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產業區(上海浦東臨港產業區)

臨港產業區(上海浦東臨港產業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開發建設臨港產業區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著眼於提升產業能級,培育新的經濟成長極,提高城市國際競爭力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臨港產業區總面積約為220平方公里,由裝備產業區、物流園區(包括洋山保稅港陸域部分)、綜合產業園區、三新園區以及臨港奉賢分區五大區域組成,具有得天獨厚得區位優勢,是目前世界上少有得集航空、海運、鐵路、高速公路、內河運輸等五種交通功能於一體得區域。產業區於2003年籌建、2004年啟動;經過五年多的開發建設,高起點、高標準得基礎設施體系已經基本建成上海市十一五規劃已把臨港產業區確定為重點建設的裝備產業基地。目前,臨港產業區致力於建設支撐我國能源、交通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乘用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船舶關鍵件、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民用航空產業配套等五大裝備產業基地以及支撐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工程機械、物流機械、精密工具機等製造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上海臨港產業區
  • 外文名稱:Shanghai Lingang industry area
  • 別名:臨港產業區
  • 行政區類別:國家級經濟開發區
  • 所屬地區:上海浦東新區、奉賢區
  • 下轄地區:裝備產業區、物流園區、洋山自由貿易區
  • 政府駐地:新元南路555號
  • 電話區號:021
  • 郵政區碼:201306
  • 地理位置:上海東南
  • 面積:220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溫帶海洋氣候
  • 火車站:臨港火車站
  • 港口:上海南港
基礎條件及概況,區位優勢,產業布局,產業政策,

基礎條件及概況

開發建設臨港新城是上海市委、市政府面向二十一世紀全球經濟發展,實現上海新跨越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上海提升產業能級、提高城市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戰略舉措。按照國家經濟發展戰略與城市總體規劃的要求,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將上海臨港產業區建成集先進重大裝備、民用航空製造、現代物流、海洋科技、研發服務、出口加工、教育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
上海臨港產業區面積241平方公里,主要分為重裝備區、物流園區、主產業區、綜合園區、奉賢園區五大功能區塊。
上海臨港產業區
上海臨港產業區北至大治河,西至G1501高速公路─奉賢浦東新區界─浦東鐵路四團站(平安站)預控制用地─三團港接規劃兩港大道接中港,東、南至規劃海岸線圍合區域接北護城河至人民塘接S2高速公路至順翔路接規劃E1路河至杭州灣。
上海臨港產業區已經基本形成了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船舶關鍵件、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航空零部件配套等五大裝備產業製造基地。物流園區依託洋山保稅港和浦東國際航空港,作為建設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展保稅物流和非保稅物流。隨著臨港裝備製造產業與現代物流業的集聚效應和聯動發展,啟動開發建設航空產業園區和臨港奉賢園區,將為臨港產業區進一步提升裝備產業和供應鏈能級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上海臨港產業區因其高起點規劃、政策聚焦、立體交通、配套功能完善等優越條件已經得到越來越多國內外大型製造和物流產業集團的認可和青睞,成為他們建設製造基地和物流基地的首選之地,中船集團、中集集團、中國商用飛機公司、中航工業集團、上海電氣、上海汽車、卡特彼勒、西門子、沃爾沃、蒂森克虜伯伯爾克、卡哥特科、瓦錫蘭、中遠集團、中海集團、馬士基、敦豪國際(DHL)、聯合包裹集團(UPS)、施潔、豐樹、葉水福物流、日本郵船、川崎汽船、東方海外、怡亞通供應鏈等一大批國內外著名產業集團和物流企業,已經入駐臨港產業區。

區位優勢

上海臨港產業區位於長江口和杭州灣的交匯處,北臨浦東國際機場,南接洋山國際深水港,具有“五龍匯聚”的綜合區位交通優勢。產業區通過S2、G1501(上海繞城高速)、兩港大道等快速交通幹道連線浦東機場、洋山深水港、上海市區和周邊省份。規劃建設中的軌道交通16號線將產業區納入了上海市軌道交通網路。已建成的臨港重件碼頭和2萬噸級多用途國際碼頭可為裝備產業提供重大件運輸和遠洋運輸的便利條件。鐵路蘆潮港貨櫃中心站、鐵路平安編組站緊鄰臨港產業區,連線全國鐵路網和其他貨櫃中心站。產業區還規劃1.2平方公里的內河碼頭,經1000噸級內河航道與長三角內河運輸網相連。
臨港產業區臨港產業區

產業布局

臨港產業區致力於建設支撐我國能源、交通行業可持續發展的乘用車整車及零部件、大型船舶關鍵件、發電及輸變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民用航空產業配套等五大裝備產業基地以及支撐裝備製造業發展的工程機械、物流機械、精密工具機等製造基地。臨港產業區重點發展的產業完全符合國發[2006]8號文的要求,8號文要求我國重點突破的16個裝備製造業發展領域,臨港產業區的項目已涉及到8個。特別是乘用車整車、船舶關鍵件、發電及輸配電設備、海洋工程設備等自主創新型裝備製造業基地的發展框架已經基本形成。
在乘用車整車製造基地方面,上汽集團自主創新和自主品牌整車及發動機基地已經建成投產,主要生產自主智慧財產權KV4、KV6系列發動機、自主品牌“榮威550”整車,形成年產30萬台各型發動機和22.5萬輛整車的能力;到2010年形成五個生產平台、30款車型的規模。 在船舶關鍵件製造基地方面,中船三井項目、中船重工瓦錫蘭項目、沃爾沃遍達項目覆蓋了低、中、高速全系列船用發動機,各類船用設備配套企業開始集聚。特別是中船三井船用柴油機項目一期已達產,具備年產柴油機170萬馬力的能力,二期已開工,達產後最終形成年產400萬馬力的能力;該基地主要製造汽缸直徑600毫米以上的大功率低速柴油發動機,同時可製造理論上最大的汽缸直徑1080毫米的柴油機,現已批量製造世界最大的缸徑900毫米的柴油機。該基地是全國最大最先進的船用柴油機生產基地。電氣船用曲軸項目年產160根曲軸,已可生產為缸徑900毫米柴油機配套的曲軸,使我國成為日韓等國之後掌握該技術的少數國家之一。這些項目都有力地改變了我國船舶製造“中國殼、外國心”、“船等機、機等軸”的舊局面。

