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書名:<2011年最新版>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應試指南及習題集--
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中級)
註:本書適用於"臨床醫學檢驗學(專業代碼078)"和"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專業代碼105)"兩個專業共同使用。出版社: 中醫古籍出版社
作者: 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應試指南編委會
ISBN:978-7-80174-307-7
版次印次: 2010年9月第5次印刷印張:65.75
字數:1406千字
開本: 16開
定價:148.00元
編者寄語
對很多考生來說,考試的確不是件容易事,一是考試涉及內容多,範圍廣,而且很多知識在日常工作中接觸少或者根本就沒來得及用上,時間一長,不通過全面系統的複習,要想隨便應付過去是很難的;二是時間有限,從報名到考試也就那么幾個月的時間,而且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可能把全部時間都花在複習應考上,因此,如何利用有限時間科學高效地複習,也是擺在考生面前不容忽視的問題。
鑒於此,我們在全國範圍內遴選了一大批長期從事一線臨床和教學工作以及培訓經驗豐富的高校老師團隊,花費了大量時間和心血,精心研究大綱要求和考試出題規律,編寫了一系列幫助考生有效應對考試的各種輔導用書,同時還配套了各種遠程學習材料。該系列輔導用書充分體現了權威、全面、高效的複習應考要求,針對性極強,做到了大綱闡釋精煉,條理性強,重點突出;同時以同步練習、強化訓練和模擬測試的形式布置了大量包含歷年真題在內的經典題目,尤其強調學與練緊密結合,科學地將整個複習分三階段展開:第一階段全面出擊,強調快速地把所有大綱要求知識點從頭到尾系統地複習一遍,並且邊複習邊做同步練習題;第二階段強化訓練,通過大量做題,查漏補缺,消滅每一個知識死角;第三階段考前衝刺,通過反覆模擬測試,大幅提升考場答題能力。如此步步為營,何愁考試不通過?
開卷必讀
該系列輔導用書自出版以來,經數次修訂完善,暢銷全國各地,得到了衛生部門和廣大考生的高度評價,並成為推薦用書之一,是考生複習應考的必備用書。
本書為《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應試指南及習題集·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中級)》,書中詳盡介紹了臨床醫學檢驗技術(中級)應掌握的知識內容,包括臨床檢驗基礎、臨床血液學檢驗、臨床化學檢驗、臨床免疫學和免疫學檢驗、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學檢驗、寄生蟲學檢驗和醫學倫理學等。需要提請注意的是,為了準確把握各個科目的考試範圍,請務必結合考試大綱進行複習。本書適合於考生全面複習之用,全書內容包括大綱闡釋、同步練習及參考答案。大綱闡釋緊扣考試大綱,以大綱的單元、細目、要點要求的知識點編寫,便於全面掌握考點內容。同步練習是針對各單元或部分內容,結合考試命題特點,配套編寫的經典試題,並給出參考答案,有利於考生複習鞏固知識內容和檢測對各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需要說明的是,雖然考試大綱已不考X型題,但為了加強同步訓練和鞏固知識點,還是保留了該類型題目,供考生複習參考之用。
此外,為了滿足越來越多考生習慣於網路學習的需求,特意配套打造了醫學考試線上網路學習平台,強力推出了旨在幫助考生有效複習的網上視頻教學、線上練習、模擬考場、學習答疑等,以及各類學習班、保過班,詳情請登錄醫學考試線上查看。
本系列輔導用書的編者均來自全國知名院校,分別為山東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吉林大學、中南大學、浙江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河北大學、河北醫科大學、大連醫科大學、山西醫科大學、安徽醫科大學、福建醫科大學、承德醫學院、泰山醫學院、長春中醫學院等。
由於書中涉及內容廣泛,加之編者水平有限,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懇請各位專家和讀者批評指正,以便再版時進一步修訂完善。
祝考生朋友一考過關!
