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潭縣太平清真上寺

臨潭縣太平清真上寺

臨潭(古稱挑州)有回民居住,最早究在何時尚難確論,近代研究宗教史者,一般認為1380年(明朝洪武十三年),回族將領沐英率軍洱平了當時發生在挑州的納群七站地的十八番王反叛,戰事結束後,沐英軍電田戍邊實行自養,他的部隊中有許多回民,攜家定居在挑州,成了古挑州最早的回族居民。由於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原因,回民比較喜歡聚居,那時在臨潭西部的汪家嘴、太平寨、長川、卓洛、縣城等地,都有大量的回族 從事邊疆的開發和建設,在經歷了一個相當久遠的歷史時期以後,才逐漸穩定下來並形成了他們後來的群體性格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潭縣太平清真上寺
  • 地理位置:甘肅省臨潭縣羊永鄉太平村
  • 氣候類型:高原性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基本信息,清真寺歷史,清真寺布局,地圖信息,

·基本信息

臨潭縣太平清真上寺
地址:甘肅省臨潭縣羊永鄉太平村
郵編:747505
年代:1380年(明朝洪武十三年)

清真寺歷史

自從太平寨有了回民居住以來,最初都是老格迪國,只有一座清真寺 修建在村子中央,由於太平寨村大人多,條件比較好,附近各村的信教民眾都以這座清真寺為海乙寺並加以維護。
清朝中晚期,在太平寨也相繼出現了伊黑瓦尼和西道堂,原來格迪目的人數有所減少,為了適應形勢,並保持自己履行尊古的教旨。華寺教民從海乙寺退出(該寺1928年在地方變亂中燒毀),繼在村子南面的一處高地上修起一座禮拜寺。規模不大,土木結構,平房,是一個緊湊的四合院。禮拜堂、經堂、水堂、灶房,一應俱全。因為寺蓋得簡樸,又處村子南面,故初稱為尕南寺。開學阿訇時間較久的有丁它昌,學董經常有變換,由教民中有威望的人擔任。本寺培養過具有中等學識的滿拉4人,一般教民喜歡討習教門者,在阿訇處求教後都在自己家裡學習阿文,恭誦經典。
由於湖南寺處兩水匯流之地,沖刷嚴重,年深日久,地基浸蝕,於安全有一定威脅,直到1987年,才由張建功、冶文俊、丁紹文發起,遷址重修了清真寺,因新寺建在其它兩寺(西道堂、伊黑瓦尼)之北,地形略上,逐改寺名為清真上寺。

清真寺布局

新建的大殿耗資40000元,地基長寬各10米,殿高4米,磚木結構,呈一顆印造型,紅牆青瓦,四紮角,五間六窗三開門,具有一般古典寺宇的建 築風格,在殿正門之上書有“伊教和平”及“宇宙一總主來造,跟隨聖行得正道”的匾額和對聯。洋溢著濃厚的伊斯蘭宗教氣息。上寺院落寬敞,環境清靜,一排8間平房靠北面南,足以解決阿圖住室及其他需用。

地圖信息

地址: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臨潭縣城關鎮瓦采街臨潭清真上寺教育大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