在發電及輸變電設備製造基地方面,生產百萬千瓦等級核電主設備、生產百萬千瓦等級核電主設備、重型燃氣輪機、具有極端(特大、重型、超限)重型裝備製造能力的電氣重裝聯合廠房,以及具有1400噸吊裝能力、5000噸泊位條件的電氣重件碼頭已建成投產,年產核島常規島主設備2.5套。一工具機公司核電內堆件項目即將建成,年產核電堆內構件和控制棒驅動機構4.5套,是全國唯一具有此生產能力的企業。核電起重運輸項目年產核電成套起重運輸、重型起重運輸等設備4.9萬噸。我國已成為繼美國、法國、日本、韓國之後能製造該設備的少數國家之一。這些裝備項目將為我國實現核電設備的基本國產化奠定基礎。

另外,特高壓交流重型輸變電設備和直流輸電設備項目正在抓緊建設中,上海電氣、華儀電氣兩大兆瓦級風電設備項目都即將開工,產業區還將引進機電自控儀表等項目,積極爭取中外其他領先風電製造項目。未來臨港產業區有望成為中國最大的高端發電及相關設備製造基地。

在海洋工程設備製造基地方面,中船集團已開工建設具有世界一流的大型海洋工程與船舶製造專業配套基地,其中專用產業碼頭兩座,年產海洋工程平台4座,海洋工程生活模組或船用生活模組30個(最多可建造50個)。其中超深水半潛式平台屬國際第六代海上深水鑽井平台,配有雙井架,屬完全智慧型化鑽井,最大作業水深為3000米,最大鑽井深度12000米。是我國首座深水特大型裝備,代表著鑽井平台的世界先進水平。

在民用航空產業配套基地方面,中航工業集團已與市政府簽署協定,在臨港產業區設立上海民用航空產業配套基地,吸引國家航空產業配套項目,發展發動機、航電、機電、環控、新材料和航空物流產業。首批啟動項目為航空發動機項目,由中航工業集團和上海市為主出資組建中國商用飛機發動機公司,註冊資本60億元。

在工程機械等其他製造基地方面,港口和物流機械為主,中集貨櫃製造及維修、卡爾瑪港口機械、科尼(KONE)港口機械、振中樁機等項目已經建成投產並將擴建。隨著田中雷射機械、阿特拉斯空壓機、開山空壓機、蒂森克虜伯工程機械、希爾博裝卸機械、希斯莊明工具機、大型煤礦液壓支架、履帶挖掘機等項目的建成和落地,該基地涵蓋的領域將更加豐富。
上海臨港產業區上海臨港產業區
臨港產業區概況臨港產業區概況
在物流配套方面,以實現“增強綜合增值物流功能、對接洋山港和裝備產業基地、實現保稅物流基地、非保稅物流基地、大型物流企業自營樞紐物流基地聯動發展”為目標,加快建設保稅和非保稅物流倉庫,已經引進馬士基、中遠、中海、中儲、中特物流、上海交運、DHL、德國全球貨運、川崎汽船、卡特彼勒物流、普洛斯、嘉里-塔克、世天威、葉水福、迅通(CWT)、怡亞通、馬來西亞綜合物流、飛利浦物流等國內外領先的物流運營商和配套供應商,切實增強了裝備製造業基地整合國際國內供應鏈的能力,有效降低了裝備製造業的運輸和採購成本。下一階段,還將重點建設物流園區奉賢分區,為發展港口物流、產業物流、區域物流和需要岸線的裝備製造業項目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產業服務配套方面,依託臨港物流服務中心、保稅港管理服務中心等功能性設施,大力吸引國內外優秀的專業服務商入駐,實現生產性服務業在空間的集聚,為製造業企業提供各類生產性服務和一體化解決方案。

產業政策

從2016年到2018年,上海將通過深化完善“雙特”政策,支持臨港地區新一輪發展,將設立超百億元基金支持臨港地區產業發展。在《關於深化完善“雙特”政策支持臨港地區新一輪發展的若干意見》中顯示,到2020年,上海臨港地區將基本建成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產業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區和現代化濱海新城,成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承載區。為了保障目標實現,《若干意見》明確了51項重點任務以及相應的牽頭單位。同時,還將有一批產業、人才、城市功能的配套政策予以支持。其中,臨港地區的產業配套政策“含金量”頗高。一是要設立產業引導基金,包括將發起設立100億元的上海積體電路裝備材料基金、50億元的臨港智慧型製造產業基金、20億元的海洋產業發展基金、10億元的臨港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同時,將設立每年5億元智慧型製造專項資金。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單個項目最高1億元支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