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市民政志》是臨安市民政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臨安市民政志
- 作者:臨安市民政志編纂委員會
- ISBN:978-7-5034-2143-3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中國文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03月
- 編纂人員:黃再榮,吳君華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堅持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求實存真,全面真實地記述臨安市民政工作的發展歷史和現狀,著重反映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民政工作業績和改革開放實踐活動。 二、通述古今,詳記當代。上限不限,下迄2006年,個別內容延至擱筆。
作品目錄
封面
臨安市民政志
臨安市民政志編纂機構及人員
序一
序二
凡例
圖片
臨安市政政區圖
1993年7月8日,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李澤民(前右二)在縣委書記管竹苗(右三)陪同下,調研橫畈農村扶貧工作。
1999年6月27日,臨安遭受洪災期間,中共浙江省委書記張德江(左二)、省委副書記兼杭州市委書記李金明(左一)在臨安市委書記謝春山(右二)、市長張建華(二排右二)陪同下,察看災情,並在青山水庫檢查汛情。
2008年10月17日,中共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前左二),在省委常委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後左一)、省民政廳廳長吳桂英(後左二)、臨安市委書記邵毅(前右二)、市長王宏(前左一)陪同下,在錦城街道橫街村調研。
2004年6月14日,浙江省省長呂祖善(前左二)、副省長茅臨生(後左三),由市委書記王堅(後左二)陪同,在青山水庫檢查汛情。
1996年7月11日,國家民政部副部長徐瑞新(前左一),在浙江省民政廳副廳長方泉堯(前左二)、縣長張建華(後左二)、縣民政局局長舒水阿抹熱槳定(右二)陪同下,在龍崗鎮潤灑恥察看“6·30'’洪災,指導抗災救災工作。
2008年9月26日,國家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孫偉林(右五)、副局長楊岳(左四)等領導在省民政廳副廳長梁星心(右四)和杭州市民政局副局長張建濤(左五)陪同下,在臨安考察社會組織工作。(左三)為臨安市民政局局長許立新。
2003年3月,中共浙江省委副書記喬傳秀(前右二)視察臨安重點福利企業浙江萬馬集團有限公司。
2008年10月17日,浙江省民政廳廳長吳桂英(左)由市民政局局長許立新陪同,視察錦城街道橫街村村務公開。
2008年5月,浙江省副省長王永明(右一),在昌北地區看望華光潭梯級水電站水庫移民。
2005年9月3日,昌化、昌北部分地區遭遇特大暴雨襲擊。5日,杭州市市長孫忠煥(前右棗凝駝一)由臨安市委書記王堅(後右一)、市長方建生(後右二)陪同,在昌化鎮視察災情采檔,指導抗災救災工作。
2008年2月20日,中共杭州市委副書記王金財(左二)、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於躍敏(後右二),由臨安市委書記邵毅(後右一)、市長王宏(後左二)陪同,在太陽鎮調研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
2008年8月1日,市委書記邵毅(右三)、市人武頁刪愉部部長周煥澤(右一)、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徐正男(左四)代表市委、市人民政府赴西藏慰問臨安籍駐藏官兵。
1993年3月2日,臨安縣人民政府與中國人民解放軍83012部隊舉行《軍民共創雙擁模範縣公約》簽約儀式,縣委書記管竹苗(後中)出席簽約儀式,縣長莊鴻章 (右)、部隊長王炳仁(左)在交換公約。
2008年2月4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宏(前右二)在高后線(高樂至後渚橋)太湖源鎮碧淙段視察,指導因雪災導致山體滑坡災情處理工作。
2008年4月25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吳苗強(左二)在太湖源鎮青雲村視察,指導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
