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清十景

臨清市位於山東省西北部,漳衛河古運河交匯處,與河北省隔河相望。臨清歷史悠久,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2006年,被聯合國地名專家組認定為中國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縣。臨清十景:鳳嶺锺英、東郊孤松、塔岸聞锺、鰲磯凝秀、泥寺春暉、汶水秋帆、衛滸煙柳、書院荷香、平崗積雪、古槐陰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清十景
  • 地理位置:山東省臨清市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基本介紹,英鳳嶺鐘,鰲磯凝秀,泥寺春暉,塔岸聞鐘,汶水秋帆,古槐陰井,衛滸煙柳,書院荷香,平崗各雪,東郊孤松,

基本介紹

臨清十景:鳳嶺锺英、東郊孤松、塔岸聞锺、鰲磯凝秀、泥寺春暉、汶水秋帆、衛滸煙柳、書院荷香、平崗積雪、古槐陰井。

英鳳嶺鐘


鳳嶺鐘英指臨清公園西北角之上黃土嶺。其高嶺的形成與龍山一樣,屬於開運河南支時積土所致。嶺下舊有三官廟,規模宏大。清朝康熙皇帝於一七零三年來臨清時,易其廟為“無為觀”,並濡墨作匾。乾隆皇帝曾七下江南,路過臨清。一七七零年南巡時,自無為觀下船乘馬由嶺上而過,至頭閘口下雞嘴坎復登舟而去。事後,當地文人藉此為臨清溢美,將此嶺命為“鳳凰嶺”。新中國成立後此地建成人民公園。目前這裡已是春來桃紅柳綠,鳥語花香;冬至仍見竹林青青,松柏森森。真是園林風貌,日新月異。不愧鳳嶺鐘英之佳譽了。

鰲磯凝秀


鰲磯凝秀一景是指現在臨清劇院東側鰲頭磯建築群而言。明代永樂十五年,開運河南支時,北支遂廢,在雨河分叉之處砌石壩防止沖刷。其壩形如鰲頭,原北河上的臨清閘,會通閘和南河上的頭閘,二閘其左右為四個鰲足而廣積橋(先鋒橋)拖後,權作鰲尾,致成全鰲概念。明代正德年間,知州馬綸因見石壩系熬形,故題名“鰲頭磯”。

泥寺春暉


臨清土城北門裡(衛河東)即今鹽業公司駐地,原有古剎。傳為元時建,名泥陀寺。據查,明代禮部尚書、武進人胡瀅撰有“敕賜淨寧寺碑記”,即指此寺,文中記有“奉欽依準遵蓋殿廊元、山門、方丈、伽藍、祖師廚庫,僧房、裝塑儲佛像、幡花供具……茲寺乃西天佛子大國法師重建蓋造,又蒙敕賜名”等等。至今,當地人常講“泥陀寺的佛一千多,一個羅一個,跟活的差不多。”

塔岸聞鐘


臨清土城北門外三里許衛河套內,有九級八面磚塔,高六十餘米,其頂形如將軍盔,威武壯觀。整個基座為條石疊砌,高五點三米,周長三十九米,塔身為磚石木混合結構。門向南開,內有壁道盤旋可上,兩層以上八方設門,四明四暗對稱美觀。原來各角都有雕刻橫木伸出,所系銅鈴常在微風中飄動,叮咚作響,聲震原野,故人贊曰“塔岸聞鐘”。

汶水秋帆


臨清鰲頭磯前運河之名有四。(1)會通河。(2)汶水。(3)閘河(4)運河。因運河源出於泰安仙台嶺,抵徠山南與小汶河相匯,經汶上跨南旺湖而北流,故名汶水。得知往昔每年秋季南糧北調,自三里舖至頭閘口,其間停船一百二十八個船隊,帆檣林立裝卸,數月不敗。汶水秋帆當指此景。清朝光緒二十七年(公元一九零一年)浦線通車漕運停止,此景大煞。

古槐陰井


經查訪,臨清東門外,林園林東北角上,原張樹梅家打穀場旁邊有古槐一株,乾高八尺,圍長兩丈,虬枝蜿蜒,葉遮碧空,陰下有水井,樹影倒映水面,別有奇致。故曰:“古槐陰井”。

衛滸煙柳


臨清原避雨亭西南側,今先鋒大橋西南約二里許河套內,有半月形柳行,隱約可見煙柳景象。一九三四年版《臨清縣誌》,載有張樹梅《游柳樹園》詩。其中有“衛滸秋深萬木調,柳園景倍蕭條,蜀浪拍天雲似幕,日風撼樹葉如潮”之句,描繪出當年河坡柳樹生長之繁茂,“衛滸煙柳”即指此地。

書院荷香


明清兩代實行科舉制,以孔廟為學宮,此外另設書院共同育士納才。臨清“清源書院”建於明代嘉靖十一年。乾隆三十九年毀於戰火,乾隆四十一年臨清升直隸州,在工部營繕司舊址創建考棚,其東改建書院。於院中掘池栽蓮喻君子廉潔。“書院存香”即指此處。

平崗各雪


平崗乃指沙崗而言,臨清河窪、土橋一帶原為沙河,第五中學東北有地名曹家崗,郭家崗、薛家崗之說,此地多沙,平崗積雪即指此處。

東郊孤松

五樣松在臨清市城東陳家墳村東北、“錦衣陳氏塋”內。傳為明永樂年間所植。樹高16米,樹幹圍長1.9米,樹冠形如巨傘,枝幹虬突,冠蓋如傘,味香過檀。1935年《臨清方誌》載:“陳家墳村東陳氏塋內,有松一株,黛色參天,蔚然深秀”,“老乾輪囷,實為巨觀”。以“東郊孤松”之名,列入“臨清十景”。
五樣松的葉有米粒、竹蔑 、針、刺、喇叭5種形狀,故稱"五樣松"。有人說此松為五種松柏苗扭結,日久成為一體,故生五樣葉。亦有人說樹本身就是異葉之品種,屬松柏科。此松在1943年、1969年曾兩次內燃,歷時80多天,樹幹腹空,枯枝增多。1987年,市城管會籌款萬餘元,壘砌台階石欄,加以修整養護,古樹又換新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