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後血管外皮瘤是位於腹膜後源於血管外皮細胞的血管源性腫瘤,臨床少見,占腹膜後腫瘤0.01%,惡性程度低,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以50~60歲高發,無性別及種族差異。病因未明,無明顯誘因,無特異性表現,可出現陳舊性及活動性出血,手術切除是首選方法。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腫瘤內科
- 常見病因:病因尚不明確,無明顯誘發因素
- 常見症狀:無痛性腫塊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病因尚不明確,無明顯誘發因素。
臨床表現
本病早期症狀輕微且無特異性表現,無明顯不適,表現為生長緩慢邊界清楚的無痛性腫塊,腫瘤一般較大,多為單個,偶見多個,若腫塊顯著增大可有腰背部疼痛及不適。少數患者可有異位內分泌綜合徵、高血壓、低血糖、皮膚色素沉著,出現男性化體徵等。另外,可有低血鉀、低磷酸血症等。
檢查
1.影像學檢查
(1)X線檢查:偶見軟組織中鈣化影。
(2)CT:主要用於定位診斷。可見巨大分葉狀腫塊,伴有小斑點鈣化灶和壞死區,常有大血管圍繞其周圍,腫瘤較大,邊界較清楚、類圓形腫塊,平掃密度不均勻,增強後不均勻強化,病灶中心可見壞死區。
(3)動脈造影:動脈相可見腫塊表面有不規則曲張濃度影;靜脈相造影劑積聚腫塊部位,術前難以定性診斷,常誤漏診。
2.病理檢查
腫瘤大體切面呈灰色或棕紅色,常為均質狀或與肉狀,鏡下可見極豐富的相互連線呈樹枝狀或鹿角狀的血管網,細胞呈短梭形、橢圓形、圓形,胞質極少,核異型明顯,可見核分裂像及大片明顯壞死區。
(1)X線檢查:偶見軟組織中鈣化影。
(2)CT:主要用於定位診斷。可見巨大分葉狀腫塊,伴有小斑點鈣化灶和壞死區,常有大血管圍繞其周圍,腫瘤較大,邊界較清楚、類圓形腫塊,平掃密度不均勻,增強後不均勻強化,病灶中心可見壞死區。
(3)動脈造影:動脈相可見腫塊表面有不規則曲張濃度影;靜脈相造影劑積聚腫塊部位,術前難以定性診斷,常誤漏診。
2.病理檢查
腫瘤大體切面呈灰色或棕紅色,常為均質狀或與肉狀,鏡下可見極豐富的相互連線呈樹枝狀或鹿角狀的血管網,細胞呈短梭形、橢圓形、圓形,胞質極少,核異型明顯,可見核分裂像及大片明顯壞死區。
診斷
本病具有腫瘤較大而無症狀的特點,一般要通過影像學定位診斷,結合病理檢查定性診斷,腹膜後有較大的軟組織腫瘤(>4cm),伴明顯出血壞死時應考慮到有本病的可能。
治療
1.手術治療
手術切除是首選方法,儘管原發病灶周圍界線清楚,可完全切除,但腫瘤可呈侵襲性生長,要廣泛切除局部軟組織並清除淋巴結。切除前做血管栓塞有助於減少術中出血。
2.放療
可輔助放療,但結果難以評價,化療尚有爭議。
手術切除是首選方法,儘管原發病灶周圍界線清楚,可完全切除,但腫瘤可呈侵襲性生長,要廣泛切除局部軟組織並清除淋巴結。切除前做血管栓塞有助於減少術中出血。
2.放療
可輔助放療,但結果難以評價,化療尚有爭議。
預後
完整切除者預後較好,由於術後復發和轉移常在手術後數年或更長的時間發生,所以需要長期隨訪,有50%左右復發和轉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