2005年1月,第組拳乎恥六屆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在主席陳法生(前右一)帶領下,視察民政工作及生態墓地建設。
臨安市城區——錦城
於潛鎮(原於潛縣治)
昌化鎮(原昌化縣治)
1996年12月28日,臨安撤縣設市換牌儀式頁驗船在市人民政府大門前隆重舉行。
1997年9月8日,桐(廬)臨(安)線第二次核界會議在桐廬縣舉行,中共臨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盛成皿(後排中)出席核界簽字儀式。
2007年3月,太湖源鎮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隆重舉行,選舉鎮人民政府鎮長、副鎮長。
2008年3月13日,召開臨安市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會議,市長王宏(主席台右六)主持,市委書記邵毅(主席台左六)作報告。
2008年4月,錦城街道橫街村村民投票選舉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領導班子成員。
2007年12月,全市行政村規模調整。昌化鎮黨委書記周軍(中)為上營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授牌。
2008年4月1日,太陽鎮景村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競選者在“自薦”與“競職演講”。
2002年8月20日,錦城街道舉行11個社區授牌儀式。
2007年6月8日,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楊戌標(中)由臨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章 燕(左一)陪同,在錦城街道武肅里社區調研。
2006年,錦城街道11個社區和武警市消防大隊共同舉辦慶“八一”建軍節 聯歡會。
2007年4月,錦城街道文昌閣社區組織老年人體檢。
2007年“九九”重陽節 ,文昌閣社區的工作人員和獨居老人一起包餃子,共慶節 日。
市級農村社區試點村——太湖源鎮光輝村村貌。
2005年7月25日,市委、市人民政府召開“臨安市雙擁工作暨省級雙擁模範城(縣)創建工作動員大會”,市委書記、市雙擁領導小組組長王堅(主席台左四)作動員講話。
2006年1月,臨安市獲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軍區授予“雙擁模範城”稱號。
2005年7月,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苗強(中)慰問在錢王大酒店短期療養的復員退伍老戰士。
2005年5月9日,市委副書記鐘文靜(中)、 市人武部部長陳格倫(右)帶隊慰問駐杭州共建部隊。
2004年4月13日,市委副書記章 根明(中)、市人武部政委周宇(左)等慰問來臨安駐訓部隊官兵。
1982年10月,臨安縣出席杭州市優撫對象和優撫工作先進代表會議的代表合影。
2003年1月,市民政局副局長喬勇(右)、新橋鄉民政助理員許致富(左)在下川村(今大坦村)慰問百歲烈屬胡柳香。圖為喬勇與胡柳香兒子俞漢武交談。
1988年11月25日,縣委、縣人民政府召開授予軍隊離休幹部榮譽勳章 大會。2人獲得“獨立勳章 ”,6人獲“解放勳章 ”。圖為縣委書記管竹苗(二排左四)、縣長徐根法(二排左五)和參加授勳大會的軍隊離休幹部合影。
1989年1月,縣長莊鴻章 (右一)在革命老區馬嘯鄉慰問革命烈士家屬。
1951年9月,昌化縣新橋鄉橋川村張枝源被選派為昌化縣革命老區代表,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活動,受到國家主席毛澤東及其他領導人接見並頒給紀念章 。
1995年“八一”建軍節 ,縣委舉行在鄉抗日老戰士座談會。縣委書記管竹苗(右一)、縣長莊鴻章 (右二)出席座談會並講話。
2002年10月,抗日戰爭因戰七級殘廢軍人裘忠天住進新建樓房。右為新建樓房,左上為民政幹部送上補助費,左下為裘忠天舊房。
1991年後,市(縣)人民政府下發有關重點優撫對象優撫金自然增長機制、在鄉部分優撫對象醫療費補助減免、革命傷殘軍人撫恤優待、擁軍優屬、城鎮退役士兵安置等部分檔案攝影件。
2004年3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7醫院派出大型醫療隊來臨安為廣大市民義診,並深入重點優撫對象家中,為他們治病。
1990年7月26日,縣人民政府在臨安劇院舉行臨安縣擁軍優屬“我愛國防”文藝晚會。
2005年7月15日,錦城街道集中發放重點優撫對象優撫金。
南苕溪水位暴漲。
大水漫入縣城錢王街東段。
臨水橋兩端溪堤坍塌。
1991年4月26日,橫塘鄉亭口村村民葉青兄弟三家遭火災。
1991年11月,縣民政局幹部徐柏亭(右一)、韓達雄(右二)、馬嘯鄉民政助理員陳俊根(左二).對馬嘯鄉日升村火災戶童四全(左一)進行救災合作保險理賠、救濟。
