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臌脹》是一本2023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春艷,賈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臌脹
- 作者:王春艷,賈楊
- 出版時間:2023年2月1日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ISBN:9787547859599
- 裝幀:精裝
《臌脹》是一本2023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春艷,賈楊。
臌脹,中醫病名,是指腹部脹大如鼓的一類病證,臨床以腹大脹滿,繃急如鼓,皮色蒼黃,脈絡顯露為特徵,故名鼓脹。病因有酒食不節、情志刺激、蟲毒感染、病後續發。形成臌脹的機理主要在於肝脾腎受損,氣滯血結,水停腹中。臨床首先應辨其...
臌脹[病]臌脹[病]是一個病症名稱。
臌( gǔ) 症,是中醫對各種胸水、腹水、腦積水、水腫等症的統稱,以胸、腹、腦、四肢等部位臌脹如鼓而命名,以患部脹大、膚色蒼黃、患部脈絡暴露為特徵。輸人血白蛋白、服用利尿劑、抽水都是傳統的治療方法。定義 病因 臌症根據病因病機的不同而分為“氣臌、血臌、水臌”,傳統醫學的臌症泛指一切以水腫為...
臌脹病 臌脹病,即“臌氣病”。
臌,漢語二級字,讀作臌(gǔ),意思是脹大;鼓脹。身上某部分脹起。如水臌。基本解釋 中醫指肚子膨脹的病,有“水臌”、“氣臌”兩種,通稱“臌脹”。亦作“鼓”。詳細解釋 ◎ 臌 gǔ 〈動〉脹大;鼓脹。身上某部分脹起 [swell]。如:水臌;氣臌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gu3 [客英字典] ...
臌脹・寒濕凝滯證 臌脹・寒濕凝滯證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定義 寒濕凝聚,水濕內停,以腹大堅滿,按之如囊裹水,胸腹脹滿,得熱稍舒,身重頭重,畏寒肢腫,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苔白膩而滑,脈濡緩或弦遲等為常見症的臌脹證候。 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syndrome of qi stagnation and dampness retention)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肝氣鬱滯,水濕內停,以腹大腹滿,脹而不堅,脅下痞脹或疼痛,噁心欲吐,納食減少,食後脹甚,噯氣,肢體困重,頭暈嗜睡,小便短少,大便不爽,舌淡,苔白膩,脈弦等為常見症的臌脹證候。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第二版。
臌脹·水熱蘊結證 臌脹·水熱蘊結證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水濕內停,與熱互結,以腹大堅滿,脘腹脹急,煩熱口苦,渴不欲飲,或有面、目、皮膚發黃,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或溏垢,舌邊尖紅,苔黃膩或兼灰黑,脈弦數等為常見症的臌脹證候。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臌脹・脾虛濕困證 臌脹・脾虛濕困證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定義 脾虛失運,水濕內停,以腹部脹滿,腸鳴便溏,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四肢無力,少氣懶言,舌淡胖有齒痕,苔薄膩,脈沉弱等為常見症的臌脹證候。 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臌脹·寒濕凝滯證 臌脹·寒濕凝滯證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寒濕凝聚,水濕內停,以腹大堅滿,按之如囊裹水,胸腹脹滿,得熱稍舒,身重頭重,畏寒肢腫,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苔白膩而滑,脈濡緩或弦遲等為常見症的臌脹證候。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臌脹・水熱蘊結證(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accumulation and binding of water-heat)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水濕內停,與熱互結,以腹大堅滿,脘腹脹急,煩熱口苦,渴不欲飲,或有面、目、皮膚發黃,小便赤澀,大便秘結或溏垢,舌邊尖紅,苔黃膩或兼灰黑,脈弦數等為常見症的臌脹證候。
臌脹・陰虛水停證(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water retention due to yin deficiency)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陰精虧虛,水濕內停,以腹大脹滿,或見青筋暴露,面色晦滯,唇紫,口乾而燥,心煩失眠,時或鼻衄,牙齦出血,小便短少,舌紅絳少津,苔少或光剝,脈弦細數等為常見症的臌脹證候。出處...
臌脹・脾腎陽虛證(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yang deficiency of spleen and kidney)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脾腎陽虛,虛寒內生,以腹部脹滿,入暮較甚,脘悶納呆,畏寒肢冷,面色s白,腰酸,腹部冷痛,久瀉久痢,或完谷不化,或浮腫尿少,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無力等為常見症的臌脹...
臌脹・正虛邪戀證(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lingering pathogen due to vital qi deficiency)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正氣虧虛,痰飲、水濕、瘀血、餘熱等病邪留滯體內,以腹大脹滿不舒,朝寬暮急,神倦懶動,氣短聲怯,骨瘦如柴,面色蒼黃或s白,或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男子陽痿,女子...