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應試指南編委會
2010年9月
全數目錄
上 冊
第一部分 臨床檢驗基礎
第一單元 血液樣本採集和血塗片製備
第一節 血液生理概要
第二節 採血方法
第三節 抗凝劑選擇
第四節 血液塗片製備
第五節 血液細胞染色
第六節 方法學評價
第七節 質量控制
第二單元 紅細胞檢查
第一節 概要
第二節 紅細胞計數
第三節 血紅蛋白測定
第四節 紅細胞形態檢查
第五節 血細胞比容測定
第六節 紅細胞平均指數
第七節 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
第八節 網織紅細胞計數
第九節 點彩紅細胞計數
第十節 紅細胞沉降率測定
第三單元 白細胞檢查
第一節 概要
第二節 白細胞計數
第三節 白細胞分類計數
第四節 嗜酸性粒細胞計數
第五節 白細胞形態檢查
第四單元 血液分析儀及其臨床套用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檢測原理
第三節 檢測參數
第四節 血細胞直方圖
第五節 方法學評價
第六節 臨床套用
第五單元 血型和輸血
第一節 紅細胞ABO血型系統
第二節 紅細胞Rh血型系統檢查
第三節 新生兒溶血病檢查
第四節 自動化血型分析儀
第五節 人類白細胞抗原檢查
第六節 血小板血型系統檢查
第七節 血液保存液
第八節 輸血與輸血反應
第六單元 尿液生成和標本採集及處理
第一節 尿液生成
第二節 尿液檢驗目的
第三節 尿標本採集
第四節 尿標本處理
第七單元 尿理學檢驗
第一節 尿量
第二節 尿顏色和透明度
第三節 尿比密測定
第四節 尿滲量測定
第五節 尿氣味
第八單元 尿有形成分檢查
第一節 檢測方法
第二節 尿細胞檢查
第三節 尿管型檢查
第四節 尿結晶檢查
第五節 尿沉渣定量檢查
第九單元 尿液化學檢查
第一節 尿液酸鹼度測定
第二節 尿液蛋白質檢查
第三節 尿液糖檢查
第四節 尿液酮體檢查
第五節 尿液膽紅素檢查
第六節 尿液尿膽原和尿膽素檢查
第七節 尿血紅蛋白檢查
第八節 尿液本周蛋白檢查
第九節 尿液微量清蛋白測定
第十節 尿液蛋白電泳
第十一節 尿液肌紅蛋白檢查
第十二節 尿液β2-微球蛋白測定
第十三節 尿液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檢查
第十四節 尿液Tamm-Horsfall蛋白測定
第十五節 尿液α1-微球蛋白測定
第十六節 尿液纖維蛋白降解產物檢查
第十七節 尿乳糜液和脂肪檢查
第十八節 其他化學物質檢查
第十單元 尿液分析儀及其臨床套用
第一節 尿液乾化學分析儀
第二節 尿有形成分分析儀
第三節 方法學評價
第十一單元 糞便檢驗
第一節 標本採集
第二節 理學檢查
第三節 化學檢驗
第四節 顯微鏡檢查
第五節 質量控制
第十二單元 腦脊液檢驗
第一節 標本採集與處理
第二節 理學檢查
第三節 顯微鏡檢查
第四節 化學與免疫學檢查
第五節 病原生物學檢查
第六節 質量控制與臨床套用
第十三單元 漿膜腔積液檢驗
第一節 胸腔、腹腔和心包腔積液檢查
第二節 關節腔積液檢查
第十四單元 精液檢查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標本採集
第三節 理學檢查
第四節 化學檢查
第五節 顯微鏡檢查
第六節 免疫學檢查
第七節 微生物學檢查
第八節 精子功能檢查
第九節 計算機輔助精子分析
第十節 精液檢查的質量控制
第十五單元 前列腺液檢查
第一節 標本採集
第二節 理學檢查
第三節 顯微鏡檢查
第十六單元 陰道分泌物檢查
第一節 標本採集
第二節 一般性狀檢查
第三節 清潔度檢查
第四節 病原學檢查
第五節 陰道分泌物檢查的質量控制
第十七單元 羊水檢查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羊水理化檢查
第三節 胎兒成熟度檢驗
第四節 先天性遺傳性疾病產前診斷
第十八單元 痰液與支氣管灌洗液檢驗
第一節 痰液檢查
第二節 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查
第十九單元 胃液和十二指腸引流液檢驗
第一節 胃液檢驗
第二節 十二指腸引流液檢驗
第二十單元 脫落細胞檢查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正常脫落細胞形態
第三節 良性病變的上皮細胞形態
第四節 腫瘤脫落細胞形態
第五節 標本採集與塗片製作
第六節 顯微鏡檢查
第七節 陰道脫落細胞檢查
第八節 漿膜腔積液脫落細胞檢查
第九節 泌尿系統脫落細胞檢查
第十節 痰液脫落細胞檢查
第二部分 臨床血液學檢驗
第一單元 緒論
第一節 概念
第二節 血液學與臨床的關係
第二單元 造血與血細胞分化發育
第一節 造血器官及造血微環境
第二節 造血幹細胞分化與調控
第三節 血細胞的增殖、發育與成熟
