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沙溝芋頭,孝河藕,
沙溝芋頭
沙溝芋頭產地是今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辦事處白沙溝、房沙溝、唐沙溝村等周邊,東邊緊靠臨沂母親河沂河,自明朝至今有400多年種植歷史,在方圓百里之內享有盛譽。
特定生產環境:沙溝芋頭的種植地為臨沂市羅莊區冊山街道辦事處,屬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2.5℃左右,年平均光照時間為2450小時左右,年平均降雨量850毫米左右,無霜期198天,空氣清潔,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東臨沂河,北有陷泥河,南有武河,水質清純無污染,是發展天然綠色無公害、有機蔬菜的最佳場所。
特定生產土壤:臨沂芋頭種植區域屬於沂河沖積平原,屬黃沙土,分布在沂河、陷泥河、武河包圍區域,是近主流沉積母質土壤,顏色為黃褐色,粒狀結構,飽合含水量低,透水性強,礦物質、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疏鬆,通透性好,保水保肥及供水供肥性能較好,屬於適宜種植蔬菜的土壤之一。
產品特點:沙溝芋頭母大塊多,形體短粗肥大,絨毛長而濃密。入口軟糯滑爽,乾麵有口勁,吃水耐煮,再次蒸煮味道依然如初。其中蛋白含量5.7%,脂肪7.4%,澱粉12%,還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抗壞血酸等多種人體所必需的胺基酸、維生素、天然活性酶以及鈣、磷、鉀、鐵等礦物質。
歷史悠久:沙溝芋頭因口感細軟,綿甜香滑,在清朝乾隆年間被選為宮用御品,當地流行一名歇後語:“沙溝芋頭——好孩子”,就是指沙溝芋頭飽滿,水靈,口感好,招人喜愛。
傳說清朝乾隆年間禮部尚書張玉書攜母進京上任期間,因其母身患疾病不能隨行,途經白沙溝時,將其母寄養白氏老中醫家中,時隔數載,功成名就後親回沙溝接母親,發現母親身體健壯,面色紅潤,遂問其母,原來母親經常以芋頭蘸白糖為主食,身體才如此健壯,張玉書將芋頭帶入宮中,乾隆皇帝品嘗後,讚不絕口,下旨將沙溝芋頭納入貢品名錄,並於乾隆十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下達聖旨給白氏家族建龍坊(即牌坊)一座,以嘉獎白氏老中醫的高尚品德。
孝河藕
孝河藕臨沂城北白沙埠鎮西孝友村前有一小河,名叫孝河,為“王祥臥魚,孝感天地”之處。孝河水清澈甜潤,河底為黑紫淤泥,盛產白蓮藕、紅蓮藕、茭白、菱角、魚蝦等,尤以白蓮藕最為出名。它與沙溝芋頭,塘崖大米並稱為原縣級臨沂市的三大土特產,素有“沙溝芋頭孝河藕,塘崖大米香滿口”的美譽。
孝河藕肥、細、脆、嫩,與其它藕相比,節短肥大,表皮潤滑有光澤,脆甜適口,細嫩無渣,生食或熟食皆宜。既可炒炸蒸煮,又可涼攔冷調,花樣繁多,味道各異,能上菜譜的就有60餘種,非一般河藕、塘藕所能比擬。其葉、蓮子若做成“荷葉粥”、“蓮子羹”,更是滋補佳品、美味佳肴。另外,孝河白蓮藕還可入藥,能收澀止血,涼血化淤。所以古往今來,凡有幸嘗到孝河白蓮藕者,無不津津樂道,讚不絕口。
傳說那藕是有十個眼,比平常的多了一眼,這個眼就是孝眼。比起南方運過來的白蓮藕,自有一種不同的風味。起藕的時候,那新鮮的小藕瓜都可以洗洗當了水果來吃,而且一點渣都沒有。可見那藕是不同於一般,也算是名副其實
孝河白蓮藕始植於何時,已無從考證,但自古以來,每適收穫時節,各地商販蜂擁雲集孝河岸邊,爭相搶購。 孝河白蓮藕不僅是美食佳品,其荷花、荷葉也極具觀賞價值。每年六、七月份,整個孝河“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近觀“亭亭淨植”,遠賞“香遠益清”,成為著名的遊覽景點。有詩讚道:六月孝河勝仙鏡,千紅萬綠弄春風。青錢疊翟順天起,玉蕊吐全應地生。蓮葉輕搖伴柰樹,荷花爭艷映碑亭。幽香漫飄迷蜂蝶,風多遊人醉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