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英吐村隸屬中國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查乾花鎮。位於查乾花鎮政府駐地北8公里。以駐地腰英吐屯得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腰英吐村
- 地理位置:查乾花鎮政府駐地北8公里
- 人口:2794人
- 耕地:22.053畝
查乾花鎮,腰英吐村,震後抗災,
百科名片
【腰英吐村】 YAO YING TU CUN
蒙漢語組合。1945年光復後建立人民政權查乾花區(十四區)管轄為腰英吐村;1956年撤區劃鄉屬查乾花鄉,腰英吐管理區;1962年改稱為腰英吐大隊;1983年改為村建制為“腰英吐”村;1984年隸屬查乾花鎮,仍為“腰英吐”村。耕地面積22.053畝,屬草原地區,以牧業為主,兼種旱田,主要種植玉米、高粱、穀子、大豆等作物。有559戶,人口2.794人,其中蒙古族35人,滿族12人,余為漢族。轄5個自然屯,8個農業生產合作社。隸屬查乾花鎮。
查乾花鎮
查乾花鎮位於前郭縣西南部100公里處。是蒙古族聚居的鄉鎮之一。鎮政府駐地查乾花屯,查乾花鎮由此而得名,查乾花是蒙語,漢意為“白色的小坨子”。
據前郭縣誌記載,明萬曆末期首建老英吐屯(曾叫老英台);清康熙年間建立達爾罕屯;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建小城子屯;道光三十年(1850年)建立東伯音花屯;光緒六年(1880年)建立西伯音花屯;光緒十三年(1887年)建立查乾花屯,以後屯落逐漸增多,直至形成今天的屯貌。
東北淪陷時期,這裡為查乾花努圖克,設有警察署。東北光復後,1946年3月,成立查乾花區;1953年12月,改查乾花區為“查乾花努圖克蒙古族自治區”。1956年撤區設鄉,這裡設查乾花鄉、腰五井子鄉。1958年10月成立查乾花人民公社;1983年10月,撤銷查乾花公社,建立查乾花鄉。1984年經省政府批准為建制鎮,稱查乾花鎮。
查乾花鎮地處前郭縣西部大草原,地勢平坦,屬於本縣西部沙壟崗地。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高粱、大豆、向日葵、甜菜、綠豆等。
腰英吐村
【腰英吐】 YAO YING TU
蒙漢語組合。腰英吐村駐地。建於1935年(偽康德2年)。漢族住戶厲國忠來此拓荒種地,後住戶增多,形成屯落,因該屯址位於幾個英吐屯中間,故得名腰英吐。由於漢人遷入後稱“腰英吐”。有163戶,人口835人,其中蒙古族7人,滿族8人,余為漢族。有2個農業生產合作社。轄於腰英吐村。
【二青山】 ER QING SHAN
位於查乾花鎮政府駐地北8公里。建於1945年。漢族住戶崔健奎來此拓荒種地,後住戶增多,形成屯落,因附近有兩座小土山,蜿蜒曲折猶如兩條巨龍盤踞,曾取名二龍山,1966年更名為二青山。有71戶,人口326人,其中蒙古族13人,余為漢族。有1個農業生產合作社。轄於腰英吐村。
【後英吐】 HOU YING TU
蒙漢語組合。位於查乾花鎮政府駐地北9公里。建於1934年(偽康德2年)。漢族住戶賈樹風來此拓荒種地,後住戶增多,形成屯落,因屯址建於老英吐之東故得名東英吐。有142戶,人口686人,其中蒙古族15人,滿族4人,余為漢族。有2個農業生產合作社。轄於腰英吐村。
【後雙榆樹】 HOU SHUANG YU SHU
位於查乾花鎮政府駐地東北10公里。建於1939年(偽康德6年)。漢族住戶劉德武來此開荒立屯,因該屯建在雙榆樹屯之西北,故取名後雙榆樹。有77戶,人口410人,皆為漢族。有2個農業生產合作社。轄於腰英吐村。1963年5月19日,查乾花公社後雙榆樹屯富農分子劉德雙製造反革命暴亂被依法懲治。
【東英吐】 DONG YING TU
位於查乾花鎮政府駐地東北8公里。建於1935年(偽康德2年)。漢族住戶賈樹風來此拓荒種地,後住戶增多,形成屯落,因屯址建在老英吐之東故得東英吐。由於漢人遷入。有142戶,人口386人,其中蒙古族15人,滿族4人,余為漢族。有2個農業生產合作社。轄於腰英吐村。
震後抗災
中廣網北京2006年4月10日訊息(記者毛更偉) 4月7日、8日,國家民政部減災中心副主任馮金社、國家財政部社會保障司處長朱軍等在吉林省民政廳、財政廳有關領導的陪同下來前郭縣視察地震災情。並特別看望了遭受當日凌晨芮氏3.7ML餘震波及,災情急劇升級村屯的民眾。他們認真聽取了前郭縣領導就地震災情、抗震救災、存在問題及下一步工作打算等情況所做的報告,對前郭縣在應急措施、抗災自救、災後重建等方面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鼓勵他們繼續發揚團結協作、同甘共苦的精神,積極開展救助活動,全力以赴把災民生活安置好,力爭短期內恢復正常生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