是不要找唱歌的狀態,普遍所認為的那種歌唱狀態往往是很不自然的,當唱歌者認為是狀態正確時,恰恰是不對的,所以平時也一定要多進行語言和語氣練習,要把唱歌當說話一樣自然,這樣才能保證呼吸、共鳴的正確。
三、不要把聲樂學習方法化
可以了解所有優秀的歌唱家演唱的狀態,一定是整體的協調,決不是某一部分肌肉的調整,雖然他們也曾經進行很長時間的技術訓練,但最終的演唱方法就是朦朧的一個狀態,即好像是有一定的肌肉運動,也好像是一個情緒狀態。只要找到那種感覺,聲音就沒問題。實際上聲樂的總體狀態就是一個整體的情緒調整,所有的方法背後都有一個情緒的對應。找到情緒了就等於學會了方法。實際的訓練效果也是這樣,對於情緒,也是需要一定時間的穩定練習的,但有一點,當自己找到情緒時,演唱的方法就等於找到了,對於情感豐富、性格活躍的人來說,可以在極短的時間裡取得良好的效果,是練習方法無法達到的。
四、聲音最好的狀態
許多女孩子都有這樣的經歷,當她被驚嚇時,可以不自覺的發出很高、很有穿透性的聲音,在聲樂演唱中,依靠方法練到那種程度是非常不容易的。平時產生行為的方式是要經歷:由思維判斷產生情緒再支配肢體行為這個過程的,思維貫穿整個過程。而被驚嚇時的行為過程是:由於驚嚇產生情緒支配肢體行為後產生思維,思維是在過程之後。這種方式的優點就是避免由於思維而產生的心理問題,所以遇到突發事件時,才可以發揮出超出平時的能力。演唱也是一樣,學習方法的過程就是思維判斷的過程,而通過情緒去找聲音的過程就是情緒支配的過程。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方式。

總論

實際上聲樂的要求就是以下這三點:1.自然、正常的咬字和吐字狀態。2.小心、興奮的情緒狀態。3.對不同風格歌曲的把握。演唱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都可以通過以上的方法解決。
呼吸不好的原因是因為不正常的咬字狀態,一般都是在做"打開喉嚨"的要求後出現這個問題的,由於忽略了正常的咬字狀態,在咬字時聲帶過於張開,造成用氣過多,是呼吸出問題的。這一點通過吐字的狀態就可以證實,呼吸不好的,咬字大多不清楚,像嘴裡含著東西一樣。實際上呼吸是不用練習的,平時的確存在呼吸較淺的問題,其主要原因是由於情緒的影響,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從穩定情緒入手,根據學生的性格,性格急躁的,要通過輕聲、慢速的發聲練習來平和情緒,性格散漫的,要通過大聲、興奮的發聲練習來提起情緒。當情緒處於平和的狀態時,呼吸就自然深了。一般來說性格急躁的呼吸較淺,聲音易浮。性格懶散的,呼吸過深,聲音易沉。調整的結果就是以聲音為標準的,就是要那種平衡的聲音。
換聲點的問題實際就是心理承受力的問題,人對自己不熟悉的事情都會產生一定的心理緊張,高音的問題也是一樣。換聲點後的發聲方法的變化,就像是一個不會游泳的人下到水裡一樣,水越深、越急就越緊張,也就越使勁地抓住周圍的人,可只要是不鬆手,就永遠學不會游泳。所以,在演唱中不要考慮換聲點的問題,最好的歌唱狀態是從低到高音色的統一,不能中聲區是一個音色,到高聲區就換成另一個音色。
共鳴的問題也是很簡單的,就是震動的問題,從物理學上講,任何物體都是有自身的頻率的,當然包括人體的骨骼和腔體。而共鳴就是指當發出聲音的頻率同腔體一致時產生的共振,這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頻率一致,二是放鬆。平時可以試一試,用筷子敲碗,如果用手摁住碗再敲,聲音的共鳴就很弱,如果握緊筷子敲,就沒有放鬆握筷子的敲擊聲音好。以上的實驗可以證明,腔體緊共鳴差,聲帶緊音色差。所以,聲樂練習中,"小心"的狀態是為了取得優美的音色,"興奮"的狀態是為了取得較好的共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