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營溝抗日游擊根據地

腰營溝抗日游擊根據地

腰營溝抗日游擊根據地位於汪清縣中部雞冠鄉腰營溝和塘石河子溝(現名吉興)。主要遺址有:腰營溝區政府遺址、汪清縣游擊隊營房遺址等。1933年春,中共汪清縣委成立了腰營溝區蘇維埃政府(後改為人民革命政府),宣告了腰營溝抗日游擊根據地成立。1934年9月,日本侵略者發動第三次"大討伐",企圖消滅根據地,在這緊要關頭,中共東滿特委於1935年3月召開了腰營溝會議,決定保存革命力量,撤消了腰營溝抗日游擊根據地,並組織部隊和,向南北滿遠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腰營溝抗日游擊根據地
  • 地理位置: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中部
  • 景點級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建設情況,歷史意義,

地理位置

腰營溝抗日游擊根據地位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汪清縣中部,雞冠鄉腰營溝村腰營溝林場1500米處的北坡上。地理坐標:北緯43°32′19.5″,東經129°48′06.8″,高程497米。198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根據地遺址由腰營溝區政府、中共汪清縣委、共青團汪清縣委機關,汪清縣游擊隊第二連、第四連營房,根據地赤衛隊和兒童團崗哨哨位等多個遺址組成。

建設情況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汪清縣委根據抗日鬥爭的需要,以中共腰營溝區委(第一區區委)所在地為中心,創建了腰營溝抗日游擊根據地。1933年冬,日本侵略者發動了冬季“大討伐”,中共東滿特委、中共汪清縣委和革命民眾從馬村轉移到腰營溝,這裡遂成為東滿抗日鬥爭的中心,領導抗日軍民開展反日偽討伐鬥爭的根據地。1935年3月,在日偽當局加緊對根據地進行軍事圍剿的情勢下,時任中共東滿特委書記魏拯民主持召開了東滿黨、政、軍幹部聯席會議,史稱“腰營溝會議”。會議決定撤消東滿抗日根據地,組織部隊向南北滿遠征,開闢新的抗日游擊區。至此,腰營溝抗日根據地完成了歷史使命。

歷史意義

腰營溝抗日游擊根據地,雖然只存在不到兩年的時間,但作為東滿地區創建的早期根據地之一,當時東滿抗日武裝鬥爭的中心,其歷史作用是難以估量的。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抗日救國軍,曾以根據地為依託,進行了“小東溝”、“塘石河子”等戰鬥,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尤其是在這裡召開的東滿黨、政、軍幹部聯席會議(腰營溝會議),對東滿抗日游擊區的形成與發展,以及東北抗聯二軍的組成都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根據地遺存作為延邊地區的革命(紅色)文化遺存,是中共地方黨組織領導延邊軍民開展抗日鬥爭的歷史見證,是開展近代吉林人民革命鬥爭史研究必需涉及的重要課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