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差異理論

Higgins的自我差異理論(Self-discrepancy theory)認為,個體自我概念包括3個部分:理想自我(ideal self);應該自我(ought self);現實自我(actual self)。自我差異理論就是建立在這三個概念上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自我差異理論
  • 外文名:Self-discrepancy theory)
  • 提出者:Higgins
  • 三部分:理想自我 應該自我 現實自我
  • 三者關係:前兩者是引導後者的標準
  • 主要種類:八種
產生背景,理論分析,主要種類,

產生背景

現實自我(actual self)指個體自己或他人認為個體實際具備的特性的表征,這裡,“他人”可以是重要他人或一般化的他人(下同),可見,有兩類現實自我,一類是以自己的角度表征的現實自我,一類是以他人的角度表征現實自我。
理想自我(ideal self)指個體自己或他人希望個體理想上應具備的特性的表征,同樣,也有兩類理想自我,一類是以自己的角度表征的理想自我,一類是以他人的角度表征的理想自我。
應該自我(ought self)指個體自己或他人認為個體有義務或責任應該具備的特性的表征,同樣,也有兩類應該自我,一類是以自己的角度表征的應該自我,一類是以他人的角度表征的應該自我。
理想自我和應該自我稱為自我導向(self—guides)或自我標準。
在這三種自我的基礎上,就產生了自我差異的概念。自我差異(self—discrepancy)指現實自我與自我導向之間的差距。

理論分析

1.理想自我和應該自我是引導現實自我的標準,當現實自我與這些標準有差異時,就會產生要減少這種差異的動機,這種動機推動著人們以達到現實自我與相關的自我標準相匹配的狀況。
2.自我差異理論假設,每種類型的自我差異反映了一種特定類型的消極心理情境,而這種特定類型的消極心理情境又與特定的情緒問題相關聯。
具體地說,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的差異表示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狀態,反映了“積極的結果沒有出現”(absence of positive outcomes)的消極心理情境,這種心理情境會導致沮喪類情緒(dejection—related emotions),如抑鬱、失望、挫折感、羞恥等。現實自我與應該自我的差異表示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或者義務,這將預示著“消極結果的出現”(presence of negative outcomes),這種心理情境會導致焦慮類情緒(agitation—related emotions)。
3.個體在成長的過程中,從父母那裡內化得到的道德規範、思想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自我導向。

主要種類

根據自我的領域和自我表征的角度不同,理論上應存在8種自我差異,但是,研究者一般很少研究從他人角度表征的現實自我,所以,研究者常研究如下4種自我差異:
1.以自己的角度表征的現實自我與以自己的角度表征的理想自我之間的差異,為方便起見,記作“現實
/自己一理想/自己差異”(下同);
2.以自己的角度表征的現實自我與以他人的角度表征的理想自我之間的差異(現實/自己~理想/他人差異);
3.以自己的角度表征的現實自我與以自己的角度表征的應該自我之間的差異(現實/自己一應該/自己差異);
4.以自己的角度表征的現實自我與以他人的角度表征的應該自我之間的差異(現實/自己一應該/他人差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