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腦血管病熱點與實踐》