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痢

腸澼一般指本詞條

痢疾是指以腹痛、里急後重,下痢赤白膿血為特徵的病證。痢疾一名,見於《濟生方》,《內經》稱“腸澼”。暴痢則是指因飲食不潔、外感濕熱疫毒而引起的以起病急驟、高熱、腹痛下痢為主要症狀的痢疾,好發於夏秋之際。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fulminant dysentery
  • 就診科室:感染科
  • 常見病因:飲食生冷不潔、外感濕熱疫毒之氣,損及脾胃,致濕熱蘊積等
  • 常見症狀:起病急驟、高熱、腹痛下痢
病因,臨床表現,辨證施治,

病因

暴痢的病因,多為飲食生冷不潔、外感濕熱疫毒之氣,損及脾胃,致濕熱蘊積,與疫毒之氣交蒸於內,灼損腸道,脈絡受傷,氣血凝滯,化為膿血。疫毒熾盛者,發病更重,可蒙蔽清竅,動風驚厥,甚至可出現神昏厥脫之危候。

臨床表現

起病突然,病程短,發熱、惡寒、腹痛、瀉下赤白膿血、里急後重、大便次數增多。

辨證施治

1.濕熱
濕熱之邪壅滯腸腑。
證候 發熱,腹痛,瀉下赤白,里急後重,肛門灼熱,小便短赤,脈濡數,舌紅苔黃膩。
治則 清熱燥濕止痢。
(1)主方 芍藥湯加減。
方藥:芍藥、黃芩、黃連、當歸、木香、生大黃、檳榔、肉桂、馬齒莧等。
(2)針灸 穴位處方合谷、上巨虛、天樞、內庭。均採用瀉法。
疫毒之邪薰灼腸道。
證候 腹痛劇烈,里急後重,痢下鮮紫膿血,發病急驟,壯熱口渴,頭痛煩躁,甚至昏迷痙厥,舌質紅絳,舌苔黃膩,脈滑數。
治則 清熱解毒止痢。
(1)主方 白頭翁湯合芍藥湯加減。
方藥:白頭翁、黃連、黃柏、秦皮、赤芍、生大黃、檳榔、木香、生地榆、金銀花等。
(2)針灸 穴位處方天樞、足三里、曲池,用瀉法;抽搐不止加太沖、陽陵泉,高熱神昏加水溝、委中,厥脫加關元、神闕隔鹽灸。
出現神昏驚厥等症時,在取穴和治法上可參考“昏迷”、“痙證”、“厥證”等。疫毒痢甚為危重,需要中西醫療法協同搶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