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體與表面化學(第三版)》是2004年8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鐘、趙振國、王果庭。
基本介紹
- 書名:膠體與表面化學(第三版)
- 作者:沈鐘、趙振國、王果庭
- 類別:化工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4年08月
- 頁數:576 頁
- 定價:35 元
- 開本:850mm×1168mm,1/32
- 裝幀:平膜
- ISBN:7502555765
- 版次:3版7次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在1997年第二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的。介紹了膠體的基本概念、製備和性質,凝膠、界面現象和吸附,常用吸附劑的結構和性能,表面活性劑,乳狀液等內容,並增補了膠體與表面化學領域新的研究成果及其套用(如納米材料、血液流變性、高吸油性凝膠、對生命過程中某些化學物質的吸附、變壓吸附、飲用水和廢水的處理、反膠束和囊泡、多重乳狀液等)。本書保持了前兩版理論與實際套用相結合的特色,密切結合我國生產和科研工作的實際,對與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環境科學、醫藥、採油等學科中一些同膠體與表面化學密切相關的問題進行了介紹,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全書概念清晰,兼容了講授與自學的特點,針對性和適用性較強。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什麼是膠體1
第二節膠體化學發展簡史3
第三節膠體化學的研究對象和意義4
第四節膠體與表面化學的發展6
第二章膠體的製備和性質9
第一節膠體的製備和淨化9
一、膠體製備的一般條件9
二、膠體製備的方法10
三、凝聚法原理12
四、溶膠的淨化14
五、單分散溶膠19
六、超細顆粒24
七、納米材料38
第二節溶膠的運動性質50
一、擴散51
二、布朗運動53
三、沉降55
第三節溶膠的光學性質63
一、光散射63
二、超顯微鏡及其對粒子大小和形狀的測定68
第四節溶膠的電學性質和膠團結構70
一、電動現象及其套用70
二、質點表面電荷的來源77
三、膠團結構78
四、雙電層結構模型和電動電位(ζ電位)79
五、擴散雙電層的數學計算84
六、非水介質中的雙電層理論90
七、ζ電位的計算91
第五節膠體穩定性94
一、溶膠的穩定性與DLVO理論94
二、溶膠的聚沉100
三、高聚物穩定膠體體系的理論104
第六節流變性質107
一、基本概念和術語108
二、稀膠體溶液的黏度111
三、濃分散體系的流變性質114
四、生物體液與血液的流變性119
第七節膠體粒子的大小與形貌123
一、電子顯微鏡的種類和原理123
二、膠粒的形狀129
三、膠粒的平均大小與多分散度130
四、分形理論132
第三章凝膠135
第一節概述135
一、凝膠及其通性135
二、凝膠的分類136
第二節凝膠的形成137
一、凝膠形成的條件137
二、凝膠形成的方法137
第三節凝膠的結構139
第四節膠凝作用及其影響因素144
一、溶膠凝膠轉變時的現象144
二、影響膠凝作用的因素146
第五節凝膠的性質149
一、觸變作用149
二、離漿作用151
三、膨脹作用153
四、吸附159
第六節凝膠中的擴散和化學反應161
一、擴散作用161
二、化學反應162
三、套用——利用凝膠網路法製備超細顆粒163
第七節幾種主要的凝膠164
一、矽酸鋁凝膠的製備和結構特性165
二、高吸水性聚合物的製備和性能169
三、高吸油性凝膠的製備和性能172
四、凝膠色譜用凝膠177
五、凝膠薄膜181
六、氣凝膠188
第四章界面現象和吸附193
第一節表面張力和表面能193
一、淨吸力和表面張力的概念193
二、影響表面張力的因素195
三、測定液體表面張力的方法198
四、測定固體表面張力的方法200
第二節彎曲界面的一些現象203
一、曲界面兩側壓力差203
二、曲界面兩側壓力差與曲率半徑的關係204
三、毛細管上升和下降現象206
四、彎曲液面上的飽和蒸氣壓207
第三節潤濕和鋪展209
一、潤濕現象和潤濕角209
二、鋪展212
三、潤濕熱214
第四節固體表面的吸附作用215
一、固體表面的特點215
二、吸附作用和吸附熱217
三、吸附曲線224
四、吸附量測定的實驗方法227
第五節吸附等溫方程式231
一、Freundlich吸附等溫式231
二、Langmuir吸附等溫式——單分子層吸附理論232