第四節 細胞凋亡
第三單元 骨髓細胞學檢查的臨床意義
第一節 骨髓檢查的內容與方法
第二節 骨髓細胞形態學
第四單元 血細胞化學染色的臨床套用
第一節 常用血細胞化學染色的原理及意義
第二節 血細胞化學染色的臨床套用
第五單元 血細胞超微結構檢查的臨床套用
第一節 正常血細胞的超微結構
第二節 血細胞超微結構檢查的臨床套用
第六單元 血細胞染色體檢查的臨床套用
第一節 染色體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血液病染色體畸變檢查的套用
第七單元 貧血概述
第八單元 溶血性貧血的實驗診斷
第一節 溶血性貧血檢驗概述
第二節 溶血性貧血的篩查項目與套用
第九單元 紅細胞膜缺陷性貧血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紅細胞膜的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 紅細胞膜缺陷的檢驗及其套用
第三節 遺傳性紅細胞膜缺陷性貧血的實驗診斷
第四節 獲得性紅細胞膜缺陷性貧血的實驗診斷
第十單元 紅細胞酶缺陷性貧血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紅細胞酶代謝與功能
第二節 紅細胞酶缺陷的檢驗及其套用
第三節 紅細胞酶缺陷性貧血的實驗診斷
第十一單元 血紅蛋白異常所致的貧血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血紅蛋白的結構與功能
第二節 血紅蛋白異常的檢驗及其套用
第三節 血紅蛋白病的實驗診斷
第十二單元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自身免疫性溶血的檢驗及其套用
第二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的實驗診斷
第十三單元 鐵代謝障礙性貧血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紅細胞鐵代謝與功能
第二節 鐵代謝的檢驗及其套用
第三節 缺鐵性貧血的實驗診斷
第四節 鐵粒幼紅細胞性貧血的實驗診斷
第十四單元 脫氧核苷酸合成障礙性貧血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維生素B12缺乏症和葉酸缺乏症的實驗診斷
第二節 惡性貧血的實驗檢查
第十五單元 造血功能障礙性貧血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實驗診斷
第二節 急性造血功能停滯的實驗診斷
第三節 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實驗診斷
第十六單元 白血病概述
第一節 白血病特點
第二節 急性白血病分型
第三節 急性白血病療效觀察
第十七單元 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形態學檢查
第二節 其他檢查
第十八單元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的實驗診斷
第二節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的實驗診斷
第三節 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的實驗診斷
第四節 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M3)的實驗診斷
第五節 急性粒-單核細胞白血病(M4)的實驗診斷
第六節 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M5)的實驗診斷
第七節 紅白血病(M6)的實驗診斷
第八節 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M7)的實驗診斷
第九節 中樞神經系統白血病(CNSL)的實驗診斷
第十節 微量殘留白血病的診斷
第十九單元 慢性白血病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實驗診斷
第二節 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實驗診斷
第二十單元 特殊類型白血病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漿細胞白血病的實驗診斷
第二節 毛細胞白血病的實驗診斷
第三節 幼淋巴細胞白血病的實驗診斷
第四節 成人T細胞白血病的實驗診斷
第五節 急性混合細胞白血病的實驗診斷
第二十一單元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實驗診斷
