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咳指咳嗽時會嘔吐出膽汁或青色苦水的症候,《素問·咳論》:肝咳不已,則膽受之。膽咳之狀,咳嘔膽汁。是肺氣上逆作聲,咯吐痰液而言,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狀之一。一般由於感受外邪引起的咳嗽,稱為外感咳嗽;因臟腑功能失調,波及於肺以致的咳嗽,稱之內傷咳嗽。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中醫科
- 常見病因:外感咳嗽多為風寒、風熱、風燥侵襲肺系所致;內傷咳嗽為臟腑功能失調,內邪於肺所致
- 常見症狀:膽咳為主要症狀,可伴胸悶、氣促,少量咳血;外感咳嗽有惡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鑑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膽咳的病因有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多為風寒、風熱、風燥侵襲肺系所致。內傷咳嗽為臟腑功能失調,內邪乾肺,如肝火犯肺、脾失健運而痰濁內生犯肺等,即所謂“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素問·咳論》)之說。故咳嗽在臨床上首先應當辨別外感與內傷咳嗽。一般外感咳嗽多是新病,起病較急,病程短,初起常伴有寒熱、頭痛等表證;內傷咳嗽多為久病,反覆發作,病程長,可伴見它髒形證,多屬邪實正虛。
臨床表現
臨床以膽咳為主要症狀。可伴有胸悶、氣促,少數患者可見少量咳血。外感咳嗽者,可有惡寒、發熱、頭痛、全身不適等表現。X線胸部檢查多無異常,有些可見雙肺紋理增粗。需排除肺脹、肺癆、肺癰等病所致的咳嗽。
鑑別診斷
1.風寒犯肺
咳嗽,鼻塞流清涕,喉癢聲重,痰稀色白,頭痛發熱,惡寒或惡風,骨節酸痛,舌苔薄白,脈浮緊或浮緩。
2.風熱襲肺
咳嗽不爽,痰黃或黃白而稠,鼻塞,口乾,咽痛,頭痛,身熱惡風有汗,或微惡風寒,舌苔薄黃,脈浮數。
3.燥邪傷肺
咳嗽,痰少,黏稠難出,或痰中帶血絲,或乾咳無痰,咳甚則胸痛,鼻燥咽乾,或咽喉癢痛,形寒身熱,舌尖紅,苔黃,脈浮數或細數。
4.痰濕阻肺
咳嗽、痰多色白,痰出咳即止,伴胸脘脹悶,飲食減少,或有噁心嘔吐,或見面腫,舌苔白膩,脈濡滑。
5.肺氣虛
咳嗽,氣短,痰清稀薄,面色恍白,動則汗出,易感外邪,舌質淡嫩,苔薄白,脈虛無力。
6.肺陰虛
久咳不止,痰少而粘,或痰中帶血絲,形體消瘦,口燥咽乾,或咳聲嘶啞。若陰虛火旺者,可見潮熱,盜汗,少氣,胸部隱痛。舌質紅,少苔,脈細數。
7.腎陽虛
咳嗽,痰清稀呈泡沫狀,咳甚則出現遺溺,氣短,勞累則加重,面白微腫,或肢體浮腫。苔白質淡,脈沉細。
8.肝火犯肺
咳嗽氣逆,痰出不爽,或如梅核,或如敗絮難以咳出,咳時面紅耳赤,並引及脅痛,咽喉乾燥,煩躁易怒。舌邊尖紅,苔薄黃而乾,脈弦數。
9.肺癰咳嗽
咳嗽,咯吐膿痰腥臭,兼有胸痛煩滿,身熱,振寒,苔薄黃,脈浮滑數。
治療
1.中藥治療
可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小柴胡湯加蘆根汁等方藥治療。
2.針灸
(1)外感咳嗽①選穴肺俞,列缺,合谷。②方法毫針淺刺用瀉法,風熱可強刺,風寒留針或加灸。
(2)內傷咳嗽①選穴肺俞,大淵,章門。肝火犯肺者選肺俞,尺澤,陽陵泉,太沖。②方法毫針刺用平補平瀉法,或加灸。肝火犯肺者不加灸。
(3)耳針①選穴支氣管,肺,神門,枕,脾,腎。②方法隔日1次,留針1小時,10次為1個療程,適用於內傷咳嗽。
預防
1.平時注意氣候變化,避免受涼。內傷咳嗽尤應加強防寒保暖,防止外感。
2.飲食不宜過於肥甘厚味。內傷咳嗽者,平時應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煙、酒、油炸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