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脈學十六講》是2012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梅齡。
基本介紹
- 書名:臨證脈學十六講
- 作者:姚梅齡
- ISBN:9787117162913
- 頁數:177
- 定價:29.00元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2-9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臨證脈學十六講》特點為非常實用。其實用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臨證脈學十六講》共討論了43種脈象,種數較多數脈學典籍為多,且均屬臨床常見、實用又非常有診斷價值的脈象;第二,對各種脈象“體狀”的描述客觀易懂,不抽象,也很嚴謹、準確;第三,各種脈象之下所列的“診斷意義”(即以前脈學書所謂的“脈象主病”),均來自筆者祖孫三代臨床切身體驗與中醫經典;第四,各種脈象的“診斷意義”不但基本全面,無大的缺漏,而且將各種不同的“診斷意義”進行了排序,即按臨床出現的機率由多到少列敘,因而突出了每種脈象的主要診斷意義。
目錄
上篇 脈診總論
第一講 脈學源流概論
一、《脈經》以前的脈診
(一)脈診起源
(二)《黃帝內經》的脈診
(三)《難經》的脈診
二、《傷寒雜病論》的脈診
三、《脈經》及其以後的脈診
(一)《脈經》的脈診
(二)柬元明清的脈診
四、近現代脈診
(一)中醫脈診文獻的整理髮掘
(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脈診的研究
第二講 脈診的價值
一、脈診是辨證診斷最重要的診察手段之一
(一)脈診是中醫關鍵的診察手段
(二)脈診是判斷疾病性質最重要的依據之一
二、脈象是了解人體體質的重要手段
三、中醫臨床醫生必須精通脈診“
(一)中醫醫、教、研隊伍脈診水平的大致現狀
(二)學好脈診,終生受用
第三講 關於“脈症真假”及“脈症從舍”
一、何謂“脈症真假”與“脈症從舍”
二、所謂“假症假脈”,是真實而又客觀存在的疾病現象,不能主觀捨去
三、所謂“假脈假症”,是從另一個側面反映疾病本質,根本不能捨去
四、所謂“假症假脈”有時可提示更深層次的發病機理
五、脈症不符時,某些脈症可能是人體生理病理某些特殊的變異
第四講 傳統中醫有關脈診的基本理論
一、傳統中醫有關脈象形成的理論
(一)脈象形成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二)脈象形成與氣、血、陰、陽、營、衛、津、液、精的關係
(三)脈象形成與病邪性質的關係
二、傳統中醫有關脈診部位與方法的基本理論
(一)遍診法的相關理論
(二)獨取寸口的相關理論
(三)寸口分三部的相關理論
第五講 脈診操作規範
一、訂定嚴格的脈診操作規範的必要性
(一)脈診操作不規範的不良後果
(二)臨床中醫生必須養成良好的脈診操作習慣
二、脈診操作流程與操作規範
(一)操作準備
(二)操作方法
第六講 脈象分類的客觀依據
一、脈象分類的客觀依據
二、正常脈象確立的客觀依據
三、異常脈象(病脈)分類的客觀依據
(一)脈率(數、疾、遲、緩)
(二)脈律(促、結、代、三五不調、乍數乍疏)
(三)脈位(浮、沉、伏;附:反關、斜飛)
(四)脈體(大、細、長、短、曲、雙)
(五)脈力(虛、弱、微、實、彈指、無脈、無根脈)
(六)脈勢(滑、澀、弦、緊、硬、軟)
(七)複合脈(革、牢、洪、動、芤、浮大中空、濡、散、靜、不靜、上盛下虛、下盛上虛)
第七講 脈象大致定量分級與脈象記錄格式
一、脈象大致定量分級
(一)脈象一般性的定量分級
(二)脈象特殊的定量描述
二、脈象記錄格式
(一)記錄順序
(二)脈象規範記錄格式的解讀與價值
中篇 脈診各論
第八講 脈診各論概說
一、正常脈象
(一)正常脈象的基本特點
(二)正常脈象的正常波動與變化
二、病脈概論
(一)什麼是病脈
(二)以“脈象形成機理”代替“脈象主病”的緣由
(三)病脈“形成機理”的內涵及其排序
三、脈象形成機理的鑑別方法
第九講 脈率異常類病脈
一、數脈
二、疾脈
三、遲脈
四、緩脈
第十講 脈律異常類脈象
一、代脈
二、結脈
三、促脈
四、乍數乍疏脈
五、三五不調脈
第十一講 脈體異常類脈象
一、細脈
二、大脈
三、短脈
四、長脈
五、曲脈
第十二講 脈位異常類脈象
