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車山地賽

腳踏車山地賽

腳踏車山地賽在,。此項運動從最初創立到正式成為奧運會比賽項目不到20年時間。運動員在規定山路賽道上集體出發,裁判團根據賽道難度決定賽程時間,男子比賽應在2小時至2小時15分鐘之間,女子比賽應在1小時45分鐘至2小時之間。男子比賽騎行距離為40-50公里,女子比賽騎行距離為30-40公里,賽道長一般為5-9公里。平緩路段不得超過15%,其他均為高低不平的路段。 賽道通常由高速下山路段、爬山路段、鄉間路段、砂石路段、森林路段和短暫的柏油路段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腳踏車山地賽
  • 賽道:高低不一、崎嶇不平
  • 場地:山地上進行
  • 1996年:正式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歷史,場地設定,器材,賽車規格,參賽裝備,參賽標識,競賽規則,競賽方式,獎牌,腳踏車山地賽,

歷史

腳踏車山地賽,始於法國
20世紀50年代,一些腳踏車運動員厭倦了在現代化公路上枯燥的訓練和比賽,他們到丘陵地帶尋找新的環境、新的挑戰,於是一種全新的運動方式產生了。
腳踏車越野應騎山地車,據傳,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學生斯科特(James Finley Scott)是第一位將普通腳踏車改裝成山地車式樣的人。
山地車越野運動首先出現於法國,並逐漸在歐洲流行。首次山地車賽是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的聖弗蘭西斯科市舉行的。以後越野運動逐漸在歐洲流行,並形成賽事。
1990年國際腳踏車聯盟承認了這項運動,1991年首次舉行世界盃賽。越野賽應選擇崎嶇不平、有天然障礙的路面,必要時設定人工障礙。賽程男子40~50公里,女子30~40公里。比賽時各隊從左至右排成一路縱隊集體出發,以到達終點的時間判定名次。男、女個人越野賽均於1996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場地設定

山地越野賽選擇的路線通常由高速度下山路段、爬山路段,鄉間路段、砂石路段、森林路段和短暫的柏油路段組成的環形賽道。規則要求:不論何種地面和氣候條件,要求賽道100%能夠騎行。
奧運會山地車比賽,一般選擇5公里至6公里長的環行賽道。賽道上每隔1公里設一個標誌牌,標明距離終點的公里數。距離較長的狹窄賽段必須間斷地設定一些可供超越的路段。
賽道路況要有清晰的路標指示,路標大小:寬20厘米,長40厘米。放置於地面高度1.5米的位置。路標指示箭頭用對照鮮明的顏色(黑、藍、紅)在白底上印出來。賽道路標要準確指明比賽路線和隨後出現的路況變化,以及交叉路口和所有存在潛在危險情況的地段。路標要清晰、確保運動員沿正確的路線騎行。賽道設定必須使用如圖所規定的標記。
賽道的高速地段或下坡處須按圖示布置場地,隔離觀眾區域:地帶A寬度至少2米。
補給區和修車點應設定在騎行速度較慢,並且地域開闊的平路或上緩坡的路段上。補給區和修車點要足夠寬、足夠長,保證通過的運動員在取食物時相互間不受干擾,必須有清楚的開始、結束標記。
在比賽的起點處要設定運動員的簽到區和驗車區。起點開始段必須足夠開闊,以便運動員能夠安全出發。終點線的前、後要有足夠長的直道和開闊的視野,為運動員的終點衝刺、衝刺後的緩衝提供安全保證。

器材

賽車規格

山地車
腳踏車全長不超過185厘米,寬度不超過50厘米,重量不少於6.8千克。車座長度應在24至30厘米之間,中軸與地面的距離應在24厘米與30厘米之間,腳踏車前後輪直徑必須相同。車輪的直徑:最大70厘米,最小55厘米。此外,場地腳踏車不能使用活飛輪、變速器和剎車裝置。

參賽裝備

在比賽中,運動員要穿帶袖的騎行服和短褲,可以是連體的。短褲的褲邊應當在膝蓋以上10厘米。在公路比賽中,運動員穿的風雨衣必須是透明的或符合該項目比賽的防雨服。運動員必須戴安全頭盔。

