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分散系統入門

自律分散系統入門

《自律分散系統入門》是2008年10月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日本)森 。《自律分散系統入門:從系統概念到套用技術》是森欣司教授首次出版的全面介紹自律分散系統的概念、結構、構成技術、支持技術、套用實例以及創立這一新概念的過程的專著。書中強調創建系統結構的逆向思維方式、以具體套用特性和需求為基礎的實用方法,以及對此項新技術的評價方法。

基本介紹

  • 書名:自律分散系統入門
  • 作者:(日本)森 
  • 譯者:徐政
  • ISBN:9787030230218
  • 定價: 36.00 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10月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後記,文摘,

內容簡介

自律分散系統入門:從系統概念到套用技術》是20世紀70年代誕生的系統新概念,具有線上擴展性、線上維護性和容錯性,較好地解決了大規模系統的建設和運行所面臨的問題。《自律分散系統入門:從系統概念到套用技術》可作為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教科書或參考書,也可供從事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交通運輸及系統工程領域工作的技術人員、研發人員及管理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作者:(日本)森 (日本)欣司 譯者:徐政 譚永東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1 方法論的轉變
1.2 研究開發的歷程
第二章 自律分散系統的概念定義
2.1
2.1.1 集中系統及其存在的問題
2.1.2 系統需求
2.1.3 生物系統與分子生物學
2.1.4 實現自律分散系統的技術要素
2.2 自律分散系統的概念
2.3 自律分散系統的定義
2.4 自律分散系統的定位
2.4.1 自律可控性
2.4.2 自律可協調性
2.4.3 與傳統系統的相互定位
第三章 自律分散系統的體系結構
3.1 體系結構特徵
3.1.1 原子節點
3.1.2 數據域
3.1.3 數據驅動
3.2 自律分散管理系統
3.2.1 原子節點數據域
3.2.2 數據域管理
3.2.3 數據驅動管理
3.3 與傳統系統體系結構的比較
3.3.1 設計
3.3.2 通信方式
3.3.3 驅動方式
第四章 自律分散系統的構建技術
4.1 系統需求
4.1.1 線上擴展性
4.1.2 容錯性
4.1.3 線上維護性
4.2 線上擴展性
4.2.1 傳統系統及其面臨的問題
4.2.2 線上擴展技術
4.3 容錯性
4.3.1 傳統系統及其面臨的問題
4.3.2 容錯技術
4.4 線上維護性
4.4.1 傳統系統及其面臨的問題
4.4.2 線上維護技術
第五章 自律分散系統的構建支持技術
5.1 軟體開發技術
5.1.1 需求
5.1.2 應解決的技術課題
5.1.3 開發支持技術
5.1.4 效果
5.2 硬體網路的構成示例
5.2.1 自律分散環型網路
5.2.2 自律分散環型網路的線上擴展性
5.2.3 自律分散環型網路的容錯性
5.2.4 自律分散環型網路的線上維護性
5.3 功能可靠性評價
5.3.1 需求
5.3.2 課題
5.3.3 功能可靠性
5.3.4 在自律分散環型網路中的套用
5.3.5 效果
第六章 套用案例
6.1 概述
6.2 鐵路運輸管理系統
6.2.1 背景
6.2.2 傳統系統
6.2.3 需求
6.2.4 基於自律分散系統的解決方案
6.2.5 套用技術
6.2.6 效果
6.3 生產管理系統
6.3.1 背景
6.3.2 傳統系統
6.3.3 需求
6.3.4 基於自律分散系統的解決方案
6.3.5 套用技術
6.3.6 效果
6.4 報紙印刷工序管理系統
6.4.1 背景
6.4.2 傳統系統
6.4.3 需求
6.4.4 基於自律分散系統的解決方案
6.4.5 套用技術
6.4.6 效果
第七章 自律分散系統新的研究課題
7.1 概述
7.2 環境的變化
7.3 用戶需求與確信性
7.3.1 用戶需求
7.3.2 系統的確信性
7.4 自律分散的新研究動向
7.4.1 異構自律分散集成系統
7.4.2 自律分散信息發布系統
7.4.3 自律分散資料庫系統
7.4.4 自律分散共同體系統
後記
參考文獻
索引
……

