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共七章。第一章在對產業、產業化、產業結構,區域、區域經濟、區域產業結構等基本概念進行界定的基礎上,根據相關研究文獻,對經濟成長理論、優勢理論、區域創新系統理論等進行了回顧與評析。第二章對中國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歷程、區域經濟與區域產業結構現狀、區域創新能力狀況進行了分析,並從中國區域產業結構存在的普遍問題和成因著手,分析了自主創新是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的中心環節。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自主創新推動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作用機制和實現途徑進行了分析。第三至五章在對中國區域農業、工業、服務業現狀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以自主創新推進三大產業發展的對策。第六章對自主創新長入區域產業的微觀基礎——企業、高校與科研機構以及市場進行了分析。第七章對區域自主創新中地方政府的作用進行了分析。
作品目錄
第一章 範疇界定與相關理論回顧 第二章 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及其實現路徑 第三章 自主創新與農業最佳化升級 第四章 自主創新與工業最佳化升級 | 第五章 自主創新與服務業最佳化升級 第六章 自主創新長入區域產業的微觀基礎 第七章 地方政府管理創新 主要參考文獻 |
創作背景
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黨和國家立足國情、面向世界,在新的歷史時期向全黨和全國人民提出的偉大戰略任務。建設各具特色和優勢的區域創新體系,促進中央和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機結合,促進區域內科技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對推進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轉變區域經濟成長方式、增強區域核心競爭力具有決定性意義。基於此,《自主創新與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認為,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既是區域產業結構的順向發展過程,也是區域特色經濟成長和區域主體功能充分發揮的過程。從順向發展來看,表現為區域各產業部門及其內部各行業之間相對均衡、協調發展的產業結構合理化和產業素質的高效化,進而實現產業結構層次的高度化。而區域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與高度化必然以一定的地域空間為載體,並根據區域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開發程度、發展潛力和功能定位,實行因地制宜的差異化區域政策,形成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因此,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是一個產業內容與空間特色內在統一的完整概念。自主創新是區域產業結構提升的關鍵和原動力。從作用機制和實現途徑來看,自主創新從地域空間和產業系統兩個方面推動著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在地域空間上,自主創新對區域經濟中心表現出強烈的導向作用,推動城市化進程,構建優質的經濟中心;對經濟腹地,自主創新起著改進的作用,把經濟中心的創新成果向經濟腹地擴散,從而提升經濟腹地的產業水平;對經濟網路產生耦合作用,發揮整合聯動效應。從產業系統上看,自主創新通過對區域主導產業的最佳化、對輔助產業和基礎結構的提升、對新興產業的催生,促進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在當代,自主創新的力量正在向著某些條件優越的區域中心和骨幹企業聚集,形成區域產業集群。這種產業集群既是對自主創新的激發,也是創新成果的擴散,有效地推動著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
面對經濟一體化浪潮和區際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該書提出,在推動自主創新促進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中,要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大學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充分發揮科研機構的骨幹和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走出一條適合於區域特色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之路。要通過自主創新,提升區域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要提倡“學習型企業”,構建創新研髮型企業,奠定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區域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還必須加強地方政府的領導作用,通過地方政府管理創新,更新觀念,轉變機制,為自主創新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和輿論環境。以自主創新促產業升級,以自主創新促自主發展,形成充滿活力、各具特色的經濟區域。
出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