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市廣播電視志》是臨滄市廣電視局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臨滄市廣播電視志
- 作者:臨滄市廣電視局
- ISBN:7-5416-2280-X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雲南科技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02月
- 編纂人員:羅燦武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書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努力做到完全準確地反映臨滄市廣播電視事、事業和產業發展的歷史和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臨滄市廣播電視志
《臨滄市廣播電視志》編纂委員會
《臨滄市廣播電視志》編纂班子
圖片
2005年9月8日,雲南廣播電視信息傳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臨滄分公司成立,市委、人大、政府、政協、紀委、省網路公司、市直各單位及8縣區領導出席公司成立大會。
召開廣播電視工作會議,研究部署全市廣播電視工作。圖為2002年全市廣播電視工作會議實況。
市廣電局黨組書記、局長羅燦武在全市廣播電視工作會議上作工作報告。
臨滄市廣播電視學會年會和廣播電視獎評獎會每年舉行一次。
全市廣播電視工作會議會場一角。
開展行風評議,強化行業監督。圖為2005年7月市廣電局行風評議工作會場。
2005年11月8日,市廣電局隆重慶祝中國記者節,並對16名優秀新聞工作者進行表彰。
《臨滄市廣播電視志》編纂工作於2004年3月啟動,2005年1 0月完稿。圖為全市電志編纂工作會議。
1987年,行署專員李季興(左四)等一行到叫雨山電視差轉台視察。
1991年,地委書記段金堂行到叫雨山電視轉播台視察。
1997年12月,臨滄地委書記邵琪偉(右一)、剮號員李國偉等到行署廣電局總編室看望電視工作人員。
2002年2月,省廣電局局長盧雲伍(右三)到臨滄視察廣電工作。
2005年,臨滄市市長劉明(前左四)、副市長馬迎春(前左三)到臨滄電視台看望電視工作者。
2005年1 1月,國家廣電總局財務司副司長於保全(中)、科技司副處長管毅(左一)等在副市長馬迎春、市廣電局長羅燦武陪同下,到耿馬、鎮康、滄源等邊境地區調研廣播電視工作,併合影留念。
2005年,臨滄市市長劉明、副市長馬迎春等視察臨滄電視台硬碟播出系統。
2005年3月,市委副書記何劍文(右二)、市委宣傳部長楊軍(右一)、副市長馬迎春等出席電視劇《雲南往事》拍攝簽字儀式。
2005年2月,市廣電局榮獲全市“創新杯”獎,圖為評獎會。
收音站的收音設備。
1988年耿馬“11.6”地震,給全市廣播電視設施造成極大破壞。圖為震後耿馬縣廣播站在露天陽台堅持播音。
開展佤語廣播。
臨滄中波台(699台)創建於1969年,曾兒度搬遷重建。圖為2005年新建的中波台機房。
耿馬中波台建於1986年。圖為耿馬中波台機房。
滄源中波台建於1991年。圖為滄源中波台機房。
鎮康中波台建於1991年。圖為鎮康中波台機房。
鳳慶中波台建於1988年2月。圖為風慶中波台機房。
耿馬中波台發射天線。
臨滄人民廣播電台於2000年4月由行署批准建台,2003年6月國家廣電總局正式批准成立。圖為臨滄電台設備安裝調試場景。
臨滄人民廣播電台在製作節日。
臨滄人民廣播電台台長張曉宇等在採訪佤文化旅遊節慶典盛況。
1956年“六一”兒童節期問,臨滄縣的部分少年兒童聚在一起聽收音機。
聽廣播。
臨滄城的有線廣播。
1978年,臨滄行署廣播事業管理站派技術員到叫雨山創辦電視差轉台。圖為工作人員在山裡生火做飯。
1979年建設中的叫雨山電視差轉台。圖為安裝調試發射天線。
1981年建成的雲縣勐勐山電視差轉台。圖為加固15米高的發射天線。
