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腑鬱熱證,中醫病證名。是指因情志不遂,濕邪困遏,肝膽疏泄失常,膽火循經上犯,移熱於腦,傷及鼻竅引起的病證。常見疾病為鼻淵。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膽腑鬱熱證
- 性質:中醫病證名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治法,常用方劑,常用中藥,常用腧穴,針灸療法,預防調護,轉歸預後,
病因
情志不遂,恚怒失節,膽失疏泄,氣鬱化火,膽火循經上犯。
病機
情志不遂,恚怒失節,膽失疏泄,氣鬱化火,膽火循經上犯,移熱於腦,傷及鼻竅;或邪熱犯膽,膽熱上蒸鼻竅而為病。
臨床表現
鼻涕膿濁,量多,色黃或黃綠,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覺減退,頭痛劇烈。可兼有煩躁易怒、口苦、咽乾、耳鳴耳聾、寐少夢多、小便黃赤等全身症狀,舌質紅,舌苔黃或膩,脈弦數。檢查見鼻黏膜充血腫脹,中鼻道、嗅溝或鼻底可見有黏性或膿性分泌物瀦留,頭額、眉棱骨或頜面部可有叩痛或壓痛。
治法
清瀉膽熱,利濕通竅。
常用方劑
龍膽瀉肝湯加減。
常用中藥
柴胡、龍膽草、黃芩、梔子、澤瀉、車前子、生地、當歸、甘草。
常用腧穴
主穴:迎香、攢竹、上星、印堂、陽白等;配穴:合谷、列缺、足三里、三陰交等。
針灸療法
每次選主穴和配穴各1-2穴,每日針刺1次,7-10日為1療程,手法以捻轉補法為主,留針20分鐘。
預防調護
1.及時徹底治療傷風鼻塞及鄰近器官(如牙病)的疾病。
2.注意保持鼻腔通暢,以利鼻竇內分泌物排出。
3.注意正確的擤鼻方法,以免邪毒竄入耳竅致病。
4.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戒除菸酒。
5.鍛鍊身體,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
轉歸預後
急性起病者,經及時、恰當的治療,可或痊癒。病程較長者,易致遷延難愈。膿涕長期倒流至咽部,可誘發喉痹或乳蛾。若擤鼻方法不當,可誘發耳脹耳閉或膿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