臌脹・瘀結水留證(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binding and water retention)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瘀血內結,水濕停留,以脘腹堅滿,青筋顯露,脅下?結痛如針刺,面色晦暗黧黑,面、頸、胸、臂出現紅絲赤縷,口乾不欲飲水,或大便色黑,舌紫暗或有紫斑,脈細澀等為常見症的臌脹...
臌脹・肝脾血瘀證(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blood stasis of liver and spleen)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肝脾血瘀,以腹大堅滿,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張,脅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紅絲赤縷,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膚甲錯,口乾不欲飲水,舌紫暗或邊有瘀斑,脈細澀等為常見症的臌脹證候。出處...
臌脹·肝腎陰虛證 臌脹·肝腎陰虛證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肝腎陰虛,虛熱內擾,以腹大堅滿,甚則青筋暴露,形體消瘦,面色黧黑,唇紫口燥,暈眩耳鳴,五心煩熱,低熱顴紅,齒鼻有時衄血,小便短赤,舌紅絳少津,脈弦細數等為常見症的臌脹證候。出處 《中醫藥學名詞》。
臌脹·氣滯濕阻證 臌脹·氣滯濕阻證是一種疾病。
臌脹・肝腎陰虛證(tympanites with syndrome of yin deficiency of liver and kidney)是2010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 肝腎陰虛,虛熱內擾,以腹大堅滿,甚則青筋暴露,形體消瘦,面色黧黑,唇紫口燥,暈眩耳鳴,五心煩熱,低熱顴紅,齒鼻有時衄血,小便短赤,舌紅絳少津,脈弦細數等為常見症的臌脹證候。...
【功能主治】氣鬱成臌脹,兼治脾胃虛而且郁,飲食不能運化。 【用法用量】水煎服。 若小便時覺熱,且色黃赤者,宜酌加滑石數錢。 【各家論述】雞內金為雞之脾胃,中有瓦石銅鐵皆能消化,其善化有形瘀積可知,故能直入脾中,以消化血管之瘀滯;而又以白朮之健補脾胃者駕馭之,則消化之力愈大;柴胡,《...
臌脹·正虛邪戀證 臌脹·正虛邪戀證,中醫內科婦科兒科術語。
瘤胃臌脹是羊採食了易發酵飼料, 在瘤胃內發酵產生大量氣體, 致使瘤胃體積迅速增大, 以過度臌脹為特徵的一種疾病。特別是在左側腹部脹大更明顯,左側肷部隆起,叩診可聞鼓響聲音。病羊呼吸加快,反芻停止。發病原因 採食大量易發酵飼料, 如豆苗、青苜蓿等多汁易脹飼料;誤食某些可發生瘤胃麻痹的植物如毒芹、秋水仙...
臌脹·脾虛濕困證 臌脹·脾虛濕困證是一種疾病。
臌脹·脾腎陽虛證 臌脹·脾腎陽虛證是一種疾病。
臌脹·肝脾血瘀證 臌脹·肝脾血瘀證是一種疾病。
病人怕肚脹,雨落怕天亮 “病人怕肚脹,雨落怕天亮”,諺語,意思是患病就怕患臌脹病,下雨就怕忽然明亮,預示還要下雨。注釋 肚脹:中醫指臌脹病,亦稱臌症,很難醫治。出處 明·徐光啟《農政余書》一一:“諺云:‘病人怕肚脹,雨落怕天亮。’亦云久雨正當昏黑忽然明亮,則是雨候也。”
《臌脹卷(重訂古今名醫臨證金鑒)》是2017年8月1日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單書健。內容簡介 古今名醫之臨床實踐經驗,乃中醫學術精華之重要部分。《古今名醫臨證金鑒》叢書,旨在選取古今名醫臨床家於中醫臨證確有脾益之經驗,以資當今中醫臨床醫生借鑑。 本書為《臌脹卷》,是對古今名醫有關臌脹...
症見胸腹臌脹,中空無物,外皮繃急,叩之有聲。甚則腹大皮厚,一身盡腫,青筋暴露,膚色蒼黃等。治宜健脾行氣為主。如調中健脾丸、分消散等。②指氣虛所致的全身腫脹。 《石室秘錄·內傷門》 “氣臌乃氣虛作腫,似水臌而非水臌也。”治用消氣散(《石室秘錄》 :白朮、薏仁、茯苓、人參、甘草、枳殼、...
蓄血腹脹 蓄血腹脹,證名,腹脹之一。約有兩種情況,其一屬於腹脹(或臌脹)因於內有瘀血之病理者。參見鼓脹條。其二系指傷寒腹脹中的一種。《症因脈治·腫脹總論》指出系由傷寒表邪已解,血蓄於下焦(此處主要指腸道)所致,症見腹脹痞滿,大便色黑,小便自利。參見傷寒腹脹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