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藥代動力學理論與實踐:創傷治療藥物

臨床藥代動力學理論與實踐:創傷治療藥物

本書突出了以人體為研究對象,明確了臨床藥代動力學是以臨床醫學、臨床藥學和數學相結合的臨床邊緣學科,目的旨在指導臨床創傷治療中個體化用藥。全書分2篇15章。上篇為基礎理論篇,主要介紹與臨床藥代動力學相關的基本理論,隔室與非隔室模型、線性與非線性藥代動力學,藥代動力學與藥效學結合模型,群體藥代動力學理論,臨床藥代動力學常用軟體,基因多態性對臨床藥代動力學影響等。下篇為臨床實踐篇,是創傷治療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實驗研究論文,分別闡述了人體內藥物生物樣品分析的方法學建立,不同民族健康人群的平均藥代動力學參數,經NONMEM程式處理獲得的中國人群體藥代動力學數據,以及多民族人群藥代酶基因多態性分型和對藥物代謝影響的研究。全書內容新穎、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為創傷救治中個體化用藥提供指導,為臨床醫師、藥師、護師、檢驗師,醫藥院校的教師、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從事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人員、從事藥物研發的研究人員必備的工具書。

基本介紹

  • 書名:臨床藥代動力學理論與實踐:創傷治療藥物
  • 作者:郭濤
  • ISBN:9787509169810
  • 類別:治療學
  • 頁數:467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03月01日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上篇基礎理論,下篇臨床實踐,序言,

內容簡介

全書內容新穎、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為創傷救治中個體化用藥提供指導,為臨床醫師、藥師、護師、檢驗師,醫藥院校的教師、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從事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人員、從事藥物研發的研究人員必備的工具書。

作者簡介

郭濤,福建福安人。1947年5月生,1965年7月入學/入伍,1969年7月本科畢業於第二軍醫大學藥學專業。瀋陽軍區總醫院藥劑科原主任(1996—2006年),現任瀋陽軍區總醫院主任藥師,醫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聯繫導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製藥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技術二級/文職一級。榮立三等功三次。第二軍醫大學、瀋陽藥科大學兼職教授,藥劑學、臨床藥學博士及碩士研究生導師,大連醫科大學臨床藥理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軍隊新藥審評庫專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評議專家,國家執業藥師資格考試命題專家,世界科教文衛組織醫學專家,中國藥學會第21、22屆理事暨軍事藥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色譜學會理事,解放軍藥學專業委員會第7、第8屆副主任委員,軍隊後勤科學技術評價專家,瀋陽軍區第7、第8屆醫科會委員暨藥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軍區第9屆醫科會常務委員、軍區醫學專家組專家,遼寧省藥學會第7屆常務理事暨省醫院藥學委員會主任委員。著名藥學專家,在藥物代謝、中西藥劑學等領域建樹頗豐。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隊重點和科技攻關課題、遼寧省科技攻關課題等16項,獲國家、軍隊、省級科技獎20多項,其中中華中醫藥學會科技一等獎1項,軍隊、省級科技進步和自然科學獎一、二等獎6項。獲新藥證書2項、專利5項。培養藥學學科帶頭人3名、博士後5人、博士研究生9人、碩士研究生34人,為我國藥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主編《新編藥物動力學》《藥物研究與開發》《21世紀精編臨床用藥手冊》《新藥精編》《藥師應試題解》等著作9部,參編著作8部,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SCI 35篇)。獲全軍中醫藥工作先進個人、瀋陽軍區和醫院“十五”及“十一五”醫學科技工作先進個人、軍區藥學終身貢獻獎。

