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灣周叢原生動物群落特徵及在水質評價中的套用》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許恆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膠州灣周叢原生動物群落特徵及在水質評價中的套用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許恆龍
- 依託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膠州灣地處我國黃渤海經濟圈內,作為一個半封閉、多種污染(工業、生活、海水養殖、交通運輸等)交叉影響的水域,目前已成國內高度關注的環境監測與治理的焦點之一。本課題涉及膠州灣不同生境中周叢原生動物群落結構與功能特徵、種群/群落動態演替、時空分布及與環境脅迫間的關係,結合基於野外水質評價研究,從而給出和確定該類生物的群落結構及群集動態特徵、各優勢類群的功能及與上下行關係,為利用微型生物評價海洋水質提供急需的基礎數據。研究內容和目的主要包括:揭示群落結構、形態/基因多樣性的時空變化特徵、優勢類群的功能及演替規律,以結構(種類豐富度、多樣性、均勻度和分類等級多樣性等)和功能(群集速度等)參數為指標,建立與環境脅迫相耦合的基礎數據和資料;同時,作為利用周叢原生動物對海灣不同生境的水質評價的探索性研究,本工作將為我國北方海區該類生物群落的生態學模型及水質評價方案的建立提供第一手模板性的基礎資料。
結題摘要
在本項目在研期間(2011年1月–2012年12月),利用載玻片作為人工基質,於膠州灣4個不同污染生境內開展對周叢原生動物群落結構及群集過程特徵和理化環境特徵的原位周年調查,同步進行各項生態因子的採集與測試工作。共採集288個生物樣品和120個水樣。共鑑定出176種纖毛蟲,分別隸屬於 94屬, 53科, 22目和8個綱。 黃海膠州灣近岸周叢原生動物群落群集過程MacArthur-Wilson模。群集過程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初始階段(1–3天)、過渡階段(7–10天)和平衡階段(14–28)天。其群集過程特徵及功能常數具有明顯的季節變動。 海洋周叢纖毛蟲群落時空格局與環境脅迫之間存在著顯著的相關性;其分類學多樣性指數與水質狀態之間顯示出顯著的相關性;成對分類多樣性指數能夠反應出當前水質狀態偏離理想值的程度。作為利用原生動物對海洋不同生境的環境監測功能的探索性研究,本工作建立了生物因子與環境脅迫相耦合的基礎數據和資料庫,為我國北方海區該類生物群落特徵及分類學多樣性研究及生物評價方案的建立提供了第一手模板性的基礎資料。 在本課題基金的資助下,本課題組在海洋周叢原生動物群落結構及群集特徵研究的採樣策略制訂和建立。研究表明,10張載玻片可滿足各年齡段周叢原生動物群落及群集特徵的研究需要;10-21天的暴露時間可獲得周叢原生動物成熟群落,滿足周叢原生動物群落生態學及生物評價研究。本工作為我國北方海區周叢原生動物群落的生態學模型及生物評價方案的建立提供了一套科學的樣品採集方案。 在本課題基金的資助下,本課題在膠州灣海洋原生動物種群時空分布及與環境的之間的關係。研究表明,根據各自的時空分布特徵及與理化因子之間的關係,該水體中的纖毛蟲原生動物可劃分13個功能類群。該結果表明纖毛蟲原生動物群落是由若干與環境因子相耦合的功能類群構建而成的。由此推斷,該功能類群可以作為海洋環境中潛在的生物監測指示者。 研究表明,屬或科級分類學階元可以作為原生動物學群落結構及群集特徵研究的替代物,如周叢纖毛蟲群落替代物漫遊類纖毛蟲;以及種水平的數據適於重度(四次方根或對數)轉換,高階元數據適於輕度(二次方根)轉換。本工作為利用原生動物群落的生態學模型進行生物評價的研究的建立提供了一套科學而快捷的生物監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