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常用藥對200例》是一本傅文錄編制,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在2010年出版的書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證常用藥對200例
- 作者:傅文錄
- 類別:醫藥衛生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01月
- 頁數:272 頁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22067050
內容簡介,編輯推薦,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藥對,又稱為對藥,是由兩種藥物組成,是中藥一種特殊的配伍方法。《臨證常用藥對200例》就臨床上常用的藥對200例,分為解表類、溫里類、寒熱類、清熱類、瀉下類、除濕類、理氣類、理血類、潤燥類、補益類、咳喘類、消散類、固澀類、安神類總計14個類型,從性味與歸經、功用與功效、協同與主治、劑量與用法、注意與禁忌、臨證與按語6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特別是協同與主治方面,詳細地歸納了藥對組成以後的特別功用,頗多新義;同時在臨證與按語方面,不僅介紹了藥對的出處,還深入淺出地評說了藥對在方劑組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臨床中的套用要點,對於臨證套用好藥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該書適宜於各級中醫藥愛好者以及初入臨床的學生與醫師參閱。
編輯推薦
《臨證常用藥對200例》:醫學口袋書
目錄
一 解表類藥對/1
1 麻黃與桂枝2
2 麻黃與細辛3
3 麻黃與附子5
4 麻黃與生薑7
5 桂枝與白芍8
6 桂枝與附子11
7 荊芥與防風13
8 防風與白芷14
9 紫蘇與生薑16
10 紫蘇與藿香17
11 羌活與川芎18
12 羌活與藁本20
13 辛夷與蒼耳子21
14 麻黃與葛根22
15 麻黃與石膏24
16 桂枝與石膏25
17 桂枝與柴胡26
18 白芷與葛根28
19 桑葉與菊花29
20 桑葉與石膏30
21 菊花與薄荷32
22 薄荷與蟬蛻33
23 蟬蛻與連翹34
24 薄荷與石膏36
25 柴胡與葛根37
26 升麻與葛根38
二 溫里類藥對/41
27 附子與肉桂42
28 附子與乾薑43
29 附子與甘草45
30 附子與細辛47
31 附子與花椒48
32 附子與茯苓49
33 附子與白朮51
34 附子與人參52
35 附子與熟地黃54
36 附子與白芍55
37 附子與當歸56
38 附子與吳茱萸57
39 附子與黃芪59
40 桂枝與甘草60
41 桂枝與茯苓61
42 桂枝與白朮62
43 桂枝與人參64
44 桂枝與細辛65
45 桂枝與黃芪66
46 桂枝與肉桂67
47 高良姜與蓽澄茄69
48 高良姜與香附70
49 高良姜與乾薑71
50 乾薑與生薑72
51 炮姜與甘草74
52 吳茱萸與黨參75
53 吳茱萸與生薑76
54 吳茱萸與烏藥77
三 寒熱類藥對/79
55 黃連與吳茱萸80
56 黃連與乾薑81
57 黃連與紫蘇82
58 黃連與生薑84
59 黃連與附子85
60 黃連與半夏86
61 黃連與肉桂88
62 黃柏與肉桂89
63 黃柏與砂仁90
64 黃柏與蒼朮91
65 大黃與附子92
66 大黃與桂枝94
67 大黃與肉桂95
68 大黃與荊芥97
69 茵陳與附子98
70 半夏與夏枯草99
四 清熱類藥對/101
71 金銀花與連翹102
72 金銀花與甘草103
73 金銀花與忍冬藤104
74 石膏與知母105
75 石膏與竹葉107
76 石膏與升麻108
77 黃芩與黃連109
78 黃連與大黃110
79 黃連與黃柏112
80 黃柏與知母113
81 黃柏與龜甲114
82 梔子與豆豉115
83 茵陳與梔子117
84 茵陳與大黃118
85 青蒿與鱉甲119
86 鱉甲與龜甲120
87 鉤藤與天麻121
88 鉤藤與牛膝122
89 白茅根與蘆根124
90 桑白皮與地骨皮125
91 石決明與草決明126
92 海金沙與金錢草127
93 半枝蓮與半邊蓮128
94 水牛角與生地黃129
95 土茯苓與萆130
96 鴉膽子與三七131
五 瀉下類藥對/133
97 大黃與芒硝134
98 大黃與枳實135
99 大黃與厚朴136
100 大黃與梔子137
101 大黃與人參139
102 大黃與桃仁140
103 大黃與甘草141
104 半夏與硫黃143
105 當歸與肉蓯蓉144
106 火麻仁與郁李仁145
六 除濕類藥對/147
107 藿香與佩蘭148
