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

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

2013年9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准在臨滄市設立邊境經濟合作區,定名為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實行現行邊境經濟合作區的政策。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是自1992年國務院批准設立瑞麗、畹町、河口3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以來,雲南獲批的第4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原名耿馬(孟定)邊境經濟合作區,於2011年12月20日正式啟動建設,規劃面積3.47平方公里,分為孟定核心園區、南傘園區和永和園區。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的成立,使雲南沿邊開放迎來了新的突破,臨滄邊合區的建立和建設將對雲南、乃至全國沿邊省區邊合區的發展起到很大的示範帶動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
  • 原名:耿馬(孟定)邊境經濟合作區
  • 正式建設時間:2011年12月20日
  • 規劃面積:3.47平方公里
  • 性質: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
簡介,機遇,優勢,規劃,政策,

簡介

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原名耿馬(孟定)邊境經濟合作區,於2011年12月20日正式啟動建設,規劃面積3.47平方公里,分為3個園區,即孟定核心園區、南傘園區和永和園區。邊合區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堅持基礎先行、開放引領、產業支撐、城市帶動“四輪驅動”,建立健全管理體制,精心組織編制發展規劃,儲備實施一批大項目,著力培育特色產業,完善外引內聯的合作機制,建立規範有序的考評體系,強化協調和服務工作,邊合區發展日新月異。去年,邊合區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4億元,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81.4億元,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0.59億元。今年邊合區重點推進211個項目建設,計畫總投資534億元,截至7月底,共開工建設154個項目,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0.3億元。
國務院2013年9月28日正式批准在臨滄市設立邊境經濟合作區,定名為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實行現行邊境經濟合作區的政策。這是自1992年國務院批准瑞麗畹町河口3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以來,雲南再次獲批的又一個國家級邊境經濟合作區。

機遇

隨著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全面建成,面向擁有五億人口的東協大市場,自貿區關稅和非關稅壁壘進一步降低,臨滄的優勢和競爭力開始凸顯。中緬兩國雙方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更為臨滄跨越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推進,中央把支持西部地區發展的重點更加具體化,明確了對西部地區的財政、稅收、投資、金融、產業、土地、價格、生態補償、人才和幫扶等政策,將在基礎設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農業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科技創新和人才開發、社會事業、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西部地區更大的支持和傾斜。在國家出台的《國務院關於支持雲南省加快建設面向西南開放重要橋頭堡的意見》中,明確了雲南的5個戰略定位,並將在財稅、金融、土地、基礎設施、產業、對外開放通關便利化、旅遊、擴大對外交往和人文交流等方面給予雲南政策支持。邊合區處在橋頭堡的最前沿,處在國家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戰略的前沿視窗上,具有獨特的地緣優勢。橋頭堡戰略的實施,為邊合區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

優勢

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與緬甸山水相連,有一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孟定清水河口岸)和兩個國家二類開放口岸(南傘口岸、永和口岸),地理位置優越,發展空間巨大。邊合區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土地平坦肥沃,是種植各種農作物和熱帶經濟作物、經濟林木的天然寶地。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旅遊資源優勢突出。同時龐大的南亞、東南亞資源市場,周邊國家豐富的石油、礦產、農產品等資源,為邊合區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大開發大開放創造了條件。近年來臨滄加大交通基礎設施投入,完成了振興橋至清水河、芒卡至立新、鏈子橋至臨清線、南傘至班幸、耿馬至孟定等公路建設,水、電、路、通訊、口岸等基礎設施得到改善,為邊合區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2013年9月25 日,國務院正式批准設立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該檔案要求:要轉變發展方式,推進外引內聯,深化與周邊國家經貿合作,最佳化、整合和提升區域功能,將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成為集建材、農產品等生產加工和物流、邊貿、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經濟功能區,形成沿邊地區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優勢。新的機遇,新的起點。邊合區將充分發揮“邊”的優勢,利用境內境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堅持基礎先行、開放引領、產業支撐、城市帶動“四輪驅動”,建立健全管理體制,精心組織編制發展規劃,儲備實施一批大項目,著力培育特色產業,完善外引內聯的合作機制,強化協調和服務工作。