圖書目錄

上篇基礎理論


第1章緒論
一、臨床藥代動力學的概念
二、創傷藥物的臨床藥代動力學
三、中國多民族人群創傷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四、創傷藥物的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的內容
第2章隔室模型與非隔室模型
第一節概述
一、隔室模型
二、非隔室模型
第二節一室模型
一、靜脈注射給藥
二、靜脈滴注給藥
三、血管外途徑給藥
四、多劑量給藥
第三節多室模型
一、靜脈注射給藥
二、靜脈滴注給藥
三、血管外給藥
四、隔室模型的判別
第四節非隔室模型
一、統計矩的基本概念
二、藥代動力學中矩量的計算
三、用矩量估算藥代動力學參數
第3章線性與非線性藥代動力學
第一節線性與非線性藥代動力學概念
一、線性藥代動力學
二、非線性藥代動力學
第二節非線性藥代動力學的特徵與識別
一、非線性藥代動力學特徵
二、非線性藥代動力學的判別
三、臨床上常見的非線性藥代動力學藥物及原因舉例
第三節Michaelis—Menten型非線性藥代動力學
一、Michaelis—Menten型非線性藥代動力學方程
二、具Michaelis—Menten過程的藥代動力學特徵
三、非線性藥代動力學血藥濃度與時間關係
四、米氏方程參數Km與Vm值的體內測定
五、非線性藥代動力學參數的估算
第4章藥代動力學與藥效學結合模型
第一節藥物效應與藥物濃度的關係
第二節藥效指標的選擇
一、藥效指標的標準
二、CNS藥物藥效指標的選擇
三、心血管系統藥物的藥效指標
第三節藥效學模型
一、血藥濃度與藥效的關係
二、常見的藥效學模型
第四節藥代動力學—藥效學結合模型
一、PK—PD模型的分類
二、PK—PD模型的套用擴展
第五節群體PK—PD模型
一、PK—PD模型與PPK—PPD模型的區別
二、PPK—PPD參數估算法
第六節PK—PD模型與臨床合理用藥
一、最佳化藥物給藥方案
二、新藥預測療效及可能的不良反應
三、探討藥物作用機制
四、臨床PK—PD結合模型研究中相關問題
第七節實例
一、藥代動力學模型
二、藥代動力學—藥效動力學模型
三、擬合結果
第5章群體藥代動力學
第一節群體藥代動力學的基本概念
一、群體藥代動力學的原理
二、經典藥代動力學與群體藥代動力學的比較
第二節群體藥代動力學的一般研究方法
一、檢視數據
二、基礎結構模型的建立
三、群體模型的建立
四、模型的評估驗證
第三節群體藥代動力學的套用與實例
一、新藥研究中的模型化評價與預測
二、個體化用藥與臨床治療藥物監測
三、新藥研究中的生物等效性評價
第6章臨床藥代動力學常用軟體
第一節常用臨床藥代動力學軟體
一、WinNonlin
二、DAS
三、Kinetica
四、NONMEM
五、3P87/3P97
六、其他藥代動力學軟體
第二節3P87/3P97藥代動力學軟體具體使用方法
一、啟動程式
二、輸入數據
三、藥代動力學參數的計算
四、選擇最佳隔室模型
五、計算藥代動力學參數
六、輸出計算結果
第三節WinNonlin藥代動力學軟體具體使用方法
一、創建項目
二、創建數據表
三、藥代動力學參數計算
四、生物等效性分析
五、濃度—時間曲線圖製作
第四節DAS藥代動力學軟體具體使用方法
一、智慧型化分析
二、成批數據分析
三、PK—PD數據分析
第7章基因多態性對臨床藥代動力學的影響
第一節遺傳藥理學與藥物基因組學概述
第二節藥物代謝酶基因多態性對臨床藥代動力學的影響
一、藥物代謝酶
二、藥物代謝轉移酶基因多態性
第三節血漿結合蛋白基因多態性對臨床藥代動力學的影響
一、血漿蛋白質的分類及其功能
二、血漿蛋白結合與藥代動力學的關係
第8章基於臨床藥代動力學的給藥方案設計
第一節藥代動力學參數與給藥方案設計
一、以血藥濃度與藥代動力學參數設計給藥方案
二、非線性藥代動力學藥物的給藥方案
第二節疾病與臨床給藥方案設計
一、疾病對藥代動力學的影響
二、腎功能減退的給藥方案設計
三、肝病與臨床給藥方案設計
四、心臟疾病給藥方案設計
第三節群體藥代動力學與給藥方案設計
一、群體藥代動力學給藥方案設計
二、舉例
第四節基因組學與臨床給藥方案設計
第五節藥動—藥效結合的給藥方案設計
一、抗菌藥物的給藥方案設計
二、麻醉藥的藥代動力學與給藥方案
第9章藥代動力學的新理論、新方法與新技術
第一節藥代酶基因多態性對藥代動力學的影響及套用
第二節遺傳多態性與藥代動力學
第三節藥物轉運體及其在藥代動力學的套用
第四節群體藥代動力學理論
第五節藥代動力學—藥效學結合模型
第六節組織細胞模型在藥代動力學研究中的套用
第七節血清藥理學與藥代動力學
第八節採用藥效動力學指標估算藥代動力學
第九節微滲析技術在藥代動力學研究中的套用
第十節超臨界流體色譜技術在藥代動力學中的套用
第十一節氣相色譜—質譜、液相色譜—質譜、毛細管電泳—質譜串聯技術在藥代動力學
研究中的套用
第十二節色譜與磁共振技術在藥代動力學中的套用
第十三節穩定同位素技術在藥代動力學中的套用

