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漳寺

臨漳寺

臨漳寺位於河北省魏縣回隆鎮西街北郊臨線路北,寺院原名妙福寺,因本寺位於四縣相交界,解放前歸臨漳縣管轄故名為臨漳寺。據古碑記載寺院始建於隋朝靜德年間,(公元605—617年)至今歷史悠久,千年古剎高僧輩出,因該寺位於臨水之旁,風景優雅古剎輝煌廟宇雄偉,據石碑記載,當時的妙福寺前有金橋後 有龍洞,又有回影返照之閣,景色宜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漳寺
  • 外文名:Zhang Lin temple
  • 又名:河北魏縣臨漳寺 妙福寺
  • 地址:河北省魏縣回隆鎮西街北郊臨線
  • 年代:公元605—617年
臨漳寺在回隆鎮西街北郊,現習蔡公路(臨漳習文至魏縣蔡小莊,即叢峰公路)北側。原名妙福寺,據清光緒本《臨漳縣誌》記載,建於元代至正年間。回隆在歷史長河中曾一度稱為兩省四縣夾一州管轄的地方,妙福寺地址在西街,屬臨漳縣管轄,故而回隆人又把其稱為臨漳寺。寺院坐北朝南,原寺廟占地163畝,寺廟建築面積80餘畝,餘地為眾僧香資,自己耕種,不納皇糧。寺內現保存古石殘碑三通,一通碑文中寫有妙福寺於元至正辛丑年(1361)肇造字樣,立碑年代不詳,其餘兩通分別為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立,具有很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和書法藝術價值。 據現存古殘碑文記載,原寺院為三進式,前殿有玉皇大帝及眾護神,二殿有觀音菩薩及眾神,後殿主神為如來佛祖,陪神十八羅漢等。西山牆有“回隆返照”閣,為臨漳八大奇景之一。三進門前有轉花樓閣、戲台樓閣等大型建築。東西廊房20餘間,供有財神、火龍、青龍、白虎等諸神位。相傳如來佛祖像座下有進口龍洞,寺院西側有深水塘一口,塘邊有幾棵特大榕花樹,樹圍20多米,樹高30米,時有龍蛇纏樹,遠遠望去猶如長長的布條翻轉,瞬時長長的龍蛇們便向後殿如來佛祖像座下的龍洞中爬去而完全消失。
九十年代,原妙福寺現在的臨漳寺不斷荒廢,不斷修繕門前的三通石碑一通永樂,一通康熙,一通乾隆都是該寺不斷修復重建的見證,改革開放後百廢待興,1994年回隆信眾弟子在原寺遺址上重新以原樣縮建臨漳寺,現在的臨漳寺占地5畝,建築大雄寶殿,觀音殿,齋堂及寮房以清淨莊嚴面貌展示在信眾面前。寺院還有一個傳說:寺院內香資地久旱逢雨播種穀物,立秋十八日,種穀十八畝,收谷十八石。按農時說,立秋十八日,寸草結籽,這時播種是沒有收成的,但臨漳寺香資地卻獲得了豐收,真是奇事。
1992年以來,由於改革開放政通人和,為宏揚祖國民族宗教文化,在臨漳寺廟古遺址上香火漸起,逐日紅火,善男信女捐資獻物達萬餘元。因建築土地地皮有限,信仰民眾自發在寺廟古遺址上重新以原樣縮建,並於1995年2月25日和1997年1月29日各立石碑一塊,以示紀念。2006年11月又重建臨大路圍牆大門,聚立古殘碑於大門西側。
寺院住持:為了此方眾生有佛可拜,有法可修,有僧可依,為了普度十方有願眾生,為了社會的和諧穩定眾生都能出離苦海走向解脫成佛之路,2008年也是因緣具足虔誠的信眾請來了在南方佛學院的上清下賢法師來臨漳寺為住持,規劃和管理該寺院。臨漳寺是漳南唯一一座淨土修學念佛的正法道場,是當今修行修身的正法道場,上清下賢法師及寺院所有弟子歡迎十方善信及十方有緣來臨漳寺同修共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