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水酒
- 產地名稱:安徽省霍邱縣臨水鎮
- 品質特點:綿甜醇厚,香味協調、餘味淨爽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1年第98號
- 批准時間:2011年07月05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臨水獨特的制曲工藝,採用小麥、大麥、豌豆為原料,中偏高溫、高溫多糧制曲,和特殊的微生物環境,在釀造過程中,生成大量的雜環類複雜成分,使麯酒香味諧調、綿甜柔順、回味怡暢,鑄就了臨水酒獨特的“風格”。臨水酒將醬香型白酒生產工藝中的高溫制曲、高溫堆積發酵工藝,創新性地融入傳統的濃香型白酒生產工藝中,利用高溫堆積發酵過程中,網羅空氣中的有益微生物,並促使酵母菌群的生長繁殖,為積累醬香物質及醬香前提物質創造條件,最終生成醬香型白酒香味物質,與濃香型白酒的泥窖發酵相結合,明顯地改善白酒酒體的風格特徵,豐富了原酒酒體的風味成分,塑造了個性化的白酒產品。在基酒儲存上,臨水酒採用洞藏工藝,經3年以上貯藏,方可出廠,恆溫洞藏工藝使酒體加綿柔、醇厚、豐滿。
產地環境
佳泉
“水是酒之魂”,因此名酒必有佳泉。臨水之水清如晶、潔如玉、甘美醇和、軟硬適中、四季恆溫,是釀酒之佳品。臨水素有“七十二廉泉”之說。臨水的水資源極為豐富,臨水的住戶,家家院內都有一口井,且井井相連,其中有一口井最為壯觀,噴涌不絕,常年水位盈地尺余,甘美無比,謂之“廉泉”,千百年來一直用於臨水酒的釀造。經權威檢測部門鑑定,臨水酒的釀造用水微甜、中性、各項指標均達到或超過了國家優質礦泉水標準。
好酒必有佳泉,從現代科學角度看,水是一種很好的溶媒,對釀酒糖化速度,發酵的良差,調味的優劣,都有很大的關係,作為白酒的重要組成部分,水質還決定成品酒品質的好壞。臨水酒採用天賜佳泉,以其精湛的釀酒技藝,生產出獨具特色的兼香型白酒,是其他地方的酒廠無法比擬的。
古窖
由於老窖中的窖底與窖壁長期與酒醅接觸,從而富集了大量的釀酒有益功能菌,這些功能菌在發酵過程中為酒體帶來了豐富的酸、酯、醇、醛及雜環化合物,賦予了白酒濃郁的複合香。日積月累,窖池周邊的空氣環境中都會富集大量的功能菌,“百年老窖產好酒”的道理就在於此。安徽臨水有限公司現有窖池400餘口,其中歷史遺留保存完好的老窖117條,這些老窖現可上溯至清“吳隆興”酒坊,這批窖池長3米、寬2.5米、高1.6米,窖泥呈烏黑色,香味撲鼻,經日不衰。臨水酒業20世紀50、70年代所建窖池,皆來源於這批窖泥的接種培養。這些窖池,是臨水酒業極其重要的寶貴財富。
土壤
臨水酒採用當地獨特的黃粘土築窖和培養窖泥,該土弱酸性,粘性強,富含磷、鐵、鎳、鈷、鋅等多種礦物質,非常有益於釀酒微生物的繁殖、生長。科學研究證實,這些微量元素對人體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氣候
臨水鎮地理環境獨特,南依古壁山,西臨泉河、史河,北傍淮河,南接沙彎,順河風長年不斷,正是這樣三面環水、一面靠山的獨特地理環境造就了臨水獨特的氣候條件,空氣濕潤多霧,十分有利於發酵和釀酒。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熱同季,無霜期較長,四季分明。
歷史淵源
霍邱,古稱蓼城,酒文化源遠流長,在霍邱方言裡,“霍邱”與“喝酒”諧音,因此外界又戲稱霍邱縣為“喝酒縣”,而霍邱縣臨水鎮的臨水酒就是霍邱酒文化對外的一張名片。
臨水酒是漢族傳統名酒。產自有千年酒鄉之稱的霍邱臨水古鎮。臨水地區釀酒始於唐、顯於明、興於清,一直揚名至今。
始於唐
據唐史記載,唐王李世民專派開國大將尉遲敬德到臨水縣做監察使,並動用大量資金把圓覺寺的殿宇佛像全面整修。尉遲敬德平時嗜酒如命,到臨水後,發現此地水資源豐富,且甘甜爽口是釀酒的天然資源。所以在他任職期間極力興辦糟坊。尉遲敬德在他的札記中有這樣的一段敘述:“余嘗舍力釀酒,所出之酒味甘、性平、多飲不暈,余甚好之。”據說,尉遲敬德把整修圓覺寺的專修資金抽去大半,大興酒坊,據《霍邱縣誌》記載:唐貞觀年間,臨水就有“酒坊數十處,居民愈千戶”。後來在他離開臨水回京城長安時,唯依戀者莫過於此酒,他盡力攜帶數百壇臨水美酒。深知太宗嗜好的尉遲公為免皇上追究他挪用圓覺寺專款的責任,便專選幾壇好酒敬獻太宗。太宗開壇後,頓感酒香撲鼻,沁人心脾,不禁大喜,非但沒有追究尉遲公的責任,反大加賞賜,官升二品,此後臨水酒便作為貢酒歲歲進貢。
顯於明
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少時流浪淮西一帶,替人放牛。一次中暑垂危荒野,被一位名叫玉潔的村姑汲廉泉水相救。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派欽差到臨水尋找救命恩人,村姑玉潔不知去向,遂賜廉泉為“救駕泉”。朱元璋飲酒思源,便取玉潔、廉泉首尾二字,賜名臨水酒為“玉泉”。太祖命人連夜趕製“聞香下馬,知味停車”石碑送至臨水糟坊。從此臨水酒譽滿京城、聞名遐邇。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朝廷大宴群臣,特詔臨水酒為皇家貢酒。