108 砂仁與白蔻仁149
109 蒼朮與厚朴150
110 蒼朮與白朮151
111 蒼朮與白芷152
112 陳皮與半夏154
113 澤瀉與白朮155
114 滑石與山藥156
115 滑石與甘草157
116 澤瀉與澤蘭158
117 羌活與獨活159
118 枳實與白朮161
119 防己與防風162
120 桑枝與桑寄生163
121 吳茱萸與木瓜164
122 益母草與澤蘭165
七 理氣類藥對/167
123 丁香與柿蒂168
124 香附與艾葉169
125 枳實與枳殼170
126 柴胡與枳殼171
127 升麻與柴胡172
128 木香與檳榔173
129 瓜蔞與薤白174
130 香附與烏藥176
131 青皮與陳皮177
132 烏藥與沉香178
133 肉桂與沉香179
134 沉香與香附180
135 川楝子與延胡索(元胡)182
136 旋覆花與代赭石183
八 理血類藥對/185
137 當歸與川芎186
138 川芎與赤芍187
139 血竭與三七188
140 赤芍與丹參189
141 桃仁與紅花190
142 全蠍與蜈蚣191
143 乳香與沒藥192
144 三棱與莪術194
145 丹參與三七195
146 丹參與檀香196
147 丹參與牡丹皮197
148 三七與白及198
149 人參與三七199
150 人參與五靈脂200
151 五靈脂與蒲黃202
152 海螵蛸(烏賊骨)與茜草203
153 穿山甲與皂角刺204
九 潤燥類藥對/207
154 赤芍與白芍208
155 白芍與甘草209
156 天門冬與麥門冬210
157 蒼朮與玄參211
158 百合與生地黃212
159 生地黃與熟地黃214
160 南沙參與北沙參215
十 補益類藥對/217
161 人參與鹿茸218
162 人參與白朮219
163 黨參與黃芪220
164 黃芪與甘草221
165 黃芪與升麻222
166 黃芪與山藥223
167 黃芪與當歸225
168 杜仲與續斷226
169 杜仲與牛膝227
170 淫羊藿(仙靈脾)與仙茅228
171 熟地黃與當歸229
172 熟地黃與砂仁230
173 紫石英與附子231
174 淫羊藿(仙靈脾)與紫石英233
175 女貞子與旱蓮草233
176 熟地黃與山茱萸234
177 巴戟天與肉蓯蓉236
178 肉豆蔻與補骨脂237
179 鹿角膠與龜甲膠238
180 補骨脂與核桃仁239
十一 咳喘類藥對/241
181 麻黃與杏仁242
182 前胡與柴胡243
183 白果與麻黃244
184 桔梗與杏仁245
185 紫菀與款冬花246
十二 消散類藥對/249
186 海藻與昆布250
187 玄參與牡蠣250
188 僵蠶與蟬蛻252
189 白朮與雞內金253
190 穿山甲與王不留行254
十三 固澀類藥對/257
191 芡實與蓮子258
192 龍骨與牡蠣259
193 益智仁與烏藥260
194 金櫻子與芡實261
195 桑螵蛸與海螵蛸262
十四 安神類藥對/265
196 半夏與秫米266
197 石菖蒲與遠志267
198 紫石英與磁石268
199 龍眼肉與酸棗仁269
200 酸棗仁與柏子仁270
參考文獻/272
序言
藥對,又稱為對藥,是臨床上常用的、相對固定的兩味藥物的合用形式,是中藥配伍的最小單位。
古今醫家精於方藥者,必精於藥之配伍,而對藥則為其方劑組成複方的主幹,也是配伍的基礎,更是一個臨床醫家熟練套用、瞭然於胸中的基本功之一。《神農本草經》將藥物的配伍概括為相須、相使、相反、相殺、相惡、相畏者六種,而藥對之配伍不僅涵蓋了上述內容,更拓展並注入了新義,如表里兼顧、氣血雙調、陰陽交通、補瀉兼施、寒熱並用、升清降濁、開契約用、散斂協同、動靜結合、潤燥制宜、剛柔相濟、升降相因,以達到同類相須、相輔相成、相反相成、相互促進等新成功用與主治,由此而發揮藥對專一的功用,或是在配方中發揮奇異的功效,為提高臨床療效而發揮獨特的魅力與功用。
本書就臨床上常用的藥對200例,分為解表類、溫里類、寒熱類、清熱類、瀉下類、除濕類、理氣類、理血類、潤燥類、補益類、咳喘類、消散類、固澀類、安神類總計14個類型,從性味與歸經、功用與功效、協同與主治、劑量與用法、注意與禁忌、臨征與按語6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特別是協同與主治方面,詳細地歸納了藥對組成以後的特別功用,頗多新義;同時在臨證與按語方面,不僅介紹了藥對的出處,還深入淺出地評說了藥對在方劑組成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臨床中的套用要點,對於臨證套用好藥對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本書的編撰過程中,參考了不少專家學者以及著名老中醫的專著、論文和科研成果,特向這些編著者以及名家弟子表示深深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