第二十二單元 惡性淋巴瘤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霍奇金病的實驗診斷
第二節 非霍奇金病淋巴瘤的實驗診斷
第二十三單元 漿細胞病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多發性骨髓瘤的實驗診斷
第二節 原發性巨球蛋白血症的實驗診斷
第二十四單元 骨髓增生性疾病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的實驗診斷
第二節 骨髓纖維化的實驗診斷
第三節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實驗診斷
第二十五單元 惡性組織細胞病及其實驗診斷
第二十六單元 其他白細胞疾病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白細胞減少症和粒細胞缺乏症的實驗診斷
第二節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的實驗診斷
第三節 類白血病反應的實驗診斷
第四節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實驗診斷
第二十七單元 類脂質沉積病及其實驗診斷
第一節 戈謝病的實驗診斷
第二節 尼曼-匹克病的實驗診斷
第二十八單元 血栓與止血的基本理論
第一節 血管壁止血功能
第二節 血小板止血功能
第三節 血液凝血機制
第四節 抗血液凝固系統
第五節 纖維蛋白溶解系統
第六節 血液流變學
第七節 血栓形成
第二十九單元 血栓與止血檢驗的基本方法
第一節 篩查試驗
第二節 血管壁檢驗
第三節 血小板檢驗
第四節 凝血因子的檢驗
第五節 生理抗凝蛋白檢驗
第六節 病理性抗凝物質檢驗
第七節 纖溶活性檢驗
第八節 血液流變學檢驗
第三十單元 常見出血性疾病的實驗診斷
第一節 出血性疾病的概述
第二節 血管壁異常性疾病
第三節 血小板異常性疾病
第四節 凝血因子異常性疾病
第五節 循環抗凝物質增多及相關疾病
第六節 原發性纖溶亢進
第三十一單元 常見血栓性疾病的實驗診斷
第一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第二節 血栓前狀態
第三節 易栓症
第三十二單元 抗凝與溶栓治療的實驗室監測
第一節 抗凝治療的監測
第二節 抗血小板治療的監測
第三節 溶栓治療的監測
第三十三單元 出凝血試驗的自動化
第三部分 臨床化學檢驗
第一單元 緒論
第二單元 糖代謝紊亂及糖尿病的檢查
第一節 糖代謝簡述
第二節 高血糖症與糖尿病
第三節 糖尿病的實驗室檢查內容、方法學評價、參考值和臨床意義
第四節 低血糖症的分型及診斷
第五節 糖代謝先天性異常
第三單元 脂代謝及高脂血症的檢查
第一節 血漿脂質、脂蛋白、載脂蛋白、脂蛋白受體及有關酶類的分類、結構、功能
第二節 脂蛋白代謝及高脂蛋白血症
第三節 脂質、脂蛋白與載脂蛋白測定方法評價、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第四單元 血漿蛋白質檢查
第一節 主要血漿蛋白質的理化性質、功能和臨床意義
第二節 血漿蛋白質測定、參考值及其臨床意義
第三節 急性時相反應蛋白
第五單元 診斷酶學
第一節 血清酶
第二節 常用血清酶及同工酶測定的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第六單元 體液平衡紊亂及其檢查
第一節 機體水、電解質平衡理論,重要電解質檢查方法、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第二節 血氣及酸鹼平衡紊亂理論、檢查指標、參考值及臨床意義
第三節 血氣分析技術
第七單元 鈣、磷、鎂代謝與微量元素
第一節 鈣、磷、鎂代謝
第二節 微量元素
第八單元 治療藥物監測
第一節 治療藥物代謝與監測
第二節 治療藥物監測方法
第九單元 心肌損傷的標誌物
第一節 酶學檢查
第二節 肌鈣蛋白與肌紅蛋白檢查及BNP/NT pro BNP
第十單元 肝膽疾病的實驗室檢查
第一節 肝膽生化
第二節 肝膽疾病的檢查
第三節 肝細胞損傷時的其他有關檢查及臨床意義
第十一單元 腎功能及早期腎損傷的檢查
第一節 腎臟的功能
第二節 腎小球功能檢查及其臨床意義
第三節 腎小管功能檢查及其臨床意義
第四節 早期腎損傷檢查及其臨床意義
第十二單元 胰腺疾病的檢查
第一節 胰腺的功能
第二節 胰腺疾病的檢查、方法學評價及其臨床意義
第十三單元 內分泌疾病的檢查
第一節 甲狀腺內分泌功能紊亂的檢查
第二節 腎上腺內分泌功能紊亂的檢查
第三節 下丘腦-垂體內分泌功能紊亂的檢查
第四節 性腺內分泌功能紊亂的檢查
第十四單元 臨床化學常用分析技術
第一節 臨床化學常用分析方法
第二節 酶和代謝物分析技術
第十五單元 臨床化學自動分析儀