實施有線廣播、調頻廣播和電視綜合覆蓋工程。
將調頻發射天線樹立在高山頂上。
把“211”工程馱上山。
安裝衛星電視地面收轉站。
實施邊境地區電視“村村通”工程。
1986年,滄源大黑山電視差轉機改用6米衛星電視收轉天線。
經批准,部分高寒山區農戶自己安裝衛星地面接收站。
少數民族民眾參觀衛星電視地面接收設施。
開通加密衛星電視節目。
建於1990年的臨滄電視轉播台及臨滄人民廣播電台調頻發射天線鐵塔。
耿馬南天門廣播電視轉播台。
滄源糯良大黑山廣播電視轉播台。
永德棠梨山廣播電視轉播台。
鳳慶廣播電視發射台。
雲縣廣播電視發射台。
1992年5月,行署廣電局開通臨滄城有線電視。圖為架設有線電視光纜。
截至2005年,臨滄市廣播電視局先後架設環繞全市8縣(區)的廣播電視信息傳輸幹線790公里,加上各縣(區)廣電網路,全市廣電光纜總長近4000公里。
臨滄有線電視台轉播機房。
臨滄電視台於1997年11月由行署批准建台,2001年10月國家廣電總局正式批准成立。
臨滄電視台與雲南電視台合拍的14輯電視劇《秘境臨滄》於2004年12月在臨滄舉行開機儀式。
臨滄電視台對中國臨滄佤文化旅遊節開幕式進行現場直播。
臨滄電視台播音員劉金文等主持臨滄機場通航慶典儀式。
雲南電視台和臨滄電視台聯合直播臨滄撤地設市慶典盛況。
電視記者在傣鄉採訪。
2005年8月,新華社雲南分社主任記者李銀等到臨滄進行邊境地區廣播電視反“滲透”情況調研。
收測境外電視信號,實施廣播電視反“滲透”工程。
沒收非法安裝的衛星電視地面接收設備,維護衛星電視播出秩序。
山區民眾看到了電視節目。
為俐侎族民眾圓看電視夢。
佤族民眾看到了多套有線電視節目。
《雲南廣播電視報·臨滄版》於1994年12月創刊,2000年8月更名為《臨滄聲屏》。
臨滄市廣電局於2003年9月開辦臨滄廣電網際網路業務,並創建“臨滄之窗”網站。
臨滄市廣電局從1999年開始編輯出版《臨滄聲屏薈萃》及《臨滄廣電論文集》,收錄一年一度的廣播電視獎獲獎作品。
培訓新聞從業人員,不斷提高隊伍素質。圖為1956年臨滄地區收音員培訓班部分學員留影。
圖為1958年臨滄地區廣播員培訓班部分學員留影。
圖為2004年9月舉辦的全區廣電系統工程技術業務培訓班。
市廣電局實行單位籌一點,職工捐助一點的辦法,長期不懈地開展掛鈎扶貧工作。
副局長賈雲濤等領導帶領黨員幹部到掛鈎點白岩村開展扶貧活動。
局總支書記環建江帶領黨員到白岩村、勐底開展支部十支部結對幫扶活動。
堅持“以人為本”,關心重視職工文娛活動。圖為局長羅燦武在“五一”聯歡晚會上登台表演。
臨滄市廣電系統於1993年1月舉辦首屆“廣電杯”籃球運動會,到2005年先後舉辦三屆。
市廣電局職工在開展拔河競賽活動。
臨滄市廣播電視局機關及臨滄電視台辦公樓。
臨滄人民廣播電台辦公樓。
雲南廣電信息網路股份有限公司臨滄分公司辦公樓。
市廣電局大門。
1991年風慶縣廣電局被評為全國廣播電視系統先進集體。2001年臨滄市廣電局被評為全同“村村通”廣播電視先進集體。
2002年市廣電局被省廣電局評為卜六大安全播出先進集體;2003年4月,鳳慶縣廣電局獲得省級文明單位稱號。
1998年和2004年,市廣電局榮獲全省廣電系統先進集體和全區省政府現場辦公會先進集體。
2005年,市廣電局和局總支分別被市委授予,先進集體。
第一屆行署廣電局黨組班子。圖為原黨組書記、局長曹永利(右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榮書(左一)、邵光明(左二)。
第二屆行署廣電局黨組班子。圖為局原黨組書記、局長馬躍華(中)、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榮書(右)、邵光明(左)。
第三屆市廣電局黨組班子。圖為現任黨組書記、局長羅燦武(左四),黨組成員、副局長蘇履峰(左五),副局長、網路分公司總經理賈雲濤(左三),電視台台長王標(左六),記者站站長汪興寶(二),副處調楊樹聰(左一)、總支書記、辦公室主任環建江(右一)。
《臨滄市廣播電視志》編委成員及編撰班子合影。
臨滄市廣播電視台及光纜幹線圖
2004年7月市廣電局舉行“雲嶺先鋒”工程啟動儀式。