下篇臨床實踐


第10章創傷治療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研究
第一節創傷治療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的意義
一、概述
二、創傷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研究的必要性
第二節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標
二、研究內容
第三節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的倫理要求
第四節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的技術要求
一、臨床藥代動力學設計原則
二、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的基本程式
三、方法學確證
四、受試者的入選標準
五、總結
第11章創傷藥物血藥濃度測定方法學的建立
第一節抗創傷感染藥
一、頭孢吡肟
二、替硝唑
三、氟康唑
第二節抗焦慮藥和抗抑鬱藥
咪達唑侖
第三節抗疲勞藥、睡眠調節藥
莫達非尼
第四節中樞興奮藥
多沙普侖
第五節鎮痛藥
一、曲馬朵
二、氟吡汀
三、可待因
第六節抗潰瘍病藥
奧美拉唑
第七節抗高血壓藥
氯沙坦
第12章創傷藥物的中國多民族健康人體藥代動力學
第一節抗戰傷感染藥
一、頭孢吡肟
二、替硝唑
三、氟康唑
第二節抗焦慮藥和抗抑鬱藥
一、咪達唑侖
二、唑吡坦
第三節抗疲勞藥、睡眠調節藥
莫達非尼
第四節中樞興奮藥
多沙普侖
第五節鎮痛藥
一、曲馬朵
二、氟吡汀
第六節抗潰瘍病藥
奧美拉唑
第七節抗高血壓藥
氯沙坦
第13章創傷藥物的群體藥代動力學研究
第一節替硝唑
第二節莫達非尼
第三節奧美拉唑
第四節唑吡坦
第五節多沙普侖
第14章基因多態性與人體藥代動力學
第一節中國多民族基因多態性研究
第二節藥代酶基因多態性對臨床藥代動力學的影響
第15章建立與戰、創傷相關藥物的中國人群藥代動力學資料庫
一、課題簡介
二、研究概況
三、研究結果與結論
四、總結(體會)與創新點
五、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附錄A建立與戰傷相關藥物的中國人群藥代動力學資料庫(課題編號:06G023)
附錄B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中可能遇見的特殊現象與處理
附錄C臨床藥代動力學常用的統計軟體和EXCEL繪圖軟體