第十六單元 臨床化學檢驗標本、試劑及量器常識
第一節 標本的採集
第二節 標本的處理
第三節 影響體液成分的因素
第四節 試劑的配製與保管
第五節 常用玻璃儀器的清洗和容量校正
第四部分 臨床免疫學和免疫學檢驗
第一單元 概論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免疫應答
第三節 免疫組織及免疫器官
第四節 免疫細胞
第五節 免疫球蛋白
第六節 補體
第七節 細胞因子
第八節 免疫學檢驗
第二單元 抗原抗體反應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抗原抗體反應原理
第三節 抗原抗體反應的特點
第四節 抗原抗體反應的影響因素
第五節 抗原抗體反應的類型
第三單元 免疫原及抗血清的製備
第一節 免疫原的製備
第二節 抗血清的製備
第三節 抗體的純化和鑑定
第四單元 單克隆抗體及基因工程抗體的製備技術
第一節 概念
第二節 雜交瘤技術基本原理
第三節 雜交瘤抗體的製備技術
第四節 基因工程抗體
第五單元 凝集反應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直接凝集反應
第三節 間接凝集反應
第六單元 沉澱反應
第一節 概念
第二節 液相內沉澱反應
第三節 凝膠內沉澱反應
第四節 免疫濁度法
第七單元 免疫電泳技術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免疫電泳技術
第八單元 放射免疫技術
第九單元 螢光免疫技術
第一節 螢光的基本知識
第二節 螢光抗體技術
第三節 螢光免疫測定
第十單元 酶免疫技術
第一節 酶免疫技術的特點
第二節 酶免疫技術的分類
第三節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第四節 膜載體的酶免疫測定
第五節 酶免疫技術的臨床套用
第十一單元 生物素-親和素免疫放大技術
第十二單元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
第一節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的特點
第二節 酶免疫組織化學技術
第三節 螢光免疫組織化學技術
第四節 免疫金(銀)組織化學技術
第五節 免疫標記電鏡技術
第六節 免疫組織化學技術的臨床套用
第十三單元 免疫細胞的分離檢測技術
第一節 免疫細胞的分離
第二節 淋巴細胞表面標誌的檢測
第三節 淋巴細胞功能檢測技術
第四節 免疫細胞檢測的臨床意義
第十四單元 吞噬細胞功能檢測及套用
第十五單元 細胞因子的測定技術
第一節 細胞因子的概述
第二節 細胞因子測定方法及套用
第十六單元 細胞黏附分子的測定技術
第十七單元 免疫球蛋白檢測及套用
第一節 免疫球蛋白的概述
第二節 免疫球蛋白的測定及臨床意義
第三節 異常免疫球蛋白的檢測及臨床意義
第十八單元 循環免疫複合物檢測及套用
第十九單元 補體檢測及套用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補體的活化途徑
第三節 有關補體測定的試驗
第四節 補體測定的套用
第二十單元 自身抗體檢測及套用
第一節 概念
第二節 自身抗體的特性
第三節 常見自身抗體的檢測
第四節 自身抗體檢測的臨床套用
第二十一單元 MHC與HLA檢測及套用
第一節 MHC的一般特性
第二節 HLA分型
第三節 HLA分型的實際套用
第二十二單元 流式細胞儀分析技術及套用
第一節 流式細胞儀的分析及分選原理
第二節 數據的顯示與分析
第三節 流式細胞儀免疫分析的技術要求
第四節 流式細胞術在免疫學檢查中的套用
第二十三單元 免疫自動化儀器分析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自動化免疫比濁分析技術
第三節 化學發光自動免疫分析
第四節 螢光免疫自動化分析
第二十四單元 免疫學檢驗的質量管理
第一節 免疫學檢驗的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二節 諮詢服務
第二十五單元 超敏反應性疾病及其免疫檢測
第一節 Ⅰ型超敏反應
第二節 Ⅱ型超敏反應
第三節 Ⅲ型超敏反應
第四節 Ⅳ型超敏反應
第五節 超敏反應的主要免疫學檢測
第二十六單元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免疫檢測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機制
第三節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損傷機制
第四節 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五節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免疫學檢測
