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Th17細胞在MCD飲食誘導NAFLD中的作用及相關機制研究

腸道Th17細胞在MCD飲食誘導NAFLD中的作用及相關機制研究

《腸道Th17細胞在MCD飲食誘導NAFLD中的作用及相關機制研究》是依託浙江大學,由陳春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腸道Th17細胞在MCD飲食誘導NAFLD中的作用及相關機制研究
  • 依託單位:浙江大學
  • 項目負責人:陳春雷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為導致慢性肝病乃至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與NAFLD發病密切相關。我們前期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存在腸道菌群改變,病情嚴重程度與菌群失衡程度相關,但具體機制不明。最近研究發現,腸道Th17細胞可能是維持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中關鍵的因素,但其在NAFLD發生髮展中的作用尚未見報導。我們的假說是腸道菌群改變致腸道Th17細胞功能失調為NAFLD的發病機制之一,腸道微生態調節劑可調節腸道Th17細胞來改善NAFLD中肝臟損傷。為證實上述推測,我們擬在用MCD餵養小鼠建立NAFLD動物模型的基礎上,以針對16SrRNA基因的PCR技術對NAFLD小鼠腸道菌群進行分析;檢測機體和腸道Th17細胞及相關的細胞因子水平,探討Th17細胞參與了肝損傷和腸道菌群紊亂的發病機制,以期證明通過腸道菌群對Th17細胞的干預調節是減輕肝損傷及改善預後的新靶點。

結題摘要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為導致慢性肝病乃至肝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腸道菌群改變在NAFLD的發病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存在腸道菌群改變,病情嚴重程度與菌群失衡程度相關。本課題組按照計畫任務書的要求,設計並開展各項研究,研究發現,NAFLD模型中,同一小組小鼠個體間腸道菌群差異不明顯,存在明顯的相似性,而MCD飲食誘導下小鼠腸道菌群結構特徵與正常對照組相比較存在著明顯差異。研究發現在NAFLD模型中,腸道菌群改變可以影響肝損傷的嚴重程度。分別口服益生菌和乳梨醇能夠明顯減輕肝損傷,減低臟器的細菌異位以及血清細胞因子水平(TNF-α, IL-6, IL-10 and IL-12)。發現不同腸道菌群改變對肝損傷進程有著不同的影響。研究發現(1)機體Th17細胞相關的細胞因子網路可能參與了肝損傷和腸道菌群紊亂的發病過程,Th17細胞可以作為急性肝損傷嚴重程度的間接指標之一,而對其的干預和調節可能是干預急性肝病和腸道菌群紊亂的發生髮展及改善預後的新思路。(2)服用乳梨醇、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能明顯調節腸道菌群紊亂,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護肝損傷和肝功能。我們推測可能通過對Th17細胞的調節改善機體免疫功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