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天氣周期

自然天氣周期

自然天氣周期(natural synoptic period)是指自然天氣區內天氣特徵穩定的一段時期。由於不同自然季節里天氣過程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多種多樣,所以自然天氣周期也是多種多樣的。

自然天氣周期是蘇聯穆爾坦諾斯基學派的最基本概念,一般長度5 - 7 天。在這段時期內,地面高低壓系統移動方向穩定,高空行星鋒帶的特徵也基本穩定。

中文名稱自然天氣周期
英文名稱natural synoptic period
定  義天氣過程的發展按主要氣壓系統的配置及變化所區分的天氣特徵相對穩定的階段。
套用學科大氣科學(一級學科),天氣學(二級學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天氣周期
  • 外文名:natural synoptic period
  • 學科:天氣學
  • 定義自然天氣區天氣特徵穩定的時期
  • 特點:一般長度5 - 7 天
定義,特點,預報屬性,劃分方法,周期類型,套用,

定義

自然天氣周期(natural synoptic period)是指自然天氣區內天氣特徵穩定的一段時期。
自然天氣周期概念至少有三方面內容和含義:
(1)自然天氣區域;
(3)由大氣活動中心和長波系統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天氣過程發展方向和趨勢保持相對不變。
顯然由於不同自然季節里天氣過程的發展方向和趨勢多種多樣,所以自然天氣周期也是多種多樣的。

特點

自然天氣周期是蘇聯穆爾坦諾斯基學派的最基本概念,一般長度5 - 7 天。在這段時期內,地面高低壓系統移動方向穩定,高空行星鋒帶的特徵也基本穩定。而相鄰兩個自然天氣周期之間則有比較大的變化。亞洲自然天氣周期的長度絕大多數為4 - 6天,這與亞洲第一類周期過程占優勢相一致,即移動性系統周期過程較短,歐洲自然天氣區的周期長度為5 - 7天。

預報屬性

自然天氣周期具有兩個重要的預報屬性:
其一是自然天氣周期的持續性具有準定常性,即同一個自然天氣季節中相鄰的兩個周期的長度大體相同,由此可根據前面一個周期的長度來預報下個周期的長度。
其二是自然天氣周期具有趨勢期的屬性(所謂趨勢期是指一個自然周期的前兩天而言),即在同一自然天氣周期內天氣系統的移動方向保持不變。

劃分方法

自然周期的劃分由於所採用的表達方式和工具不同而有很多方法。
早期穆氏是以地面反氣旋運行方向的改變為依據來劃分周期。後來,赫拉伯洛夫根據高空行星鋒帶的演變來劃分周期。他認為,由於行星鋒帶有最大的能量儲存,因而天氣過程的發生、發展,與它緊密相關。於是他選定能代表行星鋒區的某一條等高線(有時稱特徵線),以其演變來作為表達和劃分自然周期的手段和方法。如冬季選536位勢什米線,夏季選572位勢什米線等,這種劃分和表達方法顯然較前者要好得多。用它就比較簡便地反映出了中緯度鋒區上大尺度擾動的演變特徵,而這些特徵恰恰是中期預報所著重考慮和分析的方面。
赫拉伯洛夫等在研究自然天氣周期預報方法中引入高空鋒區以後,他認為,如若把高空行星鋒區演變的三類過程(緯向過程、經向過程和阻塞過程)看作為天氣周期存在的基礎,那么就有可能探索出任何一種天氣過程形成和轉換條件。這一思想實際上是天氣型與自然天氣周期相結合。後來實踐證明,這種方法較之以前的方法,不論在周期的劃分上,還是在預報方面均有一定改進。

周期類型

亞洲天氣區域的自然天氣周期從性質上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自然天氣周期是多移動性系統,這類周期在該區域占優勢,並且常以某地理位置上的槽脊交替或重建(如東亞大槽)作為周期轉變的標誌。
另一類自然天氣周期是以環流變形場持續穩定為其主要特徵,這類往往以高空新的變形場開始形成和破壞作為周期的開始和結束。

套用

自然天氣周期不單存在於中高緯度,而在中低緯度也是同樣存在的,因此它也適用於中低緯度地區的預報。我國南方台站常以副熱帶高壓的南北移動及東西進退作為夏季天氣周期的標誌。如江蘇省氣象台以6、7月份西太平洋副高的進退為依據來劃分天氣周期,提出天氣周期中期預報方法,以解決6、7月份副高及暴雨預報間題,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