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文塔

臨川文塔

臨川文塔是臨川的一大景觀,坐落上頓渡的中洲公園。中洲公園是個船形小洲,坐落於傍城而過的宜黃河中,四面環水。園坐水央,塔在園中,塔頂高聳,巍峨雄壯,驕陽照耀,熠熠生輝;風吹雲飄,塔鈴叮噹,鳥鳴聲聲,如聞天籟;登上塔樓,俯觀中洲島,蒼鬆勁柏,草木扶疏,滿目蔥綠,猶如翡翠推出;遠眺縣城,福擁汝水,狀如鯤鵬展翅,勢若孔雀開屏,宜黃河水碧波蕩漾,加之飛架東西的龍津大橋與之交相呼應,真是風景迷人,勝於杭州西湖。美哉臨川,鐘靈毓秀,壯哉臨川,拔萃群雄。臨川文塔一游,可謂來之心曠神怡,去則魂牽夢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川文塔
  • 地理位置:臨川傍城而過的宜黃河中
  •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歷史淵源,地理位置,

歷史淵源

臨川,建縣始於東漢和帝永元八年(公元九六年),這方神奇土地,鐘靈毓秀,自古以來就有【才子之鄉】,【文獻之邦】的美稱。自宋至清,臨川有一百三四十人收入《中國歷史名人辭典》,七百七十餘部著述編入《四庫金書》存目,【宰相詞人】晏殊是開宋詞先路一代宗師。十一世紀改革家王安石,明代戲劇家湯顯祖,不僅對中華文化做出了光耀史冊的貢獻,而且贏得了世界性崇高聲譽。在近代現代,臨川文學亦燦若群星,著名書畫家李瑞清,物理學泰斗饒毓秦,丁渝,著名化學家鄧從豪,文史學家游國恩,蕭滌非,政治家李井泉,付烈等,都是傑出代表。更有當代臨川教育光耀神州,世人矚目,可以說,古往今來,無數臨川才子共同創造的臨川文化,已成為中華民族文化史上的絢麗篇章而令國人看重。於是乎,社會各界常有呼籲,時逢盛世,作為人傑地靈的臨川,今人有責任,舉力興建一座既有臨川文化品味,又具才子之鄉特色的標誌性建築。
臨川文塔
二零零一年,區委,區政府應市委,市政府【創文化名城】之號召,順臨川之民意,決定對中洲公園高起點,高品味規劃建設,使之成為一個景觀更加優美,體現臨川文化特色的休閒勝地。於是,有智者倡議,立一新塔於龍津之濱以文興塔,以塔載文,既紀念臨川先賢,又激勵才鄉後人,且改善城市形象,更提升人文環境。此議一出,應者雲集,臨川文塔便應運而建。
二零零一年九月,臨川文塔籌建委員會正式成立,為使臨川文塔早日建成,崇尚臨川文化之精神的人民踴躍捐款四百餘萬元,他們中有社會團體,,各級領導,各界人士父老鄉親和四海鄉友。二零零一年十一月十八日,臨川文塔奠基成禮,破土動工。該工程延請福建省南方建築實業有限公司興建,洪城滕王閣工程技術人員監理在工程人員的艱苦勞作下,臨川文塔於二零零四年元月勝利竣工。
臨川文塔定位為紀念塔,風光塔。臨川文化於宋為第一盛時,故臨川文塔為全仿宋風格。塔高五十六點八米,八面七層,璧內折上樓閣式,磚木結構,塔身四周嵌有【臨川四夢】劇情石雕。塔名取意【才鄉之子】,【文獻之邦】。臨川文塔的建成是當今臨川人以獨特的方式續寫臨川文化歷史的一筆重彩。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啟功先生應邀欣然題寫塔名,並再書唐【四傑】之一王勃《滕王閣序》【光照臨川之筆】以示祝賀。
如今,秀麗的臨川文塔聳立在龍津之濱,已成為臨川文化景觀的一大亮點。舟車者,遙望之,一塔園中,碧波倒影,深顯龍津之靈氣,才鄉之秀色,遊覽者,登高之,一河兩岸,風光無限,深悟湯翁【遠色入江湖,煙波古臨川】之底蘊,更思撫河之濱萬魁塔,遙相併峙。似有昭告:臨川文化,前有古人,後有來者,臨川文塔的落成,乃百萬臨川人民的一件喜事。
有人言,下有萬魁塔,下塔守鎖,掌臨川之財旺;上有文塔,上塔進賢,掌臨川之文興。在文塔建成後的3年裡,臨川像風水先生“預言”的那樣,“旺”了起來。這股“旺”氣源於鎮上的兩所中學:臨川一中和臨川二中。這兩所外表平常的學校,連續幾年在高考中報捷,甚至驚動了深圳市高級中學、湖北黃岡中學這樣的全國名校前來取經。每年高考揭榜後,類似造神運動的宣傳口吻,將江西撫州市臨川區臨川一中及其所在的上頓渡鎮,捲入了輿論的漩渦。全國媒體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個不知名的農業小鎮。在臨川一中的校門上,比書法家啟功的題字更引人注目的,是巨幅的賀喜標語。我們相信,臨川文塔必給才鄉人民帶來福音。有鑒於此,臨川民眾務必細心呵護,精心管理,並繼續致力中洲公園後續工程建設,使塔,園,城更加相得益彰,使臨川文塔之光永澤世人。可以預見,【樂詩書而好文辭】的才子之鄉,必將更加文風鼎盛,繁榮富強。是為記。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