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中樞神經解剖學(第二版)》是2009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振平和劉樹偉。
基本介紹
- 書名:臨床中樞神經解剖學(第二版)
- 作者:李振平、劉樹偉
- ISBN:9787030241733
- 頁數:360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03-01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臨床中樞神經解剖學》採用由基礎到臨床“一條龍”的方式,介紹中樞神經系統的每一結構,從位置與外形、內部結構、被膜與血管、臨床要點到臨床問題,這樣徹底解決了基礎知識與臨床套用脫節的現狀。在本科學習的基礎上,相關專業的研究生立足臨床套用,再系統學習《臨床中樞神經解剖學》,增加了專業基礎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在基礎性研究與臨床套用之問架起了橋樑,互相滲透,以順應學科的發展、信息的增加和知識的更新,為本書編寫的宗旨。
內容簡介
本書將神經解剖學的基礎知識與臨床套用緊密結合,用“整體”和“有機”的觀點詳細介紹了中樞神經系統各部的位置、毗鄰關係、外形、內部結構、功能、血管、被膜及病變的臨床表現,旨在解決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和治療中遇到的形態學問題。全書共分為緒論、脊髓、腦幹、小腦、間腦、端腦、神經系統的傳導徑路、腦膜與腦血管,以及顱腦的三維斷層解剖與MRI、椎管的三維斷層解剖、開顱取腦和附錄(中樞神經解剖學名詞及神經病學常見病名詞中英文對照表)等內容,其中,每一章結尾的“臨床要點”、“病例與問題”可啟發讀者的臨床思維;“顱腦、椎管的三維斷層解剖”之內容有助於該系統疾病的MRI與CT診斷;“開顱取腦”一章為學生的實驗操作指導。本書可供臨床醫學專業研究生教學使用,亦可作為神經內、外科和影像科、五官科醫生的參考書。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中樞神經系的進化
二、中樞神經系的胚胎髮生與畸形
三、神經系統的組成
四、神經系統的常用術語
五、神經系統的微細結構
六、神經遞質與調質
七、神經解剖學的研究方法與展望
八、中樞神經解剖的學習方法
第二章 脊髓
第一節 脊髓的位置與外形
一、脊髓的腹、背側面觀
二、脊髓節段與椎骨的對應位置關係
第二節 脊髓的內部結構
一、脊髓的灰質
二、脊髓的白質
第三節 脊髓的功能
一、傳導功能
二、反射功能
第四節 脊髓的被膜和血管
一、脊髓的被膜
二、脊髓的動脈
三、脊髓的靜脈
第五節 脊髓病變的臨床要點
一、脊髓的外形和意義
二、脊神經前、後根
三、脊髓壓迫
四、不同脊髓節段損傷的特點
第六節 脊髓的病變
一、脊髓橫斷損傷
二、脊髓半橫斷損傷
三、前角綜合徵
四、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五、後索綜合徵
第三章 腦幹
第一節 腦幹的位置與外形
一、腦幹腹側面觀
二、腦幹背側面觀
第二節 腦幹內部結構
一、腦幹的灰質
二、腦幹的白質
三、腦幹橫斷面結構
四、腦幹網狀結構
第三節 腦幹的血管
一、腦幹的動脈
二、腦幹的靜脈
第四節 腦幹病變的臨床要點
一、延髓病變的臨床要點、病例與問題
二、腦橋病變的臨床要點、病例與問題
三、中腦病變的臨床要點、病例與問題
第四章 小腦
第一節 小腦概觀
一、小腦的位置與毗鄰
二、小腦的外形
