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臘庫胡同
-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公園東北側
- 全長:426米
- 原稱:“蠟庫胡同”
歷史沿革,創建過程,現狀,胡同特色,宮蠟,石敢當,歷史人物,文學作品,高君宇,石評梅,
歷史沿革
創建過程
自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以後,皇宮的衣食住行都要由內務府各衙門負責。內務府有蠟庫、緞庫、磁器庫等供應庫。臘庫胡同分為南北兩條胡同,習慣上稱為臘庫南岔北岔。南岔是用來收蠟的同時製作宮蠟,製成的宮蠟就存放在北邊的庫房,每天按時供應皇城內使用,臘庫胡同對面就是鐵匠營胡同專門製作制蠟的模具。當時的“蠟庫衙門設有總管1人,司書2人,接蠟兵役及雜役數十人。蠟庫供應皇宮所用的宮蠟,都是用四川和廣東進貢的白蠟以及黃蠟煉製而成。這兩種蠟都是由一種樹上生的昆蟲分泌物製成的,故名“蟲蠟”。四川和廣東把蠟燭原料做成十餘斤的蠟坨,裝在特製的木桶或用稻草綑紮,由衙門派人或陸路或水路運到京城,交到“蠟庫衙門”。然後製作成皇宮所用的“宮蠟”。北京還有一些稱為蠟燭胡同的地名,比如虎坊橋附近的臘竹胡同。
現狀
解放以後蠟庫胡同改稱臘庫胡同。一些名人比如《青春之歌》作者楊沫在小說中多次提到的臘庫胡同,解放戰爭平津戰役期間地下黨的電台就曾設在臘庫胡同49號。
如今的臘庫除了南岔有一部分成為大同駐京辦事處,其餘部分多已成為民居了。
胡同特色
宮蠟
從嵩祝院北巷再往北,有一條南北向的胡同叫臘庫胡同。明朝時,臘庫胡同是內府供應庫的蠟庫衙門地所在地。蠟庫衙門掌管著皇宮裡使用的宮蠟。皇宮裡使用的宮蠟和一般的蠟燭不同,它是用一種樹上生的昆蟲分泌出來的物質煉製而成的,故又叫“蟲蠟”。皇宮裡宮蠟的蠟源也是非比尋常的,不是哪裡的蟲蠟都可以做成宮蠟,而是要用四川進貢的白蠟和廣東進貢的黃蠟煉製而成。蠟庫衙門裡的太監每天負責將這些制好的宮蠟按時供應皇宮使用。臘庫胡同對面的鐵匠營胡同就是專門製作制蠟模具的地方。
石敢當
不過臘庫胡同里最吸引人的還不是宮蠟,而是胡同里被附近老居民稱為石敢當的那塊石頭。臘庫胡同里有一個石敢當,不過沒有見過。那天為了找尋這塊石頭,從嵩祝院北巷轉到了臘庫胡同,胡同里蜿蜒曲折岔口很多,幾乎走遍了胡同的每一個角落,可就是沒有找到這塊石頭。
向胡同里的人打聽石敢當,可是卻沒人知道。在就要放棄的時候,終於有個老奶奶說:“石敢當是不是就是立在牆角的那塊石頭呀,我知道。”在老奶奶的指引下,在臘庫胡同通往東板橋大街的胡同西口,把口的一座民宅的牆角,發現了立在那裡的一塊一尺來高,刻著古怪花紋的石頭。老奶奶說這就是石敢當。由於石頭的年代久遠,已經看不出它上面刻的是什麼樣的花紋了,但是像這樣古怪的花紋筆者的確是第一次見。
石敢當是民間的驅邪鎮宅之物,一般是用石料雕刻上獸頭等形狀,安置在宅門上或街巷入口處。有關石敢當起源的傳說在民間有許多。在一個民間傳說中,石敢當的起源竟還與黃帝有關。傳說當年黃帝與蚩尤大戰,蚩尤不但十分強悍,而且猖狂之極,他竟然登上泰山大呼:“天下有誰敢當?”女媧聽後很氣憤,投下一塊泰山石,喝道:“泰山石敢當!”蚩尤倉皇落敗。於是黃帝藉此機會就遍刻“泰山石敢當”的字樣,以此震懾蚩尤,最終將蚩尤打敗了。而在另一個民間傳說中,石敢當又被描繪成一位善良、勇敢、力大無比的勇士,他到處降妖伏魔、治病救人。後來家家戶戶就將石敢當的名字或砌於牆上、或立於街口、或置於房頂,使鬼祟見之不敢接近。但是不管石敢當的起源到底怎樣,實際上它已經成為老百姓的保護神,或者說是降妖辟邪、保平安的一種象徵。
歷史人物
有了石敢當鎮守的臘庫胡同,的確是一塊福地。曲折狹窄的胡同里曾經居住過不少名人。享譽詩壇的浪漫才子徐志摩,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讀書時,就選擇了臘庫胡同作為他的寓所。還有革命先驅高君宇,也曾經在臘庫胡同里居住過。在著名文學作品《青春之歌》中也曾多次提到過臘庫胡同。此外解放戰爭平津戰役期間地下黨的電台也曾設在臘庫胡同里……
景山周圍的胡同中,其實還有著更多有趣的故事和鮮為人知的古蹟。
文學作品
高君宇
我是寶劍,
我是火花。
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
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
這首小詩,是80多年前一個叫高君宇的青年題在自己的照片背面的,而今刻在陶然亭公園高君宇墓碑上。這首小詩的背後,有著一段革命加愛情的動人故事。
高君宇,在黨史和團史上,都是一個閃光的名字。
1916年,20歲的高君宇從山西考入北京大學理科預科,很快成為學生運動的領袖;1919年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痛打賣國賊章宗祥,演出了五四運動壯麗的一幕;1920年參加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當選為北京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任書記、加入北京共產黨小組;在中國共產黨二大、三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24年以共產黨員的身份參加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擔任過孫中山的秘書;1925年3月6日0時25分,生如閃電般耀亮、死如彗星般迅忽的高君宇,離開了他奮鬥的革命事業、心愛的戀人石評梅。