盛於清
清代,臨水酒達到鼎盛時期,臨水大曲以名酒行銷蚌埠、天津、上海、南京等大江南北。臨水清末秀才寫的一副對聯:“酒氣衝天飛鳥聞香變成風,糟粕落地游魚得味化為龍”便是對臨水酒的讚譽。
揚名於當代
新中國成立後,霍邱縣對發展臨水酒文化非常重視,於1949年在接收私人(吳隆興)酒坊的基礎上成立了“國營安徽省臨水酒廠”。
1954年,一場大水使新建的臨水酒廠毀於一旦,一大批技藝精湛的釀酒技師被省輕工廳分別調到古井、口子、明光等酒廠,大大加強了這幾個廠家的技術力量。
1962年,霍邱縣重新組建了“國營霍邱縣臨水酒廠”,並在1974、1985年兩次擴建,後更名為“安徽省霍邱縣中華玉泉酒廠”,臨水酒的規模日益擴大,行銷額不斷提高,市場份額覆蓋全國22個省、市。
2004年元月,臨水酒改制成功。
生產情況
2012年,臨水酒躍升為安徽白酒單品銷量前十名。
2013年,臨水酒擁有2萬餘平方白酒洞藏基地,總貯酒量超過2萬噸,總價值逾5億元。
2016年,臨水酒共有銷售網點160家,直營店2家。
產品榮譽
2011年07月05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臨水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臨水酒產地範圍為安徽省霍邱縣臨水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釀造原料
1.水:保護範圍內100米以下的地下水。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要求。
2.高梁:產於當地或東北地區的高梁,符合高梁國家標準二級(含)以上標準。
(二)制曲原料
1.小麥:採用淮河兩岸生產的小麥,質量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2.大麥:採用當地產的大麥,質量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3.豌豆:採用當地產的豌豆,質量符合國家標準要求。
(三)制曲關鍵工藝要求
1.原料配比:小麥、大麥、豌豆配比為7:2:1。
2.潤料:在粉碎前加入5%溫水拌和潤料,使小麥均勻吃水,潤料時間4至6小時。
3.粉碎:粉碎後,春、冬季通過20目篩的細粉占45%至50%,夏、秋季通過20目篩的細粉占50%至55%,外觀要求:爛心不爛皮。
4.拌和、踩制:拌料含水量春秋季為38%至40%,夏季40%至42%,要求水份均勻、無白粉和灰包、無成團疙瘩、無水眼。
5.入房鋪曲:曲間距3厘米至4厘米,行距1厘米至1.5厘米,冬近夏遠,明漿噴灑,將四周圍嚴蓋實。
6.培菌管理:改變曲坯堆放形式,變換曲坯間距、行距及上下、內外位置,通風、排潮。中溫曲頂溫55℃至60℃保持4至6天,成曲時間35天;高溫曲頂溫68℃至70℃保持3至5天,成曲時間40天。
(四)釀造關鍵工藝點
1.窖池:30年以上窖齡的老窖。
2.糧醅比例1:4至1:5;入窖澱粉16%至19%(其中,冬季17%至19%,其餘16%至18%)。
3.加糠:糧糠比23%至25%。
4.加水量:加水後,糧醅入池水分53%至58%。
5.加曲量:中溫曲10%,高溫曲20%。
6.糧醅入窖溫度以13℃至20℃。
7.糧醅入池酸度1.4至2.0。
8、糧醅發酵期30至60天。
9、貯存:分級、分段摘酒,入庫基酒酒精度≥62%vol,陶壇洞藏貯存3年以上才允許用於勾兌。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項目 | 酒精度40.3%vol、42%vol |
色澤 | 無色或微黃、清亮透明、無懸浮物、無沉澱 |
香氣 | 香氣馥郁、幽雅 |
口味 | 綿甜醇厚,香味協調、餘味淨爽 |
風格 | 具有本品固有風格。 |
2.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 |
酒清度(%vol) | 40.3%vol、42%vol |
總酸(以乙酸計),克/升≥ | 0.50 |
總酯(以乙酸乙酯計),克/升≥ | 1.50 |
己酸乙酯克/升 | 1.0—2.0 |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臨水酒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安徽省霍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國家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臨水酒的法定檢測機構由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負責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