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藥製作技藝(蔣氏骨傷膏藥)

膏藥製作技藝(蔣氏骨傷膏藥),蘇州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醫藥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膏藥製作技藝(蔣氏骨傷膏藥)
  • 類別:傳統醫藥
歷史淵源,主要內容,

歷史淵源

蔣氏骨傷膏藥製作技藝存世已有一百多年,其配方獨特,組方優良、工藝精湛,藥效經皮膚毛孔進入體內,通過經絡傳導,能夠祛瘀血、生新血、涼血、止血、通利關節、消腫、止痛、生肌、續筋接骨,療效十分顯著。
膏藥製作技藝 (蔣氏骨傷膏藥製作技藝、邱氏燙傷膏製作、徐州祛腐生肌膏醫藥、吳氏膏藥)擴展 漣水縣、興化市,徐州市,鹽城市亭湖區。蔣氏骨傷膏藥製作技藝為清朝光緒年間十六年,安東(今淮安漣水)蔣玉成集多年所學,匯百家之長,潛心研究,獨創的一種骨傷膏藥製作技藝,以手法正骨結合膏藥外敷治療骨傷,歷經五代,製作技藝不斷傳承,現主要流行於漣水縣城區及周邊地區。

主要內容

主要製作流程為:將馬錢子放入油鍋中炸,至顏色變為棕黑色時可撈出,再將除血竭、廣丹、沒藥、乳香,冰片外的藥材放入油鍋中煎,熬至藥材發枯,濾除藥渣,留其藥油。熬煉:取藥油置鐵鍋內,再用微火熬煉,同時用勺緩慢撩油,散發濃煙至煙微現白色轉濃色時,蘸取少許藥油,滴水成珠,並吹之不散。下丹:將經過細篩的廣丹等徐徐加入藥油內,濕槐樹條攪拌,使藥油與廣丹充分合成黑色膏狀。再依次緩慢加入粉碎為細末的沒藥,乳香,血竭並不停攪拌,最後加入冰片。
收膏時要向膏藥內噴灑冷水,使濃煙出盡,固化成膏。再經過浸泡,將藥膏置冷水內浸泡8-10天,每日換水1-2次後將膏藥從水中取出,加熱使之溶化,分攤在牛皮紙或棉布上,存放備用。用時需加熱使之有粘著性方可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