規劃

臨滄市委、市政府大膽創新,綜合臨滄區位、資源以及發展潛力等因素,打破縣界地域的局限,三縣聯動發展,形成以一核兩翼、兩帶三城三沿、一區多園的空間布局。以耿馬(孟定)為核心,鎮康(南傘)、滄源(猛董、永和)為兩翼;邊境一線固邊睦鄰示範帶和南汀河熱帶特色農產品產業經濟帶;孟定、南傘、勐董三城;沿河、沿路、沿邊為三沿;孟定核心園區、南傘園區、永和園區互聯互補一區多園的發展模式,相互帶動,共同發展。核心區孟定鎮具有濃郁傣族風情田園風光,保持這裡“山、水、熱、傣”的特色,進行保護性開發,打造一個生態、具有邊境特色的中等城市。做實孟定邊境特色工業園區和孟定農業綜合改革發展試驗區,使之成為印度洋國際大通道(泛亞新線)的口岸商貿物流節點、國家面向西南開放的前沿視窗、外向型特色產業基地、南汀河經濟走廊的新增長極。鎮康南傘邊境特色工業園區以國內外市場作支撐,發展礦產品精深加工和生物資源加工產業等聚集為主,進出口貿易加工、新型建材以及其他附加值較高的新型產業為輔。依託南傘口岸,建設南傘邊民互市示範區,做大做強南傘口岸經濟區。滄源永和園區將以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發展試驗區為目標。滄源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佤族自治縣之一,依託邊境民族風情、南亞熱帶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展示以佤文化為主的生態文化,使之成為集自然景觀、邊地風情、民族風俗為一體的旅遊休閒度假勝地。將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邊合區一核兩翼的發展格局猶如蓄勢凌雲的鵾鵬,通過一年多的努力,雖然小荷才露尖尖角,卻已讓人感到其散發出的綽約風姿和不可抗拒之魅力。

政策

臨滄邊合區將依託區位和資源兩大優勢,培育五大支柱產業:特色優質農產品產業、商貿物流產業、礦電產業、輕紡機電產業、生態文化旅遊產業。一年來,滄源機場、沿邊二級公路、清水河口岸商貿物流園區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正有序推進,卡蒙特服裝產業園、中緬鞋業輕紡文化產業園、後谷咖啡產業園等產業項目建設正加緊建設和招商中。自2011年啟動建設以來,邊合區入園企業達149戶。軟環境就是競爭力、生產力,服務他人就是發展自己。邊合區從領導幹部到基層人員形成共識,著力打造良好的投資軟環境,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圍,為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投資環境。“特事特辦”、“一事一議”,邊合區管委會團隊實行零距離、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服務。優惠的稅收政策、土地政策,為企業建好廠房、出資為企業培訓員工,考慮到目前交通還不太盡人意,邊合區對企業的物流成本給予適當的補助……臨滄邊合區用他們的誠心、熱心、愛心,支持著企業、幫助著企業、感動著企業。國務院正式批准在臨滄市設立邊境經濟合作區後,眾多企業紛至沓來,磨礪以須。接下來,邊合區除了繼續做好管委會管理方案,爭取國家以及省政府政策上給予更多支持外,還將繼續完善深入產業規劃,實施精品招商。“邊合區不能為了追求高速發展而盲幹瞎乾。我們一定要有長遠規劃,希望臨滄邊合區從開始建設就按照科學發展要求,有序推進,儘可能不走彎路。”邊合區專職副主任代猛如是說。繼續加大通路、通電、通水、通關等基礎設施的建設的力度,為邊合區良好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以國家級臨滄邊合區的設立為標誌,雲南沿邊開放又站上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相信在較短的時間內,雲南省的沿邊地區將開創出一個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開放開發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