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邑師範

臨邑師範

臨邑師範學校創建於1949年8月,隸屬德州市教育局,2000年學校被評為省級規範化師範學校、省級花園式單位,2005年加掛德州學院臨邑專科部校牌,坐落於臨邑縣城廣場西鄰,占地100畝,建築面積460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3500萬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邑師範
  • 外文名:無
  • 創立時間:1949年8月
  • 建築面積:4600萬平方米
學院概況,歷史沿革,

學院概況

現有教職工139人,其中高級講師61人。1999年停招三年制中師班,開始招收五年制三二連讀國小教育大專班。現有教學班50個,在校生2500人,其中大專1300人,幼師200人,國中1000人。
幾年來,在市委、市府、市教育局的正確領導下,學校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校教職工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艱苦奮鬥,開創了學校蓬勃發展、政通人和的新局面。
一、轉變觀念,實現四個解放,確立新的辦學思路。
四個解放:從計畫經濟體制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適應市場經濟,面向社會需求,不找領導找市場,調整辦學格局;從左的右的思想桎梏中解放出來,不唯書、不唯上、不唯 經驗,從實際出發,堅定不移地走自身的特色之路;從封閉的辦學模式中解放出來,既遵循教育規律,又遵循經濟、社會規律,開放辦學,服務社區,實現雙贏;從中師辦學傳統和模式中解放出來,既繼承和發揚,又大膽創新,不斷探索三二連讀大專班的辦學規律。
辦學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改革為動力,以就業為導向,以教學為中心,加強德育,強化管理,建設高素質隊伍,大幅度提高就業率和升學率,努力創建以大專為主體,大專、中專、中學三位一體的現代化特色名校。
山東省臨邑師範學院山東省臨邑師範學院