第二十七單元 免疫增殖性疾病及其免疫檢測
第一節 免疫增殖性疾病的概念及分類
第二節 免疫增生性疾病的免疫損傷機制
第三節 常見免疫球蛋白增殖病
第三節 免疫球蛋白異常增生常用的免疫檢測
第二十八單元 免疫缺陷性疾病及其免疫檢測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第三節 繼發性免疫缺陷病
第四節 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
第五節 免疫缺陷病的實驗室檢測
第二十九單元 腫瘤免疫及其免疫檢測
第一節 概念
第二節 概述
第三節 機體的抗腫瘤免疫效應機制
第四節 腫瘤抗原的分類
第五節 腫瘤標記物的檢測及臨床意義
第六節 常用腫瘤標誌物檢測的免疫學方法
第七節 腫瘤標誌物的聯合檢測
第八節 腫瘤標誌物免疫測定的意義
第九節 腫瘤患者免疫狀態的檢測及臨床意義
第三十單元 移植免疫及其免疫檢測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引起排斥反應的靶抗原
第三節 排斥反應的類型及發生機制
第四節 排斥反應的預防與治療
第五節 排斥反應的免疫檢驗
第六節 常見的組織或器官移植
下 冊
第五部分 微生物學和微生物學檢驗
第一單元 緒論
第一節 微生物、微生物學與醫學微生物學
第二節 醫學微生物學發展簡史
第三節 微生物及微生物學檢驗在醫學中的作用
第二單元 細菌的形態與結構
第一節 細菌的大小和形態
第二節 細菌L型
第三單元 細菌的生理
第一節 細菌的化學組成和物理性狀
第二節 細菌的營養和生長繁殖
第三節 細菌的新陳代謝
第四單元 細菌的分布
第一節 細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第二節 細菌在人體的分布
第五單元 外界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第一節 基本概念
第二節 物理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第三節 化學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第四節 影響消毒滅菌效果的因素及監測
第五節 生物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第六單元 細菌的遺傳與變異
第一節 遺傳變異的物質基礎
第二節 微生物變異的現象
第三節 微生物變異的機制
第四節 遺傳變異研究的實際意義
第七單元 微生物的致病性與感染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微生物與宿主的關係
第三節 細菌的致病物質及其作用
第四節 機體的抗菌免疫
第五節 病毒的感染與免疫
第六節 感染的種類與類型
第七節 感染的臨床徵象:病症與症狀
第八節 微生物感染的防治原則
第八單元 細菌的分類與命名
第九單元 微生物學檢驗概述
第十單元 細菌形態學檢查法
第十一單元 培養基
第十二單元 細菌的培養與分離技術
第十三單元 細菌的生物化學試驗
第十四單元 血清學試驗
第十五單元 動物實驗
第十六單元 菌種保存與管理
第一節 菌種保存的方法
第二節 菌種保管
第十七單元 細菌檢驗的自動化、微型化設備
第十八單元 病原性球菌及檢驗
第一節 葡萄球菌屬
第二節 鏈球菌屬
第三節 肺炎鏈球菌
第四節 腸球菌屬
第五節 奈瑟菌屬
第六節 卡他布蘭漢屬
第十九單元 腸桿菌科及檢驗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埃希菌屬
第三節 沙門菌屬
第四節 志賀菌屬
第五節 變形桿菌屬
第二十單元 弧菌科及檢驗
第一節 弧菌屬
第二節 氣單胞菌屬和鄰單胞菌屬
第二十一單元 彎曲菌屬和幽門螺桿菌及檢驗
第一節 彎曲菌屬
第二節 幽門螺桿菌
第二十二單元 厭氧性細菌及檢驗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厭氧菌的分布與臨床意義
第三節 厭氧菌標本的採集與送檢
第四節 厭氧菌的分離與鑑定
第二十三單元 需氧和(或)兼性厭氧革蘭陽性桿菌及檢驗
第一節 棒狀桿菌屬
第二節 需氧芽胞桿菌屬
第三節 產單核李斯特菌
第二十四單元 分枝桿菌屬及檢驗
第一節 結核分枝桿菌
第二節 非典型分枝桿菌
第三節 麻風分枝桿菌
第二十五單元 非發酵菌及檢驗
第一節 假單胞菌屬
第二節 不動桿菌屬
第三節 軍團菌屬
第二十六單元 其他革蘭陰性桿菌及檢驗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嗜血桿菌屬
第二十七單元 衣原體及檢驗
第二十八單元 立克次體及檢驗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立克次體的微生物學檢驗
