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臨朐丹參根莖短粗,頂端有時殘留莖基;根數條,長圓柱形,略彎曲,有須狀細根,長10-20厘米,直徑0.3-1厘米。表面棕紅色或暗棕紅色,粗糙,具縱皺紋。老根外皮疏鬆,多顯紫棕色,常呈鱗片狀剝落。質硬而脆,斷面疏鬆,有裂隙或略平整而緻密,皮部棕紅色,木部灰黃色或紫褐色,導管束黃白色,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微苦澀。
營養價值
臨朐丹參酮IIA含量0.49%,是藥典規定(≥0.25%)含量的196%;丹酚酸B含量6.3%,是藥典規定(≥3%)含量的210%,各項指標均高於藥典規定指標。
藥用價值
丹參,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之功效。用丹參做的丹參茶是冠心病的治療和預防及擴張血管的主要產品之一,具有活血化瘀作用,茶中的咖啡鹼有擴張心血管、增強毛細血管的功能;其多酚類物質還有降低血脂和血糖的作用,並能及時防治膽固醇升高、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塞等冠心病、高血脂症。
產地環境
臨朐縣種植丹參有其獨特的天然優勢。因臨朐地處泰沂隆起地帶東北部,昌濰凹陷區南部,沂沭斷裂帶西岸,有褶皺、斷裂兩種構造形態。境內地形複雜,平原占總面積的12.7%,丘陵和山地占87.3%。五鎮之首沂山座落於縣境南部,其它山脈以此為端點,呈扇狀向北展開。彌河、汶河及其支流多順山谷而行,北部臨朐城周圍成沖積平原。保護區為丘陵山地,土壤類型以沙壤土為主,優越的地理條件,為臨朐丹參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環境。
臨朐縣境內為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期,乾濕季明顯。年平均降雨量700毫米左右,平均氣溫12.4℃,年平均日照2578.6小時,無霜期191天,適宜的氣候條件利於丹參生長。
臨朐縣土壤、水質檢測顯示PH值、鎘、汞、砷、鉛、鉻、陽離子交換量等均符合國家規定標準要求,適宜丹參產品的生長。
歷史淵源
丹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以後歷代本草均有收載,《吳普本草》載:“莖華小,方如茬(即白蘇),有毛,根赤,四月華紫,三月五月采根,陰乾。”《本草圖經》稱:“二月生苗,高一尺許,莖幹方棱,青色。葉生相對,如薄荷而有毛,三月開花,紅紫色,似蘇花。根赤,大如指,長亦尺余,一苗數根。”《本草綱目》曰:“處處山中有之,一枝五葉,葉如野蘇而尖,青色,皺皮。小花成穗如蛾形,中有細子,其根皮丹而肉紫。
2015年9月,臨朐縣以辛寨鎮大為中心,成立了臨朐縣丹參協會。
2016年8月,辛寨鎮人民政府與山東省農科院農產品研究所簽訂了2016年至2019年科技發展協定,共建山東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中草藥創新團隊,臨朐丹參示範基地。
生產情況
2017年,臨朐縣丹參地域保護種植面積為1466.7公頃,年總產量約8800噸。
產品榮譽
2017年12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臨朐丹參”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臨朐丹參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臨朐縣所轄
辛寨鎮、蔣峪鎮、九山鎮、寺頭鎮、沂山管委會總計5個鎮(街、管委會)176個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8°18′-118°45′,北緯36°11′-36°25′。
質量技術要求
“臨朐丹參”產地環境符合DB37/T274-2000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要求。丹參基地制定了丹參生產的種植規範、良種繁育、水肥供給、病蟲防治、採收加工和包裝儲運等標準操作規程,實現了品種良種化、種植機械化、操作標準化、質控系統化。嚴格按照國家中藥材的要求進行規範化生產,採取起壟、雙行、採取密植栽培6000株以上的種植方法,選擇土壤和水質重金屬含量低,無農藥殘留的區域,以施用有機肥為主的示範園區種植;通過良種精選、種苗繁育,規範質控,使丹參生產、加工基本實現機械化操作、自動化加工、清潔化生產、精準化管理,實現了品種良種化、種植機械化、操作標準化、質控系統化,保證了產品質量安全、有效、穩定、可控,從而使丹參有效成分相對穩定,並且可以控制重金屬和農藥殘留含量,使丹參產品符合《中國藥典》和外經貿部綠色藥用植物行業標準。
臨朐的產地環境必須符合《無公害食品大田作物的環境條件》(NY5332),入市丹參必須達到DB3711/T67,《無公害丹參生產技術規程》的安全指標。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條規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銷售。
地域保護範圍內所有的臨朐丹參生產經營者,在其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臨朐丹參”農產品地理標誌及其圖案,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臨朐縣丹參協會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