參賽標識

通常號碼布和號碼牌要用白色底板,黑色字樣。而且,字型、布底和車牌的大小,要符合規則的規定。

競賽規則

山地車越野賽是運動員在規定的山路賽道上進行集體出發,根據賽道的難度由裁判團來決定運動員所完成一定時間的騎行里程,最終以運動員到達終點的先後順序決定排名的比賽。 根據賽道情況,完成比賽的時間應在如下範圍內(小時、分):
最短 最長
成年男子 2.00 2.15
成年女子 1.45 2.00
出發前,裁判員將根據運動員的排名順序,通知運動員進入起點選擇出發位置。比賽由發令員鳴槍開始。
在整個比賽中,除相同狀態下的同隊運動員可以相互幫助,運動員不得接受賽事規定以外的任何幫助,否則取消比賽資格。 裁判團將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補給區和修車點位置。補給只能由本隊工作人員徒步完成,他們和運動員之間不允許有身體接觸。不允許供給者將水瓶、食物直接放置在運動員的車輛上,或放入運動員的衣袋中。未經裁判團的允許,不能向運動員身體潑水,或將水噴灑到運動員所騎車輛的任何部位上。

競賽方式

山地腳踏車比賽為集體出發。比賽進行數圈以後,最先到達終點的運動員為勝者。
出發時,運動員在出發線上的站位將由其各自在國際自盟的排名決定,排名越靠前的選手站位越靠前。如果有選手在比賽中途被套圈,則該選手須完成當圈比賽並在終點線前的指定位置由裁判通知離開賽道。被套圈的選手在成績單中的排名按其完成的圈數排序。
山地車比賽的賽道呈環形,路面起伏不平。該項比賽沒有特定的比賽距離,只按照適合的完成時間來設定圈數。具體參數如下:
最短時間 最長時間
男子 2小時 2小時15分
女子 1小時45分 2小時

獎牌

金獎
2004年夏季奧運會腳踏車山地賽項目獎牌
男子
金牌 法國選手 茹里安·阿布薩隆(Julien Absalon)
銀牌 西班牙選手 何塞·安東尼奧·埃爾米達(Jose Antonio Hermida)
銅牌 荷蘭選手 巴特·布倫蒂安斯(Bart Brentjens)
女子
金牌 挪威選手 岡恩-麗塔·達勒(Gunn-Rita Dahle)
銀牌 加拿大選手 瑪麗-海倫·普雷蒙(Marie-Helene Premont)
銅牌 德國選手 薩比內·斯皮茨(Sabine Spitz)