錦城街道城南國小學生用自己的壓歲錢、零用錢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區捐款。
2008年5月24日,市慈善總會在人民廣場舉辦抗震救災晚會,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區募捐。
2005年春節 前,中共杭州市委常委、杭州警備區政委齊毓春(右二),由臨安市委副書記王宏(左一)、市政協副主席路長漢(左二)陪同,在臨安慰問困難民眾。
2008年3月,中共杭州市委常委盂祥鋒(右二),由臨安市委副書記卞吉安(右三)陪同,在太陽鎮慰問敬老院老人和生活困難戶。
2008年2月6日,市民政局局長許立新看望慰問雪災中受傷民眾。
2008年春節 前,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徐正男慰問敬老院“五保”老人。
2002年11月12日,臨安市慈善總會舉行成立大會。
2007年8月,臨安市舉行慈善助學金髮放儀式。
2009年1月13日,市民政局局長王建良在太湖源鎮敬老院慰問五保老人。
1989年創辦、2004年改建的於潛敬老院。
板橋鄉敬老院老人相互照顧。
太湖源鎮敬老院工作人員熱心照顧殘疾老人。
1998年8月創建的臨安市社會福利院。
2006年建造的臨安市救助管理站。
1999年1月,市民政局在錦城鎮人民廣場銷售有獎福利彩票,圖為市民在踴躍購買彩票。
中國福利彩票錦城街道城中街銷售廳開張。
2007年6月25日,浙江帝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由浙江萬利實業有限公司更名時廠區外景。
1972年12月,全縣第一家以安置殘疾人就業為主的臨安輪胎五金翻修廠創建。圖為廠區外景。
1993年8月創辦的福利生產企業——浙江萬馬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圖為公司生產廠區。
2007年10月18日,臨安市移民局掛牌。圖為杭州市民政局黨委副書記宋雪娟(左)、臨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鬍竑為移民局揭牌。
2006年10月落成的華光潭水庫移民新村——呼日村。
2003年建成的高虹鎮水濤莊水庫移民新村(今併入虹橋村)。
2004年6月,藻溪鎮新寺村(海拔630米),整體搬遷至藻溪村建脫貧移民新村。
1991年7月2日大洪災,新橋鄉新橋頭村67戶村民房屋倒塌48戶是年底,全村整體搬遷至地勢較高處重建災民新村。
1989年11月14日,臨安縣殘疾人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臨安縣殘疾人聯合會。
臨安市聾啞學校建於1985年。圖為學校教學樓和部分學生在學習電腦。
殘疾人吳林土,身殘志不殘,2004年興辦臨安大田生花科技園藝有限公司,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生產楊桐、柃木,出口日本。企業被列為省和市農業龍頭企業、杭州市殘疾人種植業示範基地,吳被評為杭州市勞動模範、首屆杭州市殘疾人優秀企業家。圖為吳林土參加基地勞動。
市無手攝影師鄭龍華,熱心於公益事業。2005年起,採訪和拍攝全國各地100位自強不息的殘疾精英,創作《生命之光》。2007年被評為杭州市勞動模範,2008年鄭龍華的《生命之光》攝影展在北京殘奧會期間展出,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殘疾人的精神風貌。
1988年6月23日,舉行臨安縣老齡問題委員會成立大會,縣長徐根法(左六)在主席台就座並講話。省老齡委副主任李滿堂(右四)、杭州市老齡委主任陳俠(右三)到會祝賀。
1995年10月18日,浙江省老齡委副主任、杭州市老齡委主任陳俠(右)在臨安慰問百歲老人郭嫦娥(左)。
1994年,全縣老齡工作會議暨“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錦城鎮舉行。
1989年“老人節 ”,全縣首次開展評選金婚佳侶活動,圖為縣老齡委主任蕭福林(右二)為金婚佳侶佩戴紅花。
2006年10月,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授予板橋鄉高灣村為“全國敬老模範村”。
浙江林學院大學生堅持10餘年陪百歲老人過重陽節 。圖為2007年10月18日(農曆9月初9重陽節 )浙江林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團總支朱依娜等5名大學生看望、慰問錦城街道江橋路糧油廠宿舍百歲老人徐素珍。
2007年全市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活動,數百名老人在人民廣場表演太極拳。
2008年6月11日,臨安市第五屆老年人運動會開幕式在天目高級中學舉行。
