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三針指的是針灸學術語,臍三針主治腹瀉,腸炎,痢疾,針法是天樞穴針1~2寸,針感脹向臍兩側並向小腹部放射;止瀉穴針1~2寸,針感抽、脹至尿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臍三針
- 類別:針灸學術語
臍三針指的是針灸學術語,臍三針主治腹瀉,腸炎,痢疾,針法是天樞穴針1~2寸,針感脹向臍兩側並向小腹部放射;止瀉穴針1~2寸,針感抽、脹至尿道。
臍三針指的是針灸學術語,臍三針主治腹瀉,腸炎,痢疾,針法是天樞穴針1~2寸,針感脹向臍兩側並向小腹部放射;止瀉穴針1~2寸,針感抽、脹至尿道。...
臍針,顧名思義就是在臍部實施針術,打破了傳統針刺的定點治療方法,採用了新思維的定位治療方法,從而達到平衡陰陽、祛除疾病的目的 。臍針是由齊永教授2003年發明,2012年,首家臍針研究所成立,開始對臍針臨床的全面研究和探索,並在海內外建了13個臍針帶教基地,對海內外臍針學員進行臨床帶教。臍針相比起傳統...
身軀正直如死人,及腹中雷鳴,灸太倉及臍中上下兩傍各一寸,凡六處。”《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臍中四邊,奇穴。臍之正中及其上下左右各一寸處,計共五穴。針五至八分(臍中不針)。灸三至七壯。主治慢性腸炎、小兒一切痙攣;亦治腹部疼痛、胃痙攣、水腫病、腸鳴、疝痛、胃擴張、消化不良。”
《臍針入門》是臍部針刺療疾方法的總結,由2015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齊永著作。內容簡介 臍針是齊永先生歷經十幾年發明的在臍部針刺療疾的方法。《臍針入門》介紹了臍針的理論、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也將易經理論、中醫基礎理論和針刺技術結合,採用全新的易醫思維來指導臍針的實踐,對中醫臨床工作者有一定...
一般只灸不針,灸3-7壯。定位 位於恥骨部正中線,臍下6寸,前正中線旁開1寸處(一說位於曲骨穴下1寸,左右旁開1.6寸處),左右計2穴。解剖 穴下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腹內斜肌→腹橫肌。淺層布有腹壁淺動、靜脈,第12胸神經前支和第1腰神經前支的外側皮支及前皮支。深層,下外側在腹股...
直刺0.5-1寸,局部酸脹沉痛感,臍下1針可有向下抽動感,留針30分鐘;灸3-5壯,或溫灸5-10分鐘。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腹脹腸鳴,消化不良,腸炎,痢疾,腸粘連,胃痙攣,睪丸炎,水腫,尿閉,小兒囟門不合,腰直肌痙攣,痛經等。配伍 配鳩尾治小兒陷囟;配內太沖治疝氣上衝心胸痛等。附註 本穴出自《...
梅花三針,經外奇穴名。載於《紅醫針療法》。由任脈的關元穴與奇穴護宮組成。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腹正中線上;護宮穴位於臍下1.5寸(即氣海穴),旁開2.6寸處,左右2穴,共3穴。關元分布有第12肋間神經前皮支的內側支;護宮分布有第11肋間神經。主治腹脹,腹痛,疝氣,月經不調,痛經,以及不孕,...
臍旁穴是一種經外穴別名,出《針灸集成》。即疝氣穴。《世醫得效方》:“治疝氣偏墜,量患人口角,兩角為一折斷,如此則三折,成三角如△樣,以一角安臍心,兩角在臍之下,兩旁盡處是穴。左偏灸右,右偏灸左,二七壯;若灸兩邊亦無害。”即以兩口角間長度為一邊作一等邊三角形,頂角置臍心,底邊呈...
神闕(shén què),經穴名。出《外台秘要》。別稱臍中、氣舍、氣合。屬任脈。在臍中部,臍中央。穴下為皮膚、結締組織、壁腹膜。淺層主要有第十胸神經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臍周靜脈網。深層有第十一胸神經前支的分支。主治泄痢,繞臍腹痛,脫肛,五淋,婦人血冷不受胎,中風脫證等。名稱釋義 變化莫測為神,...
中指中部,又有中央的含義,脘同管。穴屬胃募,位居心蔽骨與臍連線的正中,內部適當胃的中部,主治胃疾,因名中脘。功能作用 和胃健脾、降逆利水。治法 寒則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針出氣。定位 在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上4寸處。解剖 中脘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白線、腹橫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
祖國醫學的這些見解和方法,無疑是十分可貴的。防治 臍風病的藥物防治法,北宋時的《太平聖惠方.孩子要用藥物》中最早記載了“烙臍圓”、“封臍散”。如烙臍圓方,用“豆豉一分,黃蠟一分,麝香少許。同搗令爛,熟捻作餅子,斷臍訖,安臍上,灸三壯、艾柱切小麥大,若不啼,灸至五七壯”,來治療臍風。
《中醫精髓大全》共分為91大類,3000餘個視頻。20000餘個文檔資料,3000餘個圖片資料(照片案例及穴點陣圖),合計30000餘個檔案。總計容量460G左右。海量中醫資料,一網打盡。旨在以平民的價格,讓更多的國人享受中醫文化的精髓。涵蓋範圍 資料涵蓋按摩保健、中醫臨床、整脊手法、正骨手法、針灸治療、臍針療法、艾灸療法...
三角灸(Moxibustion triangle),別名“疝氣,臍旁”,經外奇穴,出自《神應經》、《集成》,主要治療疝氣,腹痛。簡介 三角灸穴,經外奇穴。以患者兩口角之間的長度為一邊,作等邊三角形,將頂角置於臍中心,底邊成水平線,兩底角處是穴。解剖 在腹直肌中;有腹壁下動靜脈肌支,布有第10肋間神經。刺灸法 艾...
若發現某穴不出血,應重新點刺,再拔火罐一次,要使腹四穴皆見出血,依罐口大小,可適當縮短腹四穴距離;灸3-7壯,或溫灸5-20分鐘。臨床運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急、慢性痢疾,腸炎,消化不良,食物中毒等。相關論述 《新醫療法手冊》:“腹四穴,以臍為中心,上、下、左、右各一同身寸為穴。”
“三丹田”之說 《內景經》提出“三丹田”之說。關於三丹田之名,在此經之前的早期道教籍中尚未出現。《太平經》、《大洞真經》提到泥丸、心、臍等與之相關的名稱,只有到了《內景經》才明確提出“三丹田”的概念。丹田有上、中、下之分,故合作“三田”。每一丹田中各居著一位神,故有“三神”。又因...
第1針 與育齡期婦女第一次接觸 無 第2針 第1針後至少4周 1--3年 第3針 第2針後至少6周 5年 第4針 第3針後至少1年 10年 第5針 第4針後至少1年 育齡期 接種方法:在上臂三角肌部位,每次肌肉注射TT0.5mL。禁忌症:患嚴重疾病、發熱或有過敏史者及注射TT後發生神經系統反應者禁用。A2.4 患兒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