序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廣播電視覆蓋
第一節 廣播覆蓋
第二節 電視覆蓋
第二章 無線廣播
第一節 中波台
一、臨滄中波台(699台)
二、耿馬中波台
三、滄源中波台
四、鎮康中波台
五、鳳慶中波台
六、雙江中波台
七、永德中波台
第二節 調頻台
一、市級調頻台
二、縣級骨幹調頻台
第三章 有線廣播
第一節 沿革
第二節 各縣有線廣播網
一、臨滄縣(臨翔區)有線廣播網
二、鳳慶縣有線廣播網
三、雲縣有線廣播網
四、永德縣有線廣播網
五、鎮康縣有線廣播網
六、雙江縣有線廣播網
七、耿馬縣有線廣播網
八、滄源縣有線廣播網
第三節 廠礦企業廣播網
第四章 電視轉播
第一節 電視轉播台
一、臨滄市電視轉播台
一、縣級電視骨幹轉播台
三、教育電視轉播台
四、廠礦企業電視轉播台
第二節 鄉村電視轉播站
一、“331”工程
一“村村通”工程
三、邊境電視轉播站
四、民族地區電視轉播站
第五章 有線電視及網路公司
第一節 有線電視
一、共用天線
二、臨滄市有線電視台
三、地區有線電視教育頻道
四、縣級有線電視台
第二節 多路微波系統
第三節 網際網路
第四節 臨滄網路分公司
第六章 廣播電台(站)
第一節 收音站
一、沿革
二、機構
三、任務
第二節 廣播站
一、縣廣播站
二、廣播宣傳
第三節 臨滄人民廣播電台
一、機構沿革
二、設備
三、覆蓋
四、頻率
五、自辦節目
第四節 雲南人民廣播電台臨滄記者站
第七章 電視台
第一節 錄像重播台
第二節 臨滄電視台
一、機構沿革
二、設備
三、頻道欄目
四、自辦節目
第三節縣級電視台
一、臨翔區電視台
二、鳳慶縣電視台
三、雲縣電視台
四、永德縣電視台
五、鎮康縣電視台
六、雙江縣電視台
七、耿馬縣電視台
八、滄源縣電視台
第八章 報刊書籍
第一節臨滄專版
一、機構沿革
二、《臨滄專版》的編輯與出版
三、經營
第二節 書刊
一、《臨滄聲屏薈萃》
一、《學術論文集》
三、內部刊物
第九章 事業管理
第一節 事業規劃
第二節 廣播電視設施管理
一、農村廣播網管理
二、電視設施管理
第三節 頻率頻道管理
一、頻率頻道資源管理
一、頻率頻道規劃
三、頻率頻道許可
四、頻道合併…
五、頻率頻道清理
第四節 行政執法
一、廣電法規
一、廣電案件
第五節 行政管理
一、管理制度
二、財務管
三、統計,
四、檔案管理
五、職稱評聘
六、房產管理
七、扶貧
第六節 事業投資
一、事業投入
二、資產負債
三、產業創收
四、稅收
第七節 抗災救災
一、抗震救災
二、雷擊
第八節 技術服務
一、地區無線電技術諮詢服務部
二、地區廣播電視服務部
三、“211”工程維修中心
第十章 宣傳管理
第一節 宣傳導向
第二節 播出機構管理
一、播出機構設定
二、節目播出管理
三、播出機構整頓
四、安全播出
五、監聽監看
六、台際競賽
七、宣傳服務
八、廣告管理
九、行風評議
第三節 影像製品管理
一、管理機構
二、音像製品發行
三、影像市場清理整頓
第四節 新聞從業人員管理
一、采編播人員管理
二、通訊員隊伍管理
第五節 精品獎勵
第十一章 管理機構
第一節 市級機構
一、臨滄市廣播電視局
二、編委會
第二節 市局內設機構
一、行政職能機構
二、事業管理機構
第三節 縣級管理機構
一、臨翔區廣播電視局
二、鳳慶縣廣播電視局
三、雲縣廣播電視局
四、永德縣廣播電視局
五、鎮康縣廣播電視局
六、雙江縣廣播電視局
七、耿馬縣廣播電視局
八、滄源縣廣播電視局
第四節 鄉鎮廣播電視站
第十二章 黨群組織
第一節 中國共產黨
一、臨滄市廣電局黨組
二、臨滄市廣電局總支委員會
三、市局各支部
四、各縣黨支部(黨組)
第二節 群團組織
一、工會
一、共青團
三、婦女委員會
四、學會
第十三章 職工隊伍
第一節 隊伍狀況
二、全市職工隊伍
一、市局職工隊伍
三、各縣(區)局職工隊伍
四、鄉(公社)廣播電視站職工隊伍
第二節 職工培訓
一、業務培訓
二 、學歷培訓
第三節 職工待遇
人物
傳略
簡介
先進
中級以上專技人員
附錄
編輯說明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