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簡介
墓葬規格
該墓為半地下磚石結構建築,地面起冢,封土高於地面近10米,總面積135平方米。該墓由墓道、墓門、門扉、前室、中室、後室等組成,東西長15米,南北寬9米,該墓出土畫像石44塊,畫面59幅。均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文物內容
其畫像內容主要有反映現實生活的內容,如車騎出行,迎賓拜謁、庖廚宴飲、樂舞百戲等;還有神仙異獸,如西王母與東王公、公、伏羲、女蝸、神農、蚩尤等。此外還包括垂教後世的歷史故事,如蒼頡造字、董永傭耕侍父、七女為父報仇等。該墓出土的畫像石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文化特徵鮮明,涵蓋了漢代社會的各個方面。
雕刻手法
該墓囊括了畫像石所有的雕刻技法,平面淺浮雕、平面陰線刻、高浮雕、透雕、圓雕等。平面淺浮雕雕刻技法嫻熟,尤其是對人物的眼、眉、鬍鬚、服飾和車馬之間的細部結構、穿插關係等細節,刻畫的詳盡逼真,形成了臨沂畫像石刻藝術鮮明的風格和地方特色。十餘件墓室立柱上的胡人、虎、猴、熊、盤龍等高浮雕、透雕作品達到了漢畫像石雕刻藝術發展的頂峰,並有著西方雕刻藝術的特徵。高浮雕的雕刻技法在這個墓室中集中出現,是漢代文化與西方文化交流的見證。
現狀
臨沂吳白莊漢畫像石墓出土的所有畫像石現存於山東省
臨沂市博物館石上史詩廳。
文物價值
臨沂吳白莊漢畫像石墓,是整個漢畫像石發展鼎盛時期的翹楚之作,它可以稱作是“慎終”的一個典型作品,這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幾座大型漢代畫像石墓中規模最大的,規格最高的,形制最為複雜的一座墓葬。為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料。
文物保護
臨沂吳白莊漢畫像石墓的發掘工作始於1972年,經臨沂地區革命委員會文化組批准,地區文物組組織專人進行了搶救性清理,當時正值“文革”期間,受條件限制,發掘記錄、檔案等留存不全,正式發掘報告未能及時整理出版。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臨沂市文廣新局在山東省文物局、山東省考古研究院、山東省石刻館等省內外文物考古界的大力支持下,先後多次成功召開“吳白莊漢畫像石墓學術研討會”,使該墓成為學術界關注和研究的熱點。自2015年起,發掘報告開始著手編撰,歷經三年多的調查、整理、研究、考證後正式出版,將該墓的所有資料全面向社會公布。發掘報告的發布,為臨沂吳白莊漢墓的發掘、整理工作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