一、浮脈
二、沉脈
三、伏脈
第十三講 脈力異常類脈象
一、實脈
二、彈指脈
三、虛脈
四、弱脈
五、微脈
六、無脈
七、無根脈
第十四講 脈勢異常類脈象
一、滑脈
二、澀脈
三、弦脈
四、緊脈
五、硬脈
第十五講 複合脈
一、浮大中空脈
二、革脈
三、牢脈
四、洪脈
五、動脈
六、芤脈
七、濡脈(附軟脈)
八、散脈
九、不靜脈
十、上盛下虛脈
十一、下盛上虛脈
下篇 臨床上幾種特殊病脈的轉變
第十六講 幾種特殊病脈轉變的診斷意義
一、脈驟停
二、脈出
三、脈沉見起
四、脈轉大
五、脈轉小
六、脈轉短
七、脈轉不靜
八、脈轉不柔和
九、脈緊實轉微
十、弦轉軟
十一、脈濡轉緊
第一講 脈學源流概論
一、《脈經》以前的脈診
(一)脈診起源
(二)《黃帝內經》的脈診
(三)《難經》的脈診
二、《傷寒雜病論》的脈診
三、《脈經》及其以後的脈診
(一)《脈經》的脈診
(二)柬元明清的脈診
四、近現代脈診
(一)中醫脈診文獻的整理髮掘
(二)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對脈診的研究
第二講 脈診的價值
一、脈診是辨證診斷最重要的診察手段之一
(一)脈診是中醫關鍵的診察手段
(二)脈診是判斷疾病性質最重要的依據之一
二、脈象是了解人體體質的重要手段
三、中醫臨床醫生必須精通脈診“
(一)中醫醫、教、研隊伍脈診水平的大致現狀
(二)學好脈診,終生受用
第三講 關於“脈症真假”及“脈症從舍”
一、何謂“脈症真假”與“脈症從舍”
二、所謂“假症假脈”,是真實而又客觀存在的疾病現象,不能主觀捨去
三、所謂“假脈假症”,是從另一個側面反映疾病本質,根本不能捨去
四、所謂“假症假脈”有時可提示更深層次的發病機理
五、脈症不符時,某些脈症可能是人體生理病理某些特殊的變異
第四講 傳統中醫有關脈診的基本理論
一、傳統中醫有關脈象形成的理論
(一)脈象形成與臟腑經絡的關係
(二)脈象形成與氣、血、陰、陽、營、衛、津、液、精的關係
(三)脈象形成與病邪性質的關係
二、傳統中醫有關脈診部位與方法的基本理論
(一)遍診法的相關理論
(二)獨取寸口的相關理論
(三)寸口分三部的相關理論
第五講 脈診操作規範
一、訂定嚴格的脈診操作規範的必要性
(一)脈診操作不規範的不良後果
(二)臨床中醫生必須養成良好的脈診操作習慣
二、脈診操作流程與操作規範
(一)操作準備
(二)操作方法
第六講 脈象分類的客觀依據
一、脈象分類的客觀依據
二、正常脈象確立的客觀依據
三、異常脈象(病脈)分類的客觀依據
(一)脈率(數、疾、遲、緩)
(二)脈律(促、結、代、三五不調、乍數乍疏)
(三)脈位(浮、沉、伏;附:反關、斜飛)
(四)脈體(大、細、長、短、曲、雙)
(五)脈力(虛、弱、微、實、彈指、無脈、無根脈)
(六)脈勢(滑、澀、弦、緊、硬、軟)
(七)複合脈(革、牢、洪、動、芤、浮大中空、濡、散、靜、不靜、上盛下虛、下盛上虛)
第七講 脈象大致定量分級與脈象記錄格式
一、脈象大致定量分級
(一)脈象一般性的定量分級
(二)脈象特殊的定量描述
二、脈象記錄格式
(一)記錄順序
(二)脈象規範記錄格式的解讀與價值
中篇 脈診各論
第八講 脈診各論概說
一、正常脈象
(一)正常脈象的基本特點
(二)正常脈象的正常波動與變化
二、病脈概論
(一)什麼是病脈
(二)以“脈象形成機理”代替“脈象主病”的緣由
(三)病脈“形成機理”的內涵及其排序
三、脈象形成機理的鑑別方法
第九講 脈率異常類病脈
一、數脈
二、疾脈
三、遲脈
四、緩脈
第十講 脈律異常類脈象
一、代脈
二、結脈
三、促脈
四、乍數乍疏脈
五、三五不調脈
第十一講 脈體異常類脈象
一、細脈
二、大脈
三、短脈
四、長脈
五、曲脈
第十二講 脈位異常類脈象
一、浮脈
二、沉脈
三、伏脈
第十三講 脈力異常類脈象
一、實脈
二、彈指脈
三、虛脈
四、弱脈
五、微脈
六、無脈
七、無根脈
第十四講 脈勢異常類脈象
一、滑脈
二、澀脈
三、弦脈
四、緊脈
五、硬脈
第十五講 複合脈
一、浮大中空脈
二、革脈
三、牢脈
四、洪脈
五、動脈
六、芤脈
七、濡脈(附軟脈)
八、散脈
九、不靜脈
十、上盛下虛脈
十一、下盛上虛脈
下篇 臨床上幾種特殊病脈的轉變
第十六講 幾種特殊病脈轉變的診斷意義
一、脈驟停
二、脈出
三、脈沉見起
四、脈轉大
五、脈轉小
六、脈轉短
七、脈轉不靜
八、脈轉不柔和
九、脈緊實轉微
十、弦轉軟
十一、脈濡轉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