腳踏車山地賽

1. 山地車起源:
山地車是專門為越野(丘陵,小徑,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 而設計的腳踏車,一九七七年誕生於美國西岸的舊金山。當時,一群熱 衷於騎沙灘腳踏車在山坡上玩樂的年輕人,突發奇想:“要是能騎著腳踏車從山上飛馳而下,一定非常有趣了。”於是便開始越野腳踏車 的設計制,正式命名為山地車則是在兩年後的事。從此,“速降競技” 作為體育比賽中的一個新項目嶄露頭腳,運動員騎山地車沿規定的下坡線路高速滑降,速度快者為勝,吸引了眾多的愛好者。
腳踏車雖然始於歐洲,但美國人發明的山地車卻一掃傳統的 腳踏車概念,將一股新風吹遍全球。
2 . 山地車運動分類: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體育運動項目的增多,腳踏車在作為交通工具的同時,也已成為一種體育活動的器械,腳踏車運動成為人們愛好的體育競賽項目
爬山腳踏車的賽事共分為3個項目:下坡賽及雙人彎道與滑雪比賽同名項目十分類似--前者 是車手分別滑下一條下坡的賽道然後計算最短時間完成者勝出。後者 是兩名車手在兩條並列的下坡道上同時滑降,以Z 字型邊行駛邊飛躍土坡,最先到達者為勝.至於越野賽顧名思義是在野外的大自然環境下進行,賽程全長通常大約在 16 至24 公里之間, 其中不少於1/4的賽道是未經任何人工修葺。所有比賽的訣竅都是恰到好處得沿著既定的軌道,避免多走冤枉路。
3 . 山地車運動發展:
在爬山腳踏車運動中,法國選手在當今國際賽事裡已發展成一 般新力,與其它勁旅如美國、澳洲等成為了此項運動中的領導者。法國首先在今年世界錦標賽的下坡項目中高奏凱旋曲,其中車手富爾洛斯及加舒特分別取得 男子下坡賽的冠,亞軍。女子下坡賽方面,舒則替法國在青少年組的賽事中贏得另一面錦標,值得注意的是,她在這組別中奪魁所做出的時間,竟然比高級組的選手所做出的紀錄更快,可見法國在下坡項目中實力非常強大。越野賽項目方面,荷蘭的班贊斯 力壓群成為男子組冠軍,女子組 桂冠則由加拿大女騎士仙黛取得。這批新加冕的世界「山路之王」,在今次征服了德國黑森林之後,將要接受一個更大的挑戰--爬山腳踏車已獲國際奧委會正式排準,並已在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首次登場作為競賽項目。
4 . 山地車的特點:
在腳踏車王國中,山地腳踏車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種類、花樣之繁多,是其他的車種所不可比擬的。可是也正因為如此,許多入門的腳踏車愛好者並沒有買到最適合他們自己的山地車。在我們周圍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愛好者,他們看到FR或DH車看起來很COOL,就跑去買FR和DH,完全沒有考慮到自己只是公路騎行,結果因為FR和DH那過大的重量而叫苦不迭;又或者看到碟剎的外型很COOL,並且相對其他的剎車來說很貴,就以為碟剎一定很好,非碟剎不買。這種盲目消費的最終結果就是資金和精力的大量浪費。
是專門為越野(丘陵,小徑,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設計的腳踏車,其主要特徵是:寬胎,直把,有前後的減震,騎行較舒適。 寬而多齒的輪胎提供抓地力,有減震器吸收衝擊。近些年來前減震的套用成為標準,前後減震的車輛越來越普及。一些山地車開始使用副 把,但角度上揚的把橫卻成為了時尚。
1. 山地車,具有剛度大,行走靈活等特點,騎行時不必選擇道路,無論街巷漫遊還是休閒代步都獲得了廣泛的好評,騎車者可以在各種路面環境上盡情地享受舒適的騎行樂趣。
2. 山地車,因其堅固、粗獷、新穎的外型、繽紛奪目的色彩,優越的騎行性能,很快成為都市青年追求的時尚。
3. 山地車,各種部件均不同於普通腳踏車,具有緩衝作用、抗 震性能好的輪胎,牢固結實、材料鋼度大的車架,不易疲勞的手把以及即使在陡峻的坡道上也能夠暢快地騎行的變速器等,都使山地車更 加適合與爬山越野、郊遊旅行。
5 . 山地車的分類:
1.普通越野
50%上坡、50%下坡:用於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車中 最輕便最實用的車型,因強度適中,可以追求輕量化。
2.雙人競速
70%上坡、30%下坡:適合競賽級的高強度越野,但造價過高,都在萬元左右。
3. 自由騎FR (Free Ride)
40%上坡、60%下坡:野地叢林裡玩,也可以飛台階,高強 度要求,部分裝備接近 DH。
4.飛躍
30%上坡、70%下坡:飛土包的車,騰越空中,需要很重的 高強度車架,錢也不便宜。
5.速降 DH (Down Hill)
0%上坡、100%下坡:從山頂以60 公里/時的速度衝下,擁有巨長的雙肩前*,超高強度要求,一般造價在3-5 萬元左右,重心 後移,不適合爬坡;又因重量過重,不適合一般的騎行越野。
6 . 腳踏車的的作用
1 .代步與運輸
事實上,在許多國家,包括中國大陸,腳踏車是十分重要的運輸工具之一。不過,即使在工業發達、備最新型交通工具的國家如日本,仍然有許多人樂意採用腳踏車。這是因為騎腳踏車比走路省力,比駕車省錢,而且,不怕塞車,不用憂慮沒車位,來去自如,十分方便!
2 .健身的器材
在美國,騎腳踏車的人愈來愈多,但他們不是依賴它作交通工具,而是用來健身!現代人運動不足,於是日益肥胖,患心臟病的愈來愈多。醫學界呼籲之下,曾掀起緩步跑熱潮,但對於脂肪過剩的人士來說,腳踏車又是多麽適合的一種減肥健美方式!其他要跑要跳的運動,不停要抵抗地心吸力,難以持久;但腳踏車卻不同,舒服地坐著,雙腿只管推動腳踏,不用支持自己的重量,特別容易維持鬥志,繼續堅持下去!聰明的商人又發明了健身腳踏車,最適合怕太陽曬的嬌滴滴小姐,和日理萬機的行政人員,他們可以一邊運動健身,一邊從事其他活動,絕不浪費時間!當然,腳踏車還適合老弱傷殘,和意外愛傷後的復原者鍛鍊,因為並不需要很大的氣力,亦相當安全,不會太劇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