三、BET吸附等溫式——多分子層吸附理論237
第六節固氣界面吸附的影響因素242
一、溫度242
二、壓力242
三、吸附劑和吸附質性質243
第七節固體溶液界面吸附244
一、吸附劑、溶質和溶劑的極性及其他性質對吸附量的影響245
二、混合(物)吸附248
三、多分子層吸附250
四、對高分子的吸附251
五、對表面活性劑的吸附253
六、對電解質的吸附258
七、二元液體混合物中的吸附262
八、生命過程中某些化學物質的吸附264
第八節吸附作用的一些套用270
一、變溫吸附與變壓吸附270
二、用吸附法測定固體表面的分形維數272
三、水和廢水的處理277
第五章常用吸附劑的結構、性能和改性282
第一節多孔性物質物理結構的測定方法282
一、密度282
二、比表面積284
三、孔體積290
四、平均孔半徑292
五、孔徑分布292
六、粒度303
第二節常用吸附劑的結構和性能307
一、矽膠307
二、活性氧化鋁319
三、活性炭324
四、吸附樹脂331
五、黏土336
六、硅藻土343
七、分子篩347
第三節固體的表面改性及其套用361
一、表面改性效果的評定362
二、表面改性方法和機理370
三、表面改性的套用381
第六章表面活性劑387
第一節表面活性劑概述387
一、表面活性劑定義387
二、表面活性劑的結構特點389
第二節表面活性劑的分類、結構特點和套用391
一、表面活性劑的分類方法391
二、各類表面活性劑的結構特點及套用393
第三節表面活性劑在界面上的吸附405
一、Gibbs吸附公式405
二、Gibbs公式的物理意義和有關注意事項408
三、表面活性劑在氣液界面的吸附層結構409
四、表面吸附層的狀態方程式及單分子層表面膜的套用413
五、LB膜417
六、吸附膠束和吸附增溶421
第四節表面活性劑溶液的體相性質424
一、各種性質對濃度的轉折點424
二、表面活性劑的溶解度426
第五節膠束理論428
一、膠束與臨界膠束濃度428
二、膠束的結構431
三、臨界膠束濃度及其影響因素433
四、反膠束和囊泡439
第六節表面活性劑的親水親油平衡問題443
一、概述443
二、求算HLB值的方法446
三、關於HLB值的幾個問題448
第七節表面活性劑的作用及套用452
一、增溶作用452
二、潤濕和滲透457
三、分散和絮凝460
四、起泡和消泡462
五、去污作用463
六、在微粉製備及複雜形態無機材料合成中的套用465
七、膠束催化和吸附膠束催化469
第七章乳狀液478
第一節概述478
第二節乳狀液的製備和物理性質479
一、混合方式479
二、乳化劑的加入方式480
三、影響分散度的因素481
四、乳狀液的物理性質483
第三節乳狀液類型的鑑別和影響類型的因素484
一、乳狀液類型的鑑別484
二、決定和影響乳狀液類型的因素485
第四節影響乳狀液穩定性的因素486
一、乳狀液是熱力學不穩定體系486
二、油水間界面的形成486
三、界面電荷487
四、乳狀液的黏度488
五、液滴大小及其分布488
六、粉末乳化劑的穩定作用488
第五節乳化劑的分類與選擇489
一、乳化劑的分類489
二、乳化劑的選擇490
第六節乳狀液的變型和破乳494
一、乳狀液的變型494
二、影響乳狀液變型的因素495
三、乳狀液的破壞496
第七節微乳狀液499
一、微乳狀液的微觀結構499
二、助表面活性劑的作用500
三、微乳狀液形成機理501
四、微乳狀液的製備503
五、微乳狀液相圖505
六、微乳狀液的性質507
七、微乳狀液的套用前景508
第八節乳狀液的套用510
一、控制反應510
二、農藥乳劑511
三、瀝青乳狀液511
四、稠油的乳化降黏511
五、紡織工業511
六、製革工業512
七、乳化食品和醫藥用乳劑512
八、微粉製備513
第九節多重乳狀液和液膜分離513
一、多重乳狀液513
二、液膜分離514
第八章高分子溶液519
第一節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520
第二節高聚物的溶解、溶脹及其在溶液中的形態522
第三節溶液中高分子大小的表征524
一、均方根末端距525
二、均方迴轉半徑525
第四節高分子溶液的運動性質525
一、擴散與超離心力場下的高分子沉降速度525
二、高分子溶液的黏度526
第五節高分子溶液的平衡性質529
一、高分子溶液的滲透壓529
二、Donnan平衡531
三、聚電解質的滲透壓533
第六節高分子溶液的光散射535
一、靜態光散射——彈性光散射536
二、動態光散射——準彈性光散射(QELS)540
第七節聚電解質543
一、聚電解質在溶液中的解離平衡546
二、聚電解質溶液的黏度547
三、聚電解質套用舉例——絮凝劑548
主要參考書目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