高君宇的光輝,不光寫在黨的歷史上,也永遠留在北京臘庫胡同和陶然亭。
臘庫胡同是景山公園東北的一條小胡同,因為明清時期內務府曾在這裡設“蠟庫衙門”而得名。
“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前朝舊事到此為止,下文還是說說高君宇臘庫胡同脫險的故事。
1924年5月13日,湖北督軍蕭耀南逮捕了一批共產黨員。京漢鐵路總工會委員長楊德甫被捕後,供出了在北京的全國鐵路總工會的秘密機關和張國燾等人的住址。
1924年5月21日清晨,臘庫胡同16號被京師警察廳偵緝隊包圍。由於高君宇已經起床工作,居室又靠近門房和廚房,從視窗看見軍警直奔上房張國燾的房間。他趕緊銷毀檔案,躲進廚房,化裝成伙夫,拿起一個菜籃子,從容地走出大門,當天就坐火車去了山西。而張國燾與他新婚妻子楊子烈被偵緝隊抓走。為了保存性命,張國燾向京師警察廳出賣了黨的組織,供出李大釗等一大批共產黨員。
石評梅
說到高君宇,就要說到一位女性——石評梅。
高君宇的戀人石評梅被譽為“風流才女”。作家柯興根據她與高君宇革命加愛情的故事,創作了傳記文學——《風流才女石評梅傳》。1986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和《光明日報》將這部作品同步連播、連載。以後上百家的電台相繼連播,許多報刊進行連載。1991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再次連播,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石評梅也是山西省人,名汝壁,因愛梅花的高潔而改名評梅。1920年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1923年畢業後到北京師範大學附中任國文老師和體育教員。她酷愛文學創作,作品經常在魯迅主編的《語絲》上發表,是當時頗有影響的青年女作家,著有《濤語》、《禱告》、《偶然草》等書。
1922年春,在北京山西會館的一次聚會上,高君宇結識了石評梅。共同的進步追求和興趣,使二人相互吸引。
石評梅很有才華,經常寫文章宣傳新思想、新文化,被人們譽為“女界傑出之秀”。但她又多愁善感,作品中總是充滿著憂傷、低沉的情調。在給高君宇的信中,石評梅說自己“有說不出的悲哀”。
此時,已走上革命道路的高君宇經常在思想上開導、幫助她,指出當代青年苦悶的根源在於社會,要解除苦悶就要改造這個社會。“世界使人悲哀,這個世界是要換過了,所以我決心來擔我應負改造世界的責任了”。由於高君宇的言傳身教,石評梅對人生、對社會有了新的認識。她曾在一篇散文中這樣追憶高君宇對她的幫助:“往日,我怕惡魔的眼睛凶,白牙如利刃;我總是藏伏在你的腋下趔趄不敢進,你一手持寶劍,一手扶著荊棘的途徑,投奔那如花的前程。”
高君宇有過包辦的不幸婚姻,對石評梅有火一般的戀情。為了表明自己對愛情的忠貞,高君宇特意從廣州買了兩枚象牙戒指。一枚連同平定商團叛亂時用過的子彈殼,寄給北京的石評梅作為生日留念。另一枚戴在他自己的手上。
愛情是可貴的,但高君宇始終把社會使命放在首位。他在一封信中對石評梅說:“我有兩個世界的,一個世界一切都是屬於你的,我是連靈魂都永禁的俘虜;在另一個世界裡,我是不屬於你的,更不屬於我自己,我只是歷史使命的走卒!”石評梅理解、支持高君宇的革命行動。
1924年11月,高君宇隨孫中山北上,到北京因肺病住進德國醫院治療。當病情稍有好轉時,他就要求出院,德國主治大夫可棣只好答應了他的要求,但囑咐他:出院後一定要靜養六個月。為了安全,黨組織安排他住在東交民巷蘇聯大使館。高君宇明知自己身體上的“數架機器不堪耐用”,但還是忘我地投入工作。
1925年3月1日,國民會議促成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開幕。高君宇被推舉為代表,帶病出席。3月2日,他突發闌尾炎,腹痛難耐,但他仍然堅持開會。
到了4號,高君宇實在支持不住了。當石評梅接到朋友打來的電話,知道高君宇又生病了,怕路上來不及買什麼東西,便順手把自己案頭花瓶里的一束白梅拔出來,雇了車,匆匆趕到東交民巷原來的俄國兵營。
一進門,她大吃一驚,高君宇簡直像是變了一個人——形銷骨立、枯瘦如柴,一動不動地躺在那裡,原本蒼白的臉更加慘白了。
高君宇甦醒過來後,無力地抬起胳膊,指了指床邊的一張桌子,告訴石評梅那裡有整理好的信件、幾本日記,交給她保存了。高君宇不讓她去醫院,答應住院後馬上告訴她。正好師大附中下午還要開校務會,石評梅便匆匆地走了。她想把學校的事情安排一下,最遲明天就到醫院去看他。可是她沒有想到。這一去,竟成永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