1999年重陽節 ,市老年人歌詠隊在臨安劇院演出大合唱。
2005年市老年體協組織體育文化下鄉,在藻溪鎮對石敬老院向老人慰問表演。
2006年春季,浙江老年電視大學臨安分校結業典禮。
2006年青山街道朱村老年活動室老年人自編自演節 目,自娛自樂。
1997年3月建於清涼峰鎮申明村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侯頭之戰”紀念碑。
1976年2月建於大峽谷鎮龍井橋村的紅軍寧昌游擊隊和工農會七烈士墓。
1971年建於麻車埠大橋西端(今潛川鎮)的愛民模範趙爾春烈士塑像。
2002年建於太湖源鎮(方人)頭村鯰魚山的新四軍烈士墓。
民國28年(1939年)位於西天目鄉田青塘“告嶺抗敵陣亡將士紀念碑”,紀念抗擊日寇陣亡將士。1986年和2005年臨安市(縣)人民政府兩次重修增碑。
1987年12月28日,來學照烈士紀念碑在橫畈鎮田螺山落成。
1983年12月28日,重建鄒子侃烈士墓於城區長橋北端山坡。圖為學校師生祭奠烈士墓,緬懷革命英烈。
2008年6月5日,舉行臨安市社會組織工作會議。
2006年6月,臨安市雞血石研究會協助市人民政府在臨安承辦第二屆中國名石雕刻藝術展。
2003年9月21日,舉行臨安市錢鑼研究會第三屆會員大會。
2008年11月11日,臨安市山核桃產業協會就山核桃的購銷、品牌、食品安全等問題舉行二屆三次理事會議。
2007年5月,臨安市竹筍加工企業協會(後改稱竹筍產業協會)組織竹筍加工企業出口座談會,商討品牌、食品安全等問題。
2006年1月,國家民政部授予浙江臨安乳腺病研究所“全國民辦非企業單位自律與誠信建設先進單位”。圖為法人黃建生為患者診病。
2004年8月16日,臨安市人民政府頒發的《臨安市地名管理辦法》及近期部分地名命名、更名的通知。
統一制發的街、路、弄、住宅小區、村門牌。
1982年5月開始編纂的《臨安縣地名志》、 《天目山地名故事》和《臨安市地圖冊》。
錦城街道大學路路牌
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在辦理婚姻登記。
2003年10月,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公布後,開展《婚姻法》宣傳活動。
舉行集體婚禮。
新中國成立後歷次頒發使用的結婚、離婚證書。
1989年創辦,2003年搬遷至玲瓏街道雅塢新建的臨安市殯儀館。
1997年10月1日,座落在昌化鎮石坎村境內的臨安市第二殯儀館落成。
市殯儀館入口處。
2005年西天目鄉後院村(今告嶺村)興建的生態墓地。
2005年10月建成的西天目山玉琳國師塔,為眾僧身後安放骨灰之處。塔內可貯納骨灰靈位5000餘個。
2006年底,市民政局領導班子成員:局長許立新(右三)、黨委書記徐正男(左三)、副局長林根源(右二)、喬勇(左二)、沈文美(右一)、市老齡委副主任、老齡委辦公室主任郎一成(左一)。
臨安市(縣)民政局部分歷任局長。自右至左排列:歐學寅、李生祥、蔡明水、伊根祥、胡肇祥、許立新、張彬盛、舒水定。
臨安市民政局辦公樓。
部分獎旗、獎狀。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境域
第一節 建置沿革
第二節 境域變遷
第三節 勘界
第四節 市治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行政區劃沿革
第二節 區
第三節 鄉、鎮、人民公社
第四節 村、里、莊、生產大隊
第五節 行政村所轄自然村
附:廢棄村落
第三章 基層政權建設
第一節 鄉、鎮、人民公社、街道機構設定
第二節 鄉、鎮、人民公社民主選舉
第三節 鄉、鎮、人民公社、街道幹部培訓
第四節 基層民眾自治組織
第四章 擁軍
第一節 擁軍支前
第二節 軍民共建
第五章 復員退伍軍人安置
第一節 安置機構
第二節 退役安置
第三節 軍地兩用人才
第四節 軍隊離休退休幹部安置
第六章 優待撫恤
第一節 民眾優待
第二節 國家撫恤和定期定量補助
第三節 傷殘優撫
第四節 醫療費補助減免
第五節 義務兵優待
第六節 優撫代表會議
第七章 自然災害救濟
第一節 水災救濟
第二節 旱災救濟
第三節 其它災害救濟
第四節 救災合作保險
第五節 支援長江、松花江流域抗災
第八章 社會救濟
第一節 春夏荒、冬令救濟
第二節 貧病醫療救濟
第三節 精簡老職工救濟
第四節 火災救濟
第五節 其它救濟
第六節 農村扶貧
第九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孤寡養老
第二節 棄嬰收養
第三節 福利有獎募捐
第四節 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五節 慈善事業
第十章 盲流人員收容遣送與救助管理
第一節 收容遣送
第二節 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
第十一章 殘疾人事業
第一節 殘疾人狀況
第二節 殘疾人組織
第三節 殘疾人康復與助殘活動
第四節 扶殘助殘與殘疾人自強
第五節 殘疾人文藝體育活動
