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拼音:
- 注音:
- 釋義:
細膏茶 細膏茶,是傳統藥茶方,具有清宣表熱,宣通止痛功效。原料:細辛0.2g、石膏3g、綠茶3g。用法:用200ml開水沖泡後飲用,沖飲至味淡。
研膏,讀音為yán gāo,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研磨茶葉成團。解釋 (1).謂研磨茶葉成團。(2).指團茶。出處 唐 李郢 《茶山貢焙歌》:“蒸之馥之香勝梅,研膏架動轟如雷。” 宋 葛立方 《韻語陽秋》卷五:“自 建 茶入貢...
將雲南特有的喬木大葉種茶葉經過加工與發酵後,通過特殊的方式將茶葉中的纖維物質與茶汁分離,將獲得的茶汁進行再加工,還原成更高一級的固態速溶茶。——摘自《普洱茶膏——一種被遺忘的養生文化》。現代茶膏的製作工藝是在清代宮廷...
臘麵茶又名建茶、武夷茶、研膏茶,產於建州(現福建建甌)。橫牙、雀舌、鳥嘴、麥顆、片(鱗)甲、蟬冀產於蜀州的晉源、洞口、橫原、味江、青城等地(現四川溫江灌縣一帶),屬著名的蒸青散茶。州茶產於邛州的臨邛、臨溪、思...
茶神廟也就是“恭利廟”。廟中供的神姓張,名廷暉。有著高超的制茶工藝。在蒸青碎末向研膏茶演變發展中做出了畢生的努力和貢獻。廷暉病逝後,茶農茶工立祠紀念這位茶業的先行者,每到製作貢茶時,茶農、茶工都到廟裡祈禱。北苑御茶...
一些古茶書和史籍資料中都肯定張延暉在蒸青碎末茶向研膏茶演變發展中做出了很多努力和貢獻。閩國滅、宋朝立,開寶年間北苑御焙被宋朝廷接管,繼續派漕官督造御品官茶。張廷暉病逝於宋太平興國末。具體死因和日期沒有記載,當地老百姓...
清代《致富奇書廣集》(疑十七、十八世紀問世)又有岳州邕湖產含膏茶的記載。清代黃本驥《湖南方物志》有“岳州之黃翎毛,岳陽之含膏冷,唐宋時產茶名”的記載。還引用唐釋齊己邕湖茶詩一首云:“邕湖為上貢,何以惠尋常,還是詩心...
建茶由來 早在漢代就有“建溪芽”,唐朝中期,茶聖陸羽在《茶經》中就說建州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極佳。”先是製作研膏茶,後為蠟麵茶,唐末已成貢品。五代閩國時(933年),茶園業主張廷暉將北苑鳳凰山一帶方圓30里的茶園,獻給...
團茶典籍 歐陽修《歸田錄》:“茶之品,莫貴於龍鳳,謂之團茶,凡八餅重一斤。”宋代《畫墁集》中談到唐宋之間制茶技術的演變:唐陸羽所烹的是“草茗”,即散茶;到唐貞元中常袞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謂之研膏茶”。宋初...
備茶 唐代所飲之茶與當今所飲之茶有很大區別。如陸羽《茶經》里所述﹐唐代茶大體上分粗﹑散﹑末﹑餅等四種。唐代末期﹐宮廷貢茶品類中開始製造工藝更加精細的研膏茶。由於唐時茶葉品類的特點﹐僅在備茶上就有幾道工序﹐包括炙茶﹑...
與飲茶有關的器皿,有茶盞、湯盞、茶筅、茶碾、茶瓶、茶瓶、汲水瓶和花瓶等等。至於茗壺,民間傳說蘇軾設計過"東坡壺",是一咱大型提梁壺。到了明代,在漢族地區,散茶、芽茶取代了膏茶、餅茶,方式改為泡茶,茗壺成為主要茶具。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