第二十九單元 支原體及檢驗
第一節 生物學特性
第二節 致病性
第三節 支原體的微生物學檢驗
第三十單元 病原性放線菌及檢驗
第一節 放線菌屬
第二節 需氧性放線菌
第三十一單元 螺旋體及檢驗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疏螺旋體屬
第三節 鉤端螺旋體
第四節 密螺旋體屬的分類
第五節 梅毒螺旋體
第六節 其他密螺旋體
第三十二單元 病毒感染的實驗診斷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病毒的實驗室診斷
第三節 幾種病毒感染的診斷
第三十三單元 真菌檢驗
第一節 真菌的基本特性
第二節 真菌微生物學檢查
第三節 病原性真菌
第三十四單元 臨床標本微生物學檢驗概述
第三十五單元 細菌對藥物的敏感試驗
第一節 擴散法
第二節 稀釋法
第三節 殺菌試驗
第四節 體外聯合藥物敏感試驗
第五節 厭氧菌、結核分枝桿菌及酵母樣真菌的體外抗菌藥物敏感試驗
第六節 體內抗菌藥物的活性與濃度測定
第七節 細菌耐藥菌株的監測
第三十六單元 醫院感染
第三十七單元 臨床細菌檢驗的質量控制與實驗室安全防護
第一節 室內質量控制
第二節 室間質量評價
第三節 實驗室安全防護
第六部分 臨床實驗室管理
第一單元 臨床實驗室定義、作用和功能
第一節 臨床實驗室的定義
第二節 臨床實驗室的作用和功能
第二單元 臨床實驗室管理的特性
第一節 管理的定義
第二節 成功的管理者必須具備的條件
第三節 實驗室管理者的職責
第四節 實驗室管理人員的工作方式
第三單元 臨床實驗室管理過程
第一節 策劃
第二節 組織
第三節 領導
第四節 控制
第四單元 臨床實驗室管理的政府行為
第一節 國際臨床試驗室的管理模式
第二節 我國臨床實驗室的管理
第五單元 臨床實驗室認可
第一節 實驗室認可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第二節 通用標準和專用標準
第三節 我國實驗室認可現狀
第六單元 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
第一節 質量與質量管理
第二節 質量管理的層次
第三節 質量控制諸要素
第四節 質量保證諸要素
第七單元 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
第一節 質量管理體系的概念
第二節 質量管理體系的構成
第三節 質量管理體系四要素之間的內在聯繫
第四節 臨床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
第八單元 質量管理檔案的編寫
第一節 質量體系檔案的層次
第二節 質量手冊
第三節 程式性檔案
第四節 作業指導書
第五節 記錄
第六節 臨床實驗室日常應有的檔案
第七節 檔案的編寫、執行、修訂、管理
第九單元 分析前質量保證
第一節 分析前質量保證工作的內容及重要性
第二節 檢測項目的正確選擇
第三節 患者準備
第四節 標本的正確採集
第五節 標本的保存及輸送
第六節 標本的驗收
第七節 建立和健全分析前階段質量保證體系
第十單元 檢測系統、溯源及不確定度
第一節 什麼是檢測系統
第二節 基質及基質效應
第三節 臨床檢驗的量值溯源
第四節 保證檢測系統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第五節 儀器和檢測系統的維護和功能檢測
第六節 不確定度
第十一單元 臨床檢驗方法評價
第一節 基本概念和定義
第二節 分析方法的選擇
第三節 臨床檢驗方法學性能判斷
第四節 評價分析方法的檔案
第五節 評價方法可接受性
第六節 套用範例:血清葡萄糖
第十二單元 室內質量控制
第一節 基本概念及統計量
第二節 常態分配
第三節 誤差
第四節 準確度及精密度
第五節 允許總誤差
第六節 使用穩定質控品的分析質量控制
第七節 使用患者數據的分析質量控制
第八節 定性測定項目的室內質量控制
第十三單元 室間質量評價
第一節 室間質量評價的起源和發展
第二節 室間質量評價的類型
第三節 室間質量評價計畫的目的和作用
第四節 我國室間質量評價計畫的程式和運作
第五節 進行室間質量評價機構的要求和實施
第六節 參加室間質量評價提高臨床檢驗質量水平
第七節 基於Internet方式的室間質量評價數據處理套用系統
第十四單元 分析後質量保證
第一節 檢驗報告規範化管理基本要求
第二節 檢測結果的發出
第三節 檢驗結果的查詢
第四節 諮詢服務
第七部分 醫學倫理學
第一單元 醫學與醫學倫理學
第二單元 醫學倫理學的規範體系
第三單元 醫患關係
第四單元 醫務人員之間的關係
第五單元 醫德修養與醫德評價
第六單元 醫學研究與醫學道德
第七單元 生命倫理學的若干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