第十二章 福利生產
第一節 局屬福利企業
第二節 鄉、鎮、街道村福利企業
第三節 福利企業“四殘”人員安置
第十三章 移民安置與支寧
第一節 水庫移民安置
第二節 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移民安置
第三節 脫貧移民
第四節 移民村建設
第五節 城市(城鎮)移民安置
第六節 支援寧夏
第十四章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第一節 臨安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第二節 杭州及其他地區城市知識青年安置
第三節 知識青年安置經費
第十五章 婚姻登記管理
第一節 封建婚姻制度和習俗
第二節 宣傳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三節 婚姻登記
第四節 登記管理
第十六章 殯葬管理
第一節 喪葬習俗
第二節 改革土葬
第三節 推行火葬
第四節 殯葬設施
第五節 管理機構和依法行政
第十七章 民間組織登記管理
第一節 登記管理機關
第二節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
第三節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
第十八章 地名管理
第一節 地名普查、補查
第二節 地名命名、更名
第三節 地名管理和地名標誌設定
第四節 地名文獻編纂
第五節 機構設定
第十九章 老齡事業
第一節 人口老齡化
第二節 老齡組織
第三節 老年人權益保護
第四節 規範化和服務網路建設
第五節 老年文化體育活動
第六節 敬老助老
第七節 老齡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第二十章 革命老區建設
第一節 革命老區鬥爭歷程
第二節 革命老區的劃定
第三節 老區扶持
第二十一章 烈士褒揚
第一節 烈士傳略
傅玉成
來學照
鄒子侃
童賚庭
趙堃
張雷
趙爾春
凌普選
黃茂富
羅樹林
第二節 烈士英名錄
第三節 抗日戰爭陣亡人員
第四節 烈士紀念碑墓
第二十二章 民政事業經費
第一節 資金來源
第二節 使用範圍
第三節 經費管理
第二十三章 民政機構
第一節 市(縣)民政機構
第二節 民政工作職能範圍
第三節 局行政科室
第四節 局屬事業單位
第五節 局中共黨組織
第六節 基層民政組織
第七節 民政幹部隊伍建設
叢錄
一、新中國建立後重要文獻輯存
二、新中國建立後重要檔案輯錄
三、部分革命烈士碑、墓
後記
著作權
2008年2月4日,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宏(前右二)在高后線(高樂至後渚橋)太湖源鎮碧淙段視察,指導因雪災導致山體滑坡災情處理工作。
2008年4月25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吳苗強(左二)在太湖源鎮青雲村視察,指導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
2005年1月,第六屆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在主席陳法生(前右一)帶領下,視察民政工作及生態墓地建設。
臨安市城區——錦城
於潛鎮(原於潛縣治)
昌化鎮(原昌化縣治)
1996年12月28日,臨安撤縣設市換牌儀式在市人民政府大門前隆重舉行。
1997年9月8日,桐(廬)臨(安)線第二次核界會議在桐廬縣舉行,中共臨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盛成皿(後排中)出席核界簽字儀式。
2007年3月,太湖源鎮第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隆重舉行,選舉鎮人民政府鎮長、副鎮長。
2008年3月13日,召開臨安市村級組織換屆選舉工作會議,市長王宏(主席台右六)主持,市委書記邵毅(主席台左六)作報告。
2008年4月,錦城街道橫街村村民投票選舉村民委員會和村經濟合作社領導班子成員。
2007年12月,全市行政村規模調整。昌化鎮黨委書記周軍(中)為上營村黨支部和村民委員會授牌。
2008年4月1日,太陽鎮景村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競選者在“自薦”與“競職演講”。
2002年8月20日,錦城街道舉行11個社區授牌儀式。
2007年6月8日,中共杭州市委常委、副市長楊戌標(中)由臨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章 燕(左一)陪同,在錦城街道武肅里社區調研。
2006年,錦城街道11個社區和武警市消防大隊共同舉辦慶“八一”建軍節 聯歡會。
2007年4月,錦城街道文昌閣社區組織老年人體檢。
