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方法與基地建設》是201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建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方法與基地建設
- 作者:馬建華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625939
- 出版時間:2019-10
《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方法與基地建設》是201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建華。
《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方法與基地建設》是201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建華。內容簡介《自然地理野外實習方法與基地建設》是河南省九所高等學校近10年來對自然地理野外實踐教學的系統總結。內容分上、下兩篇。上篇介紹了天文...
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習是天水師範學院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根據地理科學本科專業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和新時代基礎教育對地理教師的要求,基於我校地理科學專業省級特色專業、省級一流專業和自然地理實習虛擬仿真省級一流課程等平台,在與中國科學院天山冰川觀測試驗站長期合作的基礎上,結合以烏魯木齊河源1號...
野外實習是地理學教學活動的基本環節,是培養學生觀察、認識地質現象,掌握野外地質工作方法的現場教學活動。通過實習,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浙江普陀山-富春江-杭州-天目山自然地理實習,通過華東師範大學長期穩定的教學實習基地與實習路線建設,很好地滿足了學生...
自然地理環境綜合研究理論基礎、套用能力及技能培養、實習基地。在教學內容上體現實用性、可操作性、實踐性。通過對野外自然地理五大要素信息的採集、處理和分析能力的訓練,以及實習報告的編寫,培養學生的調研技能和實踐能力。圖書目錄 前言 上篇 自然地理環境綜合研究理論基礎 中篇 套用能力及技能培養 下篇 實習基地 ...
國家野外站面向社會經濟和科技戰略,依據我國自然條件的地理分布規律布局,通過長期野外定位觀測獲取科學數據,開展野外科學試驗研究,加強科技資源共享,為科技創新提供基礎支撐和條件保障。為更好地推進新時期國家野外站的建設發展,按照《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最佳化整合方案》《“...
東北地區自然地理野外綜合實習虛擬仿真實驗是東北師範大學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對象是自然地理環境。它所有的知識、規律、理論都源自大自然。因此,野外實踐能力是地理學人才必備的核心素養。野外實習是本科生野外實踐能力培養的基本手段。當前的自然地理學野外實習普遍存在以下問題:(1...
野外實踐教學基地 河北小五台山地質地貌實習基地 河北豐寧縣壩上植物土壤野外實習基地 蘇州上海人文地理學實習基地——建設歷程及教學特色 北京人文地理實習基地——建設歷程及特色 北京延慶地理綜合創新基地 虛擬野外實習網的構建與野外實習創新——地理學野外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野外實踐科研基地 農業旱災野外調查重點區域 地表...
4、平台建設高水平:2006年,2萬平米的地理科學學院大樓建成使用,成為我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地理科學學院。其中實驗示範中心獲得了近4000平米的空間,不但滿足當前的需要,也為今後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中心通過多種渠道,投入3000多萬元,強化教學實驗室、實驗教學基地與野外實習基地建設,全面提升了實驗室的軟硬體...
開設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科學、生態學等4個不同方向的系列選修課程;開設海洋地理學、台灣地理、福建地理等具有地域特色的選修課程;強化科研實踐訓練和創新能力培養,擁有包括世界雙遺產的武夷山、中國近代化發祥地的馬尾、亞熱帶河口海岸閩江口等在內的14個野外實習基地,並安排跨地域野外考察實習。
實習基地 各高校必須有滿足教學需要、相對穩定的實習路線或實習基地。應根據各自的學科特色和教學內容、社會需求與畢業生去向,建立和完善野外實習路線或實習基地。可以與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合作,建立具有特色的實習路線或實習基地(包括師範類地理科學專業的教育實習基地),滿足地理學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信息資源 ...
中心下設植物實驗室、土壤實驗室、地質實驗室、氣象站、天文館、地質館、地理教學法實驗室、測量實驗室、遙感實驗室、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岩溶環境實驗室、地球化學與同位素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第四紀實驗室等14個實驗室,建設有金佛山、青木關、縉雲山、重慶市地理信息中心實習基地以及雲貴川綜合實習基地。每年承擔...
桂林基礎地質實習基地建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迄今已有五十餘年歷史。經過我院老一輩地質工作者辛勤耕耘,先後開闢了反虹管實習路線(河流地質作用)、白竹境實習路線(水庫及區域性斷裂現象)、大圩實習路線(泥盆-石炭紀地層剖面及古生物和牛軛湖)、楊堤實習路線(深水相泥盆紀地層剖面)、永福實習路線(奧陶系與白堊系...
系實驗教學設備充實,共建有基礎地理實驗室、地理信息系統(GIS)實驗室、模擬導遊實驗室等14個專業實驗室。同時經過多年實踐,逐步建立了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基地、區域地理實習基地、旅遊管理綜合實習基地、教育實習基地,保證了教學實踐環節的順利進行。目前地理科學與旅遊管理系現有全日制學生620人,學生參加全國導遊資格考試...
地理信息科學實驗室是省級重點信息技術實驗室。擁有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價值達380多萬元,實驗室用房 2789M2。2008年,地理科學與旅遊學院成立旅遊發展研究中心和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我院在梅州建立了101個教育實習基地,在廣東、福建、江西省等地建立了30多個野外實習基地和非師範專業的實習基地,滿足了實踐教學的需要。
第五章 巢湖區域地質野外教學實習基地建設 第一節 野外地質教學實習基地建設的意義與原則 一、地質野外教學實習基地建設的意義 二、地質野外實習基地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第二節 巢湖區域地質野外教學實習基地 一、巢湖地質野外教學實習的環境背景簡介 二、巢湖北山地質野外實習基地的基礎條件 三、巢湖地質野外教學實習...
學院注重發揮多學科交叉的優勢,積極開展綜合科學考察與野外實習基地建設。2006年以來,學院連續承辦國家基金委、教育部重點支持的暑期香港-大陸高校地理學聯合實習項目;2007年組織石羊河流域綜合科學考察;2008年參與甘肅地震災區的重建規劃工作;2009年30餘名師生徒步穿越巴丹吉林沙漠;2010年6月,聯合西南師大成功舉辦嘉陵...
植物形態識別鑑定模組是安康學院建設的虛擬仿真實驗課程。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野外實習是自然地理、植物學類課程進行植物鑑定學習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也是教學實施中的難點。化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基本保持了原始、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是中國巴山北部地區重要的野生動植物物種資源庫,是中國巴山地區少有的原始自然歷史本底,是...
因此,為最大限度地發揮峨眉山野外地質實習基地的各類資源在學生野外地學綜合分析研究能力中的作用,運用計算機虛擬仿真技術對峨眉山地質-地貌-土壤-植被形成演化過程建立身臨其境的虛擬現實場景,為學生掌握地質、地貌、土壤和植被形成演化過程及相互關係提供支撐。就目前國內地理學此類已建設的虛擬仿真項目來看,肖林林等...
《銅陵礦集區礦床學實踐教程》是在多年實習基地建設和實習指導書不斷完善的基礎上,根據銅陵礦集區和長江中下游成礦帶近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勘查資料編寫而成的,內容主要包括銅陵礦集區的自然地理和地質特徵、礦集區侵人岩和礦床的地質地球化學特徵、礦床成因和成礦規律總結,同時包括侵入岩和礦床的野外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