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固醇結晶栓塞性腎病

膽固醇結晶栓塞性腎病又稱粥樣硬化栓塞性腎病,是指由於主動脈或腎動脈壁上粥樣硬化斑破裂,釋放出膽固醇結晶並栓塞腎臟小動脈導致的腎血管性疾病。該病多引發急性或亞急性腎損傷,臨床表現為發熱、肌痛、食慾減退,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尿液異常等。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膽固醇結晶栓塞性腎病
  • 就診科室:腎內科
  • 常見病因:動脈粥樣硬化
  • 常見症狀:發熱、肌痛、食慾減退、尿液異常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動脈粥樣硬化是此病發生的基礎,主動脈或腎動脈的粥樣硬化斑可自發破裂,但更多的是受醫源性致病因素影響而發生破裂,如行動脈血管造影、動脈血管外科手術、動脈血管介入治療、抗凝治療及溶栓治療等。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輕重取決於膽固醇結晶栓塞範圍。
1.粥樣硬化斑自發破裂導致腎栓塞
範圍較小,臨床常無症狀。
2.醫源性因素誘發的栓塞
範圍較廣,常出現腎栓塞的臨床症狀,並常伴其他器官系統栓塞的表現:①急性或亞急性腎損傷:前者在誘發事件後1周內突然發生,後者則在數周內逐漸進展形成;②全身症狀:發熱、肌痛、食慾減退、消瘦等表現;③約半數患者可出現高血壓,且有時很難控制;④其他器官系統栓塞:最常見的是皮膚栓塞,其次為胃腸道栓塞。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急性期患者可見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半數患者可出現尿液異常,檢查可見少量蛋白尿、輕度鏡下血尿、嗜酸性粒細胞尿及管型尿。
2.組織病理學檢查
(1)可見小動脈中膽固醇結晶溶解後留下的空隙,表現為狹長形,兩頭尖、腰部凸的梭形空隙。腎穿刺活檢組織取材有限,陽性率低,而皮膚栓塞取材陽性率很高。
(2)腎組織病理學檢查有時可見缺血引起的急性腎小管壞死,及腎小球缺血性皺縮及硬化,腎間質炎症細胞浸潤及纖維化。

診斷

(1)好發於有動脈粥樣硬化病史的中老年人。
(2)發病前常有明顯誘因,如主動脈或腎動脈的血管外科手術、血管介入治療、抗凝治療等。
(3)腎臟損害多為急性或亞急性腎損害,常在誘發事件後數天、數周或數月出現。伴或不伴尿液異常,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及高血壓。
(4)有皮膚栓塞、胃腸道栓塞等其他器官系統栓塞的表現。
(5)組織病理學檢查可見腎組織小動脈中膽固醇結晶溶解後留下的空隙。
以上五點中,組織病理學檢查是診斷此病的“金標準”,但不宜行腎穿刺活檢時,具有前四點典型表現者,也可確診。

鑑別診斷

由血管介入造影檢查或治療引起的膽固醇結晶栓塞性腎病,需與碘造影劑引起的造影劑腎病鑑別。前者常在介入檢查或治療後數天、數周或數月才發病,發病後腎功能損害逐漸進展並持續不緩解。後者常在介入檢查或治療後2~3d內發病,出現急性腎損傷,且該損傷常於2~3周內恢復,並且造影劑腎病無腎外器官系統栓塞表現。

治療

1.結晶栓塞的治療
常用藥物有他汀類藥物、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抗血小板藥物和抗凝藥物。他汀類藥物可通過穩定粥樣硬化斑塊、降低血脂及拮抗炎症而發揮作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可用於控制急性炎症反應。
2.高血壓的治療
應給予抗高血壓藥治療,多種藥物聯合套用療效較好。
3.腎衰竭的治療
有腎衰竭症狀且達到透析指征者,應及時進行透析治療。腹膜透析及血液透析均可,血液透析時應儘量減少抗凝劑的用量。

預防

對有動脈粥樣硬化病史的中老年患者,應慎選動脈血管造影、動脈血管外科手術、動脈血管介入治療、抗凝治療及溶栓治療等治療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