序言

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也稱臨床藥代動力學)是以人體為研究對象,研究藥物用於人體後的吸收、分布和消除的體內動態過程的變化規律,同時研究該過程所需的數學關係式來表達其規律性的科學;並將藥代動力學原則套用於病人的治療控制,則稱為臨床藥代動力學(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CPK)。這就不難理解臨床藥代動力學是臨床醫學、臨床藥學和數學密切結合的邊緣學科。在臨床醫療實踐中,藥物治療是最主要手段,基本要求是合理選藥和合理用藥。為此,必須研究藥物的治療效應(包括治療效果、影響療效因素、不良反應等)的程度和血藥濃度之間的函式關係,了解藥物在人體內的藥代動力學過程(ADME)及藥代酶基因多態性對藥物代謝的影響的規律,這樣才能做到因人、因病施藥,旨在達到指導臨床用藥的個體化原則。
臨床藥代動力學的專著國內外已有諸多版本,1980年時任歐洲藥學會主席、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Rowland 和美國加州大學教授Tozerhezhule合著了《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以及其後《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a Modern Approach to Individualized Drug Therapy》(Wartak,1983),國內也出版了多部同類著作,如《實用臨床藥物動力學》(李屯,1996)、《臨床藥代動力學基礎與套用》(趙香蘭,2002)、《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蘇成業、韓國柱,2003),《臨床藥物代謝動力學:案例版》(劉克辛,韓國柱,2009),《臨床藥動學》(蔣學華,2007),《臨床藥代動力學》(曾蘇,2007)等。從而促進了我國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和教學,並為最佳化臨床給藥方案,改進藥物劑型,提高療效、降低不良反應和新藥的研發等起到重要作用。
儘管臨床藥代動力學專著有如此之多,重點論述創傷治療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專著國內外實屬罕見。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創傷事故時有發生,創傷藥物的套用日益廣泛,加上當今世界局部地區並不太平,故對創傷藥物的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十分必要,可以說這項研究是臨床藥代動力學的一個新的領域。
《臨床藥代動力學理論與實踐——創傷治療藥物》是筆者繼2005年出版的《新編藥物動力學》的姊妹篇,主要結合筆者在完成“全軍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十一五’計畫科技攻關課題”(該成果已通過總後衛生部組織的軍隊科技成果鑑定),從事創傷(包括自然災害、礦難、交通事故傷害等)和戰傷相關救治藥代動力學研究的基礎上,經理論升華編寫而成,基本出發點在於通過本書能更廣泛交流筆者多年來研究的成果,給臨床醫師、藥師們在創傷治療中個體化用藥提供指導。全書分基礎理論和臨床實踐兩篇,共15章。基礎理論(第1—9章)主要敘述與臨床藥代動力學相關的基礎理論,近年出現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臨床實踐(第10—15章)則將本課題組6年來在完成創傷和戰傷相關救治藥物藥代動力學研究所發表的SCI論文12篇、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論文83篇,以課題總結為基礎分類編輯:創傷治療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研究、血藥濃度測定方法學的建立、多民族健康人體藥代動力學、中國人群體藥代動力學、基因多態性對健康人體藥代動力學影響。本書的亮點,首次在中國廣大地域的多民族人群中進行與創傷、戰傷救治相關的7大系統12種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系統研究,取得有重要臨床價值的不同民族的藥代動力學模型和參數;建立了與創、戰傷救治密切相關的12種藥物的中國人群體藥代動力學模型和數據;尤其在此基礎上還對多民族進行藥代酶CYP3A4、CYP2C8、CYP2C9、CYP2C19、CYP2D6基因多態性分型,並選擇在漢族、蒙古族和回族不同基因型人群中對4種藥物代謝影響進行了卓有成效研究;獲得了有重要理論意義和實際套用價值的中國人群的藥代動力學參數,彌補了我國在人體內藥代酶基因多態性對藥物代謝影響研究的欠缺。
本書在撰寫過程中,緊跟國內外前沿、緊貼臨床套用實際,從我國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的現狀、指南和醫療單位目前的設備狀態著筆,以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強為原則,旨在為臨床創、戰傷治療中合理用藥提供了具有重要價值的指導。本書的主要對象為臨床醫師、藥師、護師、檢驗師,醫藥院校的教師、研究生、本科生,以及從事臨床藥代動力學研究的醫療機構研究人員,從事藥物研發的科研工作者。
本書在編寫和課題研究過程中,得到總後衛生部首長和科訓局、瀋陽軍區總醫院領導及院醫務部機關的關心、指導和資助;在課題實施中瀋陽軍區總醫院藥劑科全體同仁、北京大學藥學院、瀋陽藥科大學藥學院、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解放軍第5醫院、延邊大學藥學院、解放軍第313醫院赤峰臨床部和內蒙古赤峰學院醫學院,給予鼎力相助。當然,還要特別提到的是本課題的主要研究人員夏東亞主任藥師、賈立輝主任醫師、盧煒教授、曾平主任、鄭誼主任、肖勇主任、楊長青教授、趙東祥主任、白音教授、吳秀君博士後、張奇博士後、常馨予博士、楊璐博士、施捷博士、吳克華博士、左金梁博士、趙龍山博士、毛桂福碩士、孫文嘉碩士、王彥慧碩士、孫昨明碩士、段威碩士、楊磊碩士、劉龍興碩士、程佳碩士和徐寧寧碩士等的認真鑽研和為本課題所付出的艱辛。瀋陽藥科大學校長畢開順教授、大連醫科大學韓國柱教授和解放軍第208醫院張恆弼教授審閱書稿;著名藥物代謝學家、天津藥物研究院名譽院長劉昌孝院士為本書賜序;人民軍醫出版社為本書的策劃、出版給予了極大支持。在此一併致以衷心的感謝!
由於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轉運體理論、藥代酶基因多態性等新理論的出現,賦予了臨床藥代動力學新的內涵;生物科學的發展,新的檢測手段不時湧現,使得臨床藥物代謝研究日新月異;加上筆者自身知識所限,認識不深,書中存在不妥、錯誤和疏漏之處,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期盼專家不吝賜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