2007年“九九”重陽節 ,文昌閣社區的工作人員和獨居老人一起包餃子,共慶節 日。
市級農村社區試點村——太湖源鎮光輝村村貌。
2005年7月25日,市委、市人民政府召開“臨安市雙擁工作暨省級雙擁模範城(縣)創建工作動員大會”,市委書記、市雙擁領導小組組長王堅(主席台左四)作動員講話。
2006年1月,臨安市獲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浙江省軍區授予“雙擁模範城”稱號。
2005年7月,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苗強(中)慰問在錢王大酒店短期療養的復員退伍老戰士。
2005年5月9日,市委副書記鐘文靜(中)、 市人武部部長陳格倫(右)帶隊慰問駐杭州共建部隊。
2004年4月13日,市委副書記章 根明(中)、市人武部政委周宇(左)等慰問來臨安駐訓部隊官兵。
1982年10月,臨安縣出席杭州市優撫對象和優撫工作先進代表會議的代表合影。
2003年1月,市民政局副局長喬勇(右)、新橋鄉民政助理員許致富(左)在下川村(今大坦村)慰問百歲烈屬胡柳香。圖為喬勇與胡柳香兒子俞漢武交談。
1988年11月25日,縣委、縣人民政府召開授予軍隊離休幹部榮譽勳章 大會。2人獲得“獨立勳章 ”,6人獲“解放勳章 ”。圖為縣委書記管竹苗(二排左四)、縣長徐根法(二排左五)和參加授勳大會的軍隊離休幹部合影。
1989年1月,縣長莊鴻章 (右一)在革命老區馬嘯鄉慰問革命烈士家屬。
1951年9月,昌化縣新橋鄉橋川村張枝源被選派為昌化縣革命老區代表,赴北京參加國慶觀禮活動,受到國家主席毛澤東及其他領導人接見並頒給紀念章 。
1995年“八一”建軍節 ,縣委舉行在鄉抗日老戰士座談會。縣委書記管竹苗(右一)、縣長莊鴻章 (右二)出席座談會並講話。
2002年10月,抗日戰爭因戰七級殘廢軍人裘忠天住進新建樓房。右為新建樓房,左上為民政幹部送上補助費,左下為裘忠天舊房。
1991年後,市(縣)人民政府下發有關重點優撫對象優撫金自然增長機制、在鄉部分優撫對象醫療費補助減免、革命傷殘軍人撫恤優待、擁軍優屬、城鎮退役士兵安置等部分檔案攝影件。
2004年3月28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7醫院派出大型醫療隊來臨安為廣大市民義診,並深入重點優撫對象家中,為他們治病。
1990年7月26日,縣人民政府在臨安劇院舉行臨安縣擁軍優屬“我愛國防”文藝晚會。
2005年7月15日,錦城街道集中發放重點優撫對象優撫金。
南苕溪水位暴漲。
大水漫入縣城錢王街東段。
臨水橋兩端溪堤坍塌。
1991年4月26日,橫塘鄉亭口村村民葉青兄弟三家遭火災。
1991年11月,縣民政局幹部徐柏亭(右一)、韓達雄(右二)、馬嘯鄉民政助理員陳俊根(左二).對馬嘯鄉日升村火災戶童四全(左一)進行救災合作保險理賠、救濟。
錦城街道城南國小學生用自己的壓歲錢、零用錢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區捐款。
2008年5月24日,市慈善總會在人民廣場舉辦抗震救災晚會,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區募捐。
2005年春節 前,中共杭州市委常委、杭州警備區政委齊毓春(右二),由臨安市委副書記王宏(左一)、市政協副主席路長漢(左二)陪同,在臨安慰問困難民眾。
2008年3月,中共杭州市委常委盂祥鋒(右二),由臨安市委副書記卞吉安(右三)陪同,在太陽鎮慰問敬老院老人和生活困難戶。
2008年2月6日,市民政局局長許立新看望慰問雪災中受傷民眾。
2008年春節 前,市民政局黨委書記徐正男慰問敬老院“五保”老人。
2002年11月12日,臨安市慈善總會舉行成立大會。
2007年8月,臨安市舉行慈善助學金髮放儀式。
2009年1月13日,市民政局局長王建良在太湖源鎮敬老院慰問五保老人。
1989年創辦、2004年改建的於潛敬老院。
板橋鄉敬老院老人相互照顧。
太湖源鎮敬老院工作人員熱心照顧殘疾老人。
1998年8月創建的臨安市社會福利院。
2006年建造的臨安市救助管理站。
1999年1月,市民政局在錦城鎮人民廣場銷售有獎福利彩票,圖為市民在踴躍購買彩票。
中國福利彩票錦城街道城中街銷售廳開張。
2007年6月25日,浙江帝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由浙江萬利實業有限公司更名時廠區外景。
1972年12月,全縣第一家以安置殘疾人就業為主的臨安輪胎五金翻修廠創建。圖為廠區外景。
1993年8月創辦的福利生產企業——浙江萬馬電纜股份有限公司。圖為公司生產廠區。
2007年10月18日,臨安市移民局掛牌。圖為杭州市民政局黨委副書記宋雪娟(左)、臨安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鬍竑為移民局揭牌。
2006年10月落成的華光潭水庫移民新村——呼日村。
2003年建成的高虹鎮水濤莊水庫移民新村(今併入虹橋村)。