三、小腦的功能分葉
四、小腦的進化與發生
第二節 小腦內部結構
一、小腦皮質
二、小腦核
三、小腦髓質
四、小腦的傳入纖維束
五、小腦的傳出纖維束
六、小腦腳
第三節 小腦的功能
一、小腦對平衡功能的調節
二、小腦對肌張力的調節
三、小腦對共濟運動的調節
四、小腦的其他功能
第四節 小腦的血管
一、小腦的動脈
二、小腦的靜脈
第五節 小腦病變的臨床要點
第六節 小腦病例與問題
一、小腦病例
二、有關小腦的問題
第五章 間腦
第一節 背側丘腦
一、背側丘腦的外形
二、背側丘腦的內部結構
第二節 下丘腦
一、下丘腦的外形
二、下丘腦的內部結構
三、下丘腦的纖維聯繫
四、下丘腦的功能
第三節 上丘腦
一、丘腦髓紋與韁三角
二、韁核與韁連合
三、後連合與松果體
第四節 底丘腦
一、底丘腦核
二、豆核束
三、豆核襻
四、丘腦束
五、未定帶
六、紅核前區
第五節 後丘腦
一、後丘腦的外形
二、後丘腦的纖維聯繫
第六節 第三腦室
一、第三腦室的構成
二、第三腦室的毗鄰
第七節 間腦的血管
一、間腦的動脈
二、間腦的靜脈
第八節 問腦病變的臨床要點
一、背側丘腦病變的臨床要點
二、底丘腦病變的臨床要點
三、上丘腦病變的臨床要點
四、第三腦室病變的臨床要點
五、下丘腦病變的臨床要點
第九節 間腦病例與問題
第六章 端腦
第一節 腦的整體觀
一、腦的側面觀
二、腦的背面觀
三、腦的底面觀
四、腦正中矢狀切面觀
第二節 端腦內部結構
一、大腦皮質
二、基底核
三、大腦髓質
四、側腦室
第三節 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
一、軀體運動區
二、軀體感覺區
三、視區
四、聽區
五、語言區
六、內臟腦
七、大腦皮質病變的臨床要點和病例
第四節 邊緣系統
一、邊緣葉
二、端腦有關皮質
三、邊緣系統的皮質下結構
四、邊緣系統的主要纖維聯繫與環路
五、海馬結構的斷層影像解剖
六、邊緣系統的功能
七、邊緣系統病變的臨床要點與
病例
第五節 端腦病變的臨床要點與病例
一、端腦病變的臨床要點
二、端腦病變的臨床病例
第七章 神經系統的傳導徑路
第一節 感覺(上行)傳導徑路
一、一般感覺傳導徑路
二、特殊感覺傳導徑路
第二節 運動(下行)傳導徑路
一、軀體運動傳導徑路
二、內臟運動傳導徑路
第三節 中樞神經不同部位損傷的常見病因和症狀
一、脊髓損傷
二、腦千損傷
三、丘腦損傷
四、內囊損傷
五、大腦皮質損傷
第八章 腦膜、腦血管
第一節 腦的被膜
一、硬腦膜
二、腦蛛網膜
三、軟腦膜
四、腦膜病變的臨床要點
五、腦膜病變的病例與問題
第二節 腦室系統與腦脊液
一、腦室系統
二、腦脊液及其循環
三、腦屏障
四、腦的淋巴
五、腦脊液的臨床要點
六、有關腦脊液的臨床病例與問題
第三節 腦血管套用解剖
一、腦血管的特點
二、腦的動脈系統
三、腦的靜脈系統
四、腦血管病的臨床要點
五、腦血管病的臨床病例
第九章 顱腦三維斷層解剖與MRI
第一節 概述
一、境界與分區
二、標誌性結構
三、頭部斷層解剖常用基線
第二節 顱腦連續橫斷層解剖與MRI
一、上矢狀竇層面
二、中央旁小葉上部層面
三、頂枕溝上端層面
四、中央旁小葉下部層面
五、半卵圓中心層面
六、側腦室頂部層面
七、內囊中部層面
八、前連合層面
九、乳頭體層面
十、視交叉層面
十一、小腦中腳層面
十二、延髓腦橋溝層面
十三、頸靜脈結節層面
十四、舌下神經管層面
十五、枕骨大孔下緣層面
第三節 顱腦連續矢狀斷層解剖與MRI
一、頭部正中矢狀面左面觀
二、內囊膝層面
三、蒼白球層面
四、海馬層面
五、島葉層面
六、莖突層面
七、下頜角層面
八、顳下頜關節外側份層面
第四節 顱腦連續冠狀斷層解剖與MRI
一、額嵴層面
二、篩骨雞冠層面
三、上頜竇中份層面
四、胼胝體膝層面
五、視交叉層面
