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成蟲:體長0.28-0.32mm,體紅至紫紅色(有些甚至為黑色),在身體兩側各具一倒“山”字形黑斑,體末端圓,呈卵圓形。雄成蟲:體色常為綠色或橙黃色,較雌蟎略小,體後部尖削。卵:圓形,初產乳白色,後期呈乳黃色,產於絲網上。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臘梅硃砂葉蟎
- 目:真蟎目
- 科:葉蟎科
- 顏色:體紅至紫紅色(有些甚至為黑色)
- 卵:產於絲網上
- 分布與危害:危害臘梅
分布與危害,形態特徵,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分布與危害
危害臘梅
形態特徵
雌成蟲:體長0.28-0.32mm,體紅至紫紅色(有些甚至為黑色),在身體兩側各具一倒“山”字形黑斑,體末端圓,呈卵圓形。
雄成蟲:體色常為綠色或橙黃色,較雌蟎略小,體後部尖削。
卵:圓形,初產乳白色,後期呈乳黃色,產於絲網上。
發生規律
臘梅硃砂葉蟎在北方一年可發生20代左右,以授精的雌成蟲在土塊下、雜草根跡、落葉中越冬,來年3月下旬成蟲出蟄。首先在臘梅邊的雜草取食、生活並繁殖1-2代,然後由雜草上陸續遷往臘梅為害。
成蟎產卵前期1天,產卵量50-110粒,成蟲平均壽命在6月為22天;7月為19天;9-10月為29天。卵的發育歷期在24℃為3-4天;在29℃,2-3天;幼若期在6-7月為5-6天。所產卵,授精卵為雌蟲,不授精卵為雄蟲。
秋季蟲體陸續遷往地下的雜草上生活,於11月上旬越冬。
臘梅硃砂葉蟎每年種群消長有所不同。低溫年份,發生的晚,常於7月後進入猖獗發生期,但下降的也晚,常可為害至8月中旬以後;高溫年份6月上旬即可進入年中盛期,盛期至7月中下旬結束 。
防治方法
①清除雜草及枯枝落葉,消滅越冬蟲源。合理灌溉施肥,促進臘梅健壯生長,增強抗蟲能力。
②利用天敵如:長毛鈍綏蟎、德氏鈍綏蟎、異絨蟎、塔六點薊馬和深點食蟎瓢蟲等。
③加強監測,在點片發生階段注意挑治。輪換施用化學農藥,儘量使用復配增效藥劑或一些新型的特效藥劑。效果較好的藥劑有:40%的菊殺乳油2000~3000倍液,或40%的菊馬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的蟎卵脂800倍液。也可用波美0.1~0.3度石硫合劑(注意瓜類作物上濃度不超過0.1波美度),25%滅蟎猛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
臘梅硃砂葉蟎學名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又稱棉花紅蜘蛛、紅葉蟎,為真蟎目葉蟎科害蟲。在我國各地均有發生。以成若蟎在葉背吸取汁液。葉片受害後,葉面初現灰白色小點,成枯黃色細斑,嚴重時全葉乾枯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