2004年6月,藻溪鎮新寺村(海拔630米),整體搬遷至藻溪村建脫貧移民新村。
1991年7月2日大洪災,新橋鄉新橋頭村67戶村民房屋倒塌48戶是年底,全村整體搬遷至地勢較高處重建災民新村。
1989年11月14日,臨安縣殘疾人聯合會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臨安縣殘疾人聯合會。
臨安市聾啞學校建於1985年。圖為學校教學樓和部分學生在學習電腦。
殘疾人吳林土,身殘志不殘,2004年興辦臨安大田生花科技園藝有限公司,採用“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生產楊桐、柃木,出口日本。企業被列為省和市農業龍頭企業、杭州市殘疾人種植業示範基地,吳被評為杭州市勞動模範、首屆杭州市殘疾人優秀企業家。圖為吳林土參加基地勞動。
市無手攝影師鄭龍華,熱心於公益事業。2005年起,採訪和拍攝全國各地100位自強不息的殘疾精英,創作《生命之光》。2007年被評為杭州市勞動模範,2008年鄭龍華的《生命之光》攝影展在北京殘奧會期間展出,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殘疾人的精神風貌。
1988年6月23日,舉行臨安縣老齡問題委員會成立大會,縣長徐根法(左六)在主席台就座並講話。省老齡委副主任李滿堂(右四)、杭州市老齡委主任陳俠(右三)到會祝賀。
1995年10月18日,浙江省老齡委副主任、杭州市老齡委主任陳俠(右)在臨安慰問百歲老人郭嫦娥(左)。
1994年,全縣老齡工作會議暨“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大會在錦城鎮舉行。
1989年“老人節 ”,全縣首次開展評選金婚佳侶活動,圖為縣老齡委主任蕭福林(右二)為金婚佳侶佩戴紅花。
2006年10月,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授予板橋鄉高灣村為“全國敬老模範村”。
浙江林學院大學生堅持10餘年陪百歲老人過重陽節 。圖為2007年10月18日(農曆9月初9重陽節 )浙江林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團總支朱依娜等5名大學生看望、慰問錦城街道江橋路糧油廠宿舍百歲老人徐素珍。
2007年全市開展“全民健身與奧運同行”活動,數百名老人在人民廣場表演太極拳。
2008年6月11日,臨安市第五屆老年人運動會開幕式在天目高級中學舉行。
1999年重陽節 ,市老年人歌詠隊在臨安劇院演出大合唱。
2005年市老年體協組織體育文化下鄉,在藻溪鎮對石敬老院向老人慰問表演。
2006年春季,浙江老年電視大學臨安分校結業典禮。
2006年青山街道朱村老年活動室老年人自編自演節 目,自娛自樂。
1997年3月建於清涼峰鎮申明村的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侯頭之戰”紀念碑。
1976年2月建於大峽谷鎮龍井橋村的紅軍寧昌游擊隊和工農會七烈士墓。
1971年建於麻車埠大橋西端(今潛川鎮)的愛民模範趙爾春烈士塑像。
2002年建於太湖源鎮(方人)頭村鯰魚山的新四軍烈士墓。
民國28年(1939年)位於西天目鄉田青塘“告嶺抗敵陣亡將士紀念碑”,紀念抗擊日寇陣亡將士。1986年和2005年臨安市(縣)人民政府兩次重修增碑。
1987年12月28日,來學照烈士紀念碑在橫畈鎮田螺山落成。
1983年12月28日,重建鄒子侃烈士墓於城區長橋北端山坡。圖為學校師生祭奠烈士墓,緬懷革命英烈。
2008年6月5日,舉行臨安市社會組織工作會議。
2006年6月,臨安市雞血石研究會協助市人民政府在臨安承辦第二屆中國名石雕刻藝術展。
2003年9月21日,舉行臨安市錢鑼研究會第三屆會員大會。
2008年11月11日,臨安市山核桃產業協會就山核桃的購銷、品牌、食品安全等問題舉行二屆三次理事會議。
2007年5月,臨安市竹筍加工企業協會(後改稱竹筍產業協會)組織竹筍加工企業出口座談會,商討品牌、食品安全等問題。
2006年1月,國家民政部授予浙江臨安乳腺病研究所“全國民辦非企業單位自律與誠信建設先進單位”。圖為法人黃建生為患者診病。
2004年8月16日,臨安市人民政府頒發的《臨安市地名管理辦法》及近期部分地名命名、更名的通知。
統一制發的街、路、弄、住宅小區、村門牌。
1982年5月開始編纂的《臨安縣地名志》、 《天目山地名故事》和《臨安市地圖冊》。
錦城街道大學路路牌
市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在辦理婚姻登記。
2003年10月,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公布後,開展《婚姻法》宣傳活動。
舉行集體婚禮。
新中國成立後歷次頒發使用的結婚、離婚證書。
1989年創辦,2003年搬遷至玲瓏街道雅塢新建的臨安市殯儀館。
1997年10月1日,座落在昌化鎮石坎村境內的臨安市第二殯儀館落成。
市殯儀館入口處。