六、乳頭體層面
七、紅核層面
八、小腦中腳層面
九、胼胝體壓部層面
十、側腦室后角層面
十一、小腦鐮層面
十二、竇匯層面
第十章 椎管的三維斷層解剖
第一節 概述
一、境界與分段
二、骨性標誌和椎管平面的體表定位
第二節 椎管及其周圍結構
一、椎管
二、椎靜脈系
三、椎旁軟組織
第三節 頸椎管
一、頸椎管橫斷層解剖
二、頸椎管矢狀斷層解剖
第四節 胸椎管
一、胸椎管橫斷層解剖
二、胸椎管矢狀斷層解剖
第五節 腰椎管
一、腰椎管橫斷層解剖
二、腰椎管矢狀斷層解剖
第六節 骶管
一、骶管橫斷層解剖
二、骶管矢狀斷層解剖
第十一章 開顱取腦
第一節 切開、分離顱頂軟組織
第二節 開顱取腦
一、楔形切除枕骨
二、切除顱頂骨
三、分離硬腦膜及腦蛛網膜
四、暴露腦幹和第四腦室
五、觀察硬腦膜皺襞
六、切斷腦神經並游離腦
七、觀察左、右側大腦半球
第三節 解剖顱底內面結構
一、顱前窩
二、顱中窩
三、顱後窩
四、蝶鞍區
五、眶區
附錄
附錄一中樞神經解剖學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附錄二神經病學常見病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一、中樞神經系的進化
二、中樞神經系的胚胎髮生與畸形
三、神經系統的組成
四、神經系統的常用術語
五、神經系統的微細結構
六、神經遞質與調質
七、神經解剖學的研究方法與展望
八、中樞神經解剖的學習方法
第二章 脊髓
第一節 脊髓的位置與外形
一、脊髓的腹、背側面觀
二、脊髓節段與椎骨的對應位置關係
第二節 脊髓的內部結構
一、脊髓的灰質
二、脊髓的白質
第三節 脊髓的功能
一、傳導功能
二、反射功能
第四節 脊髓的被膜和血管
一、脊髓的被膜
二、脊髓的動脈
三、脊髓的靜脈
第五節 脊髓病變的臨床要點
一、脊髓的外形和意義
二、脊神經前、後根
三、脊髓壓迫
四、不同脊髓節段損傷的特點
第六節 脊髓的病變
一、脊髓橫斷損傷
二、脊髓半橫斷損傷
三、前角綜合徵
四、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五、後索綜合徵
第三章 腦幹
第一節 腦幹的位置與外形
一、腦幹腹側面觀
二、腦幹背側面觀
第二節 腦幹內部結構
一、腦幹的灰質
二、腦幹的白質
三、腦幹橫斷面結構
四、腦幹網狀結構
第三節 腦幹的血管
一、腦幹的動脈
二、腦幹的靜脈
第四節 腦幹病變的臨床要點
一、延髓病變的臨床要點、病例與問題
二、腦橋病變的臨床要點、病例與問題
三、中腦病變的臨床要點、病例與問題
第四章 小腦
第一節 小腦概觀
一、小腦的位置與毗鄰
二、小腦的外形
三、小腦的功能分葉
四、小腦的進化與發生
第二節 小腦內部結構
一、小腦皮質
二、小腦核
三、小腦髓質
四、小腦的傳入纖維束
五、小腦的傳出纖維束
六、小腦腳
第三節 小腦的功能
一、小腦對平衡功能的調節
二、小腦對肌張力的調節
三、小腦對共濟運動的調節
四、小腦的其他功能
第四節 小腦的血管
一、小腦的動脈
二、小腦的靜脈
第五節 小腦病變的臨床要點
第六節 小腦病例與問題
一、小腦病例
二、有關小腦的問題
第五章 間腦
第一節 背側丘腦
一、背側丘腦的外形
二、背側丘腦的內部結構
第二節 下丘腦
一、下丘腦的外形
二、下丘腦的內部結構
三、下丘腦的纖維聯繫
四、下丘腦的功能
第三節 上丘腦
一、丘腦髓紋與韁三角
二、韁核與韁連合
三、後連合與松果體
第四節 底丘腦
一、底丘腦核
二、豆核束
三、豆核襻
四、丘腦束
五、未定帶
六、紅核前區
第五節 後丘腦
一、後丘腦的外形
二、後丘腦的纖維聯繫
第六節 第三腦室
一、第三腦室的構成
二、第三腦室的毗鄰
第七節 間腦的血管
一、間腦的動脈
二、間腦的靜脈
