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礬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小兒藥證直訣》卷下。具有消癖進食,止瀉和胃,追蟲的功效。主治小兒疳病。
基本介紹
- 名稱:膽礬丸《小兒藥證直訣》
- 出處:《小兒藥證直訣》卷下
- 功用:消癖進食,止瀉和胃,追蟲
- 主治:小兒疳病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膽礬一錢(真者,為粗末),綠礬(真者)二兩,大棗(去核)十四個,好醋一升(上藥同煎,熬令棗爛和後藥),使君子(去殼)二兩,枳實(去瓤,炒)三兩,黃連、訶黎勒(去核,並為粗末)各一兩,巴豆(去皮,破之)二十七枚(上五味同炒令黑,約三分乾,入後藥),夜明砂一兩,蝦蟆(燒灰存性)一兩,苦楝根皮(末)半兩。
用法用量
後三物再同炒,候乾,同前四物杵羅為末;卻同前膏和,入臼中,杵千下;如未成,更旋入熟棗肉,亦不可多,恐服之難化,太稠即入溫水,可丸即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溫水送下,不拘時候。
功用
消癖進食,止瀉和胃,追蟲。
主治
小兒疳病。
重要文獻摘要
《廣嗣全訣》:“膽礬丸治疳消癖,進食止瀉,和胃追蟲。綠礬二兩,膽礬一錢,大棗四十枚(去核),以上二三物用醋一升同熬,候棗爛聽候。使君子(去殼)二兩,枳實(炒)三兩,訶子(去核)、黃連各一兩,巴豆二十七個,去皮破之,以上各為粗末,同炒黑,約三分乾,人後藥。蝦蟆燒存性,夜明砂各一兩,苦楝根皮五錢,上三味人五味內同炒,候乾,杵和為末,入前煮棗膏內和勻,人臼中杵千下,如未成量人熟棗,不可太多,恐至難化,如乾,少加溫水,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米飲或溫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