2005年西天目鄉後院村(今告嶺村)興建的生態墓地。
2005年10月建成的西天目山玉琳國師塔,為眾僧身後安放骨灰之處。塔內可貯納骨灰靈位5000餘個。
2006年底,市民政局領導班子成員:局長許立新(右三)、黨委書記徐正男(左三)、副局長林根源(右二)、喬勇(左二)、沈文美(右一)、市老齡委副主任、老齡委辦公室主任郎一成(左一)。
臨安市(縣)民政局部分歷任局長。自右至左排列:歐學寅、李生祥、蔡明水、伊根祥、胡肇祥、許立新、張彬盛、舒水定。
臨安市民政局辦公樓。
部分獎旗、獎狀。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境域
第一節 建置沿革
第二節 境域變遷
第三節 勘界
第四節 市治
第二章 行政區劃
第一節 行政區劃沿革
第二節 區
第三節 鄉、鎮、人民公社
第四節 村、里、莊、生產大隊
第五節 行政村所轄自然村
附:廢棄村落
第三章 基層政權建設
第一節 鄉、鎮、人民公社、街道機構設定
第二節 鄉、鎮、人民公社民主選舉
第三節 鄉、鎮、人民公社、街道幹部培訓
第四節 基層民眾自治組織
第四章 擁軍
第一節 擁軍支前
第二節 軍民共建
第五章 復員退伍軍人安置
第一節 安置機構
第二節 退役安置
第三節 軍地兩用人才
第四節 軍隊離休退休幹部安置
第六章 優待撫恤
第一節 民眾優待
第二節 國家撫恤和定期定量補助
第三節 傷殘優撫
第四節 醫療費補助減免
第五節 義務兵優待
第六節 優撫代表會議
第七章 自然災害救濟
第一節 水災救濟
第二節 旱災救濟
第三節 其它災害救濟
第四節 救災合作保險
第五節 支援長江、松花江流域抗災
第八章 社會救濟
第一節 春夏荒、冬令救濟
第二節 貧病醫療救濟
第三節 精簡老職工救濟
第四節 火災救濟
第五節 其它救濟
第六節 農村扶貧
第九章 社會福利
第一節 孤寡養老
第二節 棄嬰收養
第三節 福利有獎募捐
第四節 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第五節 慈善事業
第十章 盲流人員收容遣送與救助管理
第一節 收容遣送
第二節 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
第十一章 殘疾人事業
第一節 殘疾人狀況
第二節 殘疾人組織
第三節 殘疾人康復與助殘活動
第四節 扶殘助殘與殘疾人自強
第五節 殘疾人文藝體育活動
第十二章 福利生產
第一節 局屬福利企業
第二節 鄉、鎮、街道村福利企業
第三節 福利企業“四殘”人員安置
第十三章 移民安置與支寧
第一節 水庫移民安置
第二節 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移民安置
第三節 脫貧移民
第四節 移民村建設
第五節 城市(城鎮)移民安置
第六節 支援寧夏
第十四章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第一節 臨安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第二節 杭州及其他地區城市知識青年安置
第三節 知識青年安置經費
第十五章 婚姻登記管理
第一節 封建婚姻制度和習俗
第二節 宣傳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第三節 婚姻登記
第四節 登記管理
第十六章 殯葬管理
第一節 喪葬習俗
第二節 改革土葬
第三節 推行火葬
第四節 殯葬設施
第五節 管理機構和依法行政
第十七章 民間組織登記管理
第一節 登記管理機關
第二節 社會團體登記管理
第三節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
第十八章 地名管理
第一節 地名普查、補查
第二節 地名命名、更名
第三節 地名管理和地名標誌設定
第四節 地名文獻編纂
第五節 機構設定
第十九章 老齡事業
第一節 人口老齡化
第二節 老齡組織
第三節 老年人權益保護
第四節 規範化和服務網路建設
第五節 老年文化體育活動
第六節 敬老助老
第七節 老齡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第二十章 革命老區建設
第一節 革命老區鬥爭歷程
第二節 革命老區的劃定
第三節 老區扶持
第二十一章 烈士褒揚
第一節 烈士傳略
傅玉成
來學照
鄒子侃
童賚庭
趙堃
張雷
趙爾春
凌普選
黃茂富
羅樹林
第二節 烈士英名錄
第三節 抗日戰爭陣亡人員
第四節 烈士紀念碑墓
第二十二章 民政事業經費
第一節 資金來源
第二節 使用範圍
第三節 經費管理
第二十三章 民政機構
第一節 市(縣)民政機構
第二節 民政工作職能範圍
第三節 局行政科室
第四節 局屬事業單位
第五節 局中共黨組織
第六節 基層民政組織
第七節 民政幹部隊伍建設
叢錄
一、新中國建立後重要文獻輯存
二、新中國建立後重要檔案輯錄
三、部分革命烈士碑、墓
後記
著作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