第八節 問腦病變的臨床要點
一、背側丘腦病變的臨床要點
二、底丘腦病變的臨床要點
三、上丘腦病變的臨床要點
四、第三腦室病變的臨床要點
五、下丘腦病變的臨床要點
第九節 間腦病例與問題
第六章 端腦
第一節 腦的整體觀
一、腦的側面觀
二、腦的背面觀
三、腦的底面觀
四、腦正中矢狀切面觀
第二節 端腦內部結構
一、大腦皮質
二、基底核
三、大腦髓質
四、側腦室
第三節 大腦皮質的功能定位
一、軀體運動區
二、軀體感覺區
三、視區
四、聽區
五、語言區
六、內臟腦
七、大腦皮質病變的臨床要點和病例
第四節 邊緣系統
一、邊緣葉
二、端腦有關皮質
三、邊緣系統的皮質下結構
四、邊緣系統的主要纖維聯繫與環路
五、海馬結構的斷層影像解剖
六、邊緣系統的功能
七、邊緣系統病變的臨床要點與
病例
第五節 端腦病變的臨床要點與病例
一、端腦病變的臨床要點
二、端腦病變的臨床病例
第七章 神經系統的傳導徑路
第一節 感覺(上行)傳導徑路
一、一般感覺傳導徑路
二、特殊感覺傳導徑路
第二節 運動(下行)傳導徑路
一、軀體運動傳導徑路
二、內臟運動傳導徑路
第三節 中樞神經不同部位損傷的常見病因和症狀
一、脊髓損傷
二、腦千損傷
三、丘腦損傷
四、內囊損傷
五、大腦皮質損傷
第八章 腦膜、腦血管
第一節 腦的被膜
一、硬腦膜
二、腦蛛網膜
三、軟腦膜
四、腦膜病變的臨床要點
五、腦膜病變的病例與問題
第二節 腦室系統與腦脊液
一、腦室系統
二、腦脊液及其循環
三、腦屏障
四、腦的淋巴
五、腦脊液的臨床要點
六、有關腦脊液的臨床病例與問題
第三節 腦血管套用解剖
一、腦血管的特點
二、腦的動脈系統
三、腦的靜脈系統
四、腦血管病的臨床要點
五、腦血管病的臨床病例
第九章 顱腦三維斷層解剖與MRI
第一節 概述
一、境界與分區
二、標誌性結構
三、頭部斷層解剖常用基線
第二節 顱腦連續橫斷層解剖與MRI
一、上矢狀竇層面
二、中央旁小葉上部層面
三、頂枕溝上端層面
四、中央旁小葉下部層面
五、半卵圓中心層面
六、側腦室頂部層面
七、內囊中部層面
八、前連合層面
九、乳頭體層面
十、視交叉層面
十一、小腦中腳層面
十二、延髓腦橋溝層面
十三、頸靜脈結節層面
十四、舌下神經管層面
十五、枕骨大孔下緣層面
第三節 顱腦連續矢狀斷層解剖與MRI
一、頭部正中矢狀面左面觀
二、內囊膝層面
三、蒼白球層面
四、海馬層面
五、島葉層面
六、莖突層面
七、下頜角層面
八、顳下頜關節外側份層面
第四節 顱腦連續冠狀斷層解剖與MRI
一、額嵴層面
二、篩骨雞冠層面
三、上頜竇中份層面
四、胼胝體膝層面
五、視交叉層面
六、乳頭體層面
七、紅核層面
八、小腦中腳層面
九、胼胝體壓部層面
十、側腦室后角層面
十一、小腦鐮層面
十二、竇匯層面
第十章 椎管的三維斷層解剖
第一節 概述
一、境界與分段
二、骨性標誌和椎管平面的體表定位
第二節 椎管及其周圍結構
一、椎管
二、椎靜脈系
三、椎旁軟組織
第三節 頸椎管
一、頸椎管橫斷層解剖
二、頸椎管矢狀斷層解剖
第四節 胸椎管
一、胸椎管橫斷層解剖
二、胸椎管矢狀斷層解剖
第五節 腰椎管
一、腰椎管橫斷層解剖
二、腰椎管矢狀斷層解剖
第六節 骶管
一、骶管橫斷層解剖
二、骶管矢狀斷層解剖
第十一章 開顱取腦
第一節 切開、分離顱頂軟組織
第二節 開顱取腦
一、楔形切除枕骨
二、切除顱頂骨
三、分離硬腦膜及腦蛛網膜
四、暴露腦幹和第四腦室
五、觀察硬腦膜皺襞
六、切斷腦神經並游離腦
七、觀察左、右側大腦半球
第三節 解剖顱底內面結構
一、顱前窩
二、顱中窩
三、顱後窩
四、蝶鞍區
五、眶區
附錄
附錄一中樞神經解剖學名詞中英文對照表
附錄二神經病學常見病名詞中英文對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