序言

隨著近年來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信息通信系統所面臨的套用環境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要求在不斷變化和難以預測的狀況中進行系統的運行和維護。為了實現系統在變動環境中的不間斷運行,模仿生物機理提出了由日本原創的系統概念——自律分散系統。
作者於1977年就提出了自律分散系統的概念,而本書首次系統歸納總結了作者至今為止約35。個國內外專利、300餘篇國內外論文的基礎部分,全面地介紹自律分散系統的概念、結構、構成技術、支持技術及套用實例。
本項研究與開發已經持續了30年,目前仍在不斷地取得新進展。像這樣引領時代、從構建原創概念起步的研究,不僅在日本,即使在世界範圍內也是少見的。作為自律分散系統的創始人,作者也介紹了在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進程中如何創立這一新概念的親身經歷。
另外,在將概念具體轉化為技術方面,簡單介紹了創建系統結構的逆向思維;在技術套用方面,介紹了以具體套用特性和需求為基礎的實用方法。自律分散系統旨在滿足由系統大規模化、社會環境不斷變化而產生的新需求,所以不能以傳統的價值觀評價這項技術,本書對新的評價技術也做了討論。
越是熟練的科技人員,往往越難接受技術的革新,更難接受概念的變革。另一方面,傳統知識不足的技術人員和學生又缺乏革新意識。因此,本書採用將傳統技術與自律分散系統技術做對比的形式,使闡述儘量簡明扼要。
希望本書能為將來創造和普及新信息技術的信息工程學科研究生、從事技術研發和普及的企業研究人員、工程師以及進行套用系統開發的用戶部門人員提供參考。

後記

在日本誕生的自律分散系統,歷經從概念到技術、實用化、標準化連貫的研究開發過程,並得以切實地推廣和套用。本研究已經在國內外得到大力推進,世界各地的大學也將自律分散系統納入教學內容。自律分散系統的實用化從控制系統開始不斷向廣泛的領域拓展,涉及計算機系統、通信系統直至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信息服務系統。
在歷時四分之一世紀的研究期間,特別是1997年以來,大學的學者、活躍在產業界的技術人員以及來自海外12個國家的留學生都相繼加入自律分散系統的研究隊伍,並展開了該領域的研究。有理由相信,今後在向世界推廣的過程中,與各國的研究人員、技術人員的合作推進會進一步加速。
自律分散系統不僅僅是一門技術,正如其實用化、普及化的過程所顯示的那樣,它也是一種方法。期待它給新技術的產業化、商品化乃至技術經營戰略帶來新的啟示。

文摘

第一章 緒論
1.1 方法論的轉變
1977年,當計算機剛開始推廣普及時,作者原創性地構思了一種計算機系統,這就是世界上首創的自律分散系統。
那個時代的計算機系統都是集中式系統,被稱為主機的大型計算機承擔了系統的全部處理任務。採用這種方式有其歷史原因,因為根據被稱為Grosch定律的經驗規律,“處理器的性能與其價格的平方成正比”,所以使用單台高性能主機比使用多台小型計算機效率高、成本低。
但是,集中式系統面臨許多問題。首先,中央計算機一旦中止運行,就會造成整個系統癱瘓。其次,在對系統終端進行擴展或維護時,需要關閉整個系統。1977年正是對計算機的依賴程度開始膨脹的時期,由於系統的關閉而造成的經濟影響及引發的社會生活問題已開始不容忽視。因此,系統的維護工作必須在系統未被使用的夜間進行,人們不得不在深夜為計算機而工作。當時的集中式系統是以計算機為中心的系統,人們只能圍著計算機的指揮棒轉。
20世紀70年代也是光纖和非常簡便的計算機——微型計算機現身的時期。光纖以其高速通信能力而聞名,但當時被認為不會得到普及,因為數據量還沒有大到需要如此高的速度來傳播,而微型計算機相對其價格而言性能較低,也被視為不可能有大的用途。
與此相反,作者預想到廣泛利用這些技術的時代即將到來,並認為可以創建一個全新的系統概念,利用微型計算機和光纖,解決傳統集中式系統中所存在的問題。
當時恰逢生物學界剛興起一個新的學術領域——分子生物學,如同2.1.3小節所述,分子生物學家通過繁殖青蛙的腿部細胞,成功地造出了克隆青蛙,引起媒體爭相報導。克隆技術如今已被廣為認知,但是按照當時的認識水平,認為生命體是由許多不同的組成部分構成的。分子生物學家則完全否定這種觀點,並用實驗驗證了這樣一個事實,青蛙之類的生命體是由均質細胞構成的。作者認為,正是生物系統為我們提供了解決傳統系統各種問題的啟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