歷史沿革

二、以人為本,正確處理六個關係,建設和諧人文校園。
1、正確處理改革與穩定的關係:積極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副校級幹部、中層幹部、教研室主任等崗位,全部實行競爭上崗;內聘了30位同志的高級講師職務,實行動態管理。推進分配製度改革,逐步提高崗位津貼、課時津貼、班主任津貼。新餐廳啟用後,改變10多年對外承包機制,成立膳食科,實行統包結合的經營機制,確立並遵循了“高素質、優服務、重衛生、保全全、零利潤、讓利學生”的宗旨,受到學生的歡迎。《山東工人報》、《山東教育導報》等相繼做了報導。學校連續被評為市級平安校園建設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文明單位。
2、正確處理 硬體與軟體的關係:通過招商引資的方式,建起了1.2萬平方米的學生餐廳和學生公寓。軍學共建,嚴格養成訓練,公寓裡床上被子疊得象豆腐塊,餐廳里打飯排隊象一條線,受到省檢查團和市委田玉茂書記的高度評價。校產管理、財務管理年年被評為全市第一名,市教育局多次在該校召開現場會。
3、正確處理 幹部與民眾的關係:設立校長信箱,公開校長電子信箱,實行幹部輪流值班、帶班制度,及時處理師生信件。投資40萬元,為所有學生宿舍安裝了冷暖兩用空調,而至今所有校長們的辦公室還未安裝空調。加強幹部政治理論、管理理論、教育理論的學習,定期交流輪換工作崗位,嚴格自律,強化監督。在今年市直屬學校副校級幹部競聘演講答辯中,該校徐治華等4名選手,表現出色,被市委組織部、市教育局主要領導及專家評審譽為“臨邑師範人才濟濟,一個重一個”。
4、正確處理 法治與人文的關係:依法治校,健全制度,如封閉管理制度、一日常規制度、檢查和獎罰制度、評先樹優制度等。開展校園文化展評,創辦《溫馨家園》校園文化報。實施貧困生助學工程,每年投入10萬元、救助學生60多人次。學校被評為省依法治校先進單位、省普法教育先進單位,省民主管理先進單位。
5、正確處理 兩代師表的關係:確立“走進學生、關愛學生、賞識學生、幫助學生、成功學生”的育人理念,唐秀華、崔玉芹、王延彬老師指導晨曦文學社學生參加全國作文大賽,31人獲一、二、三等獎。在全國化學研究性學習研討會上,王建國老師輔導的學生實驗作品“充氫氣”獲一等獎。在李文水等老師們的關心、指導下,鄭之天同學參加省第六屆殘運會,取得了跳遠第三、200米第四、100米第五的好成績,華夏日報、鳳凰電視台“愛心之旅”採訪團作了採訪報導。
6、正確處理規模和效益的關係:師範招生“立足德州,鞏固商河、濟陽,面向全省,輻射全國”,連續4年超額完成省教育廳下達的240人招生計畫,先後從臨沂、濟南、萊蕪、泰安、青島、濱州、河北、東北招生680人,使大專在校生數翻了一番。同時,突出專業特色,制定並實施了《學生十項基本功考核辦法》,加強基本功訓練,培養合格加特長的國小教師,學生畢業時不僅擁有畢業證,而且要有國語、計算機、英語、十項基本功等合格證書。學生專升本率和就業率位居全市首位,多次受到德州學院的表揚。
2002年利用師範的部分閒置資源,招聘教師,創辦了民辦初級中學——洛北中學,適度發展,現有20個班,實行封閉式、小班額、寄宿制、配餐制、低收費,質量效益雙豐收,05、06年中考成績均為臨邑縣第一名,被民政部評為全國民辦非企業自律與誠信建設先進單位。
三、突出重點,實施三大發展戰略,全力提高辦學質量和水平。
1、名師戰略:投入50萬元,支持中青年教師進修學習,15人取得碩士學位,32人取得研究生課程結業證書。繼韓軍之後,徐治華、唐秀華又相繼被評為山東省特級教師,孫玉萍獲全國說課一等獎,劉俊秀、張翠萍老師獲省優質課一等獎,孫衛老師獲省優秀科研論文一等獎。
2、 科研興校戰略:李安峰老師主持的國家級科研課題——《微型化學實驗與創新教育的研究》已於2005年成功結題;李天銀主持的國家級課題——《中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異同比較研究》於今年通過鑑定。目前,仍有1個國家級、4個省級課題正在進行中。一個學習型、科研型、創新型校園逐步形成。
3、 品牌戰略:自05年開始培植和打造藝術教育品牌,初見成效。在全國師範院校師生書法大賽中,該校獲團體一等獎,是唯一獲得全國書法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的學校,周吉東老師獲園丁一等獎,20多名學生獲得一、二、三等獎。劉金術老師幾年來在國家、省級報刊上發表美術作品110多篇。今年5月學校成立藝術團,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多次巡迴演出,學生自編自演的小品《圓夢》,使縣委書記和許多縣鄉領導、觀眾感動得流淚。信紅霞老師表演的一勾勾劇目《王小趕腳》被中央電視台播放。在9月“八榮八恥”大型歌詠比賽中,該校榮獲全市二等獎、市教育系統一等獎、臨邑縣特等獎,受到市委領導和專家的讚賞。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湧現出了在山東省乃至全國都有影響的名師。其中,有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曾憲梓獎勵基金一等獎、省特級教師、省優秀教師、省拔尖人才、省教學能手韓軍老師;有曾憲梓獎勵基金三等獎、省特級教師、省優秀教師、省師德標兵、省教學能手徐治華老師;還有5人獲市級教學能手稱號,8人獲市優秀教師稱號,7人被評為市級骨幹教師;三年來有400多篇論文在各級報刊發表或獲獎,如今一支師德高尚、教學能力強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已初步形成。
在德州市委、市府和市教委的正確領導下,臨師抓住機遇,迎難而上,辦學條件不斷改善。1998年起,僅用兩年時間,學校克服重重困難,先後籌資千萬元,建起了圖書樓、辦公樓、藝術樓、全面綠化美化了校園,並按省規範化學校標準購置了音、體、美器械和電教、圖書、實驗器材。2000年6月通過省教委驗收,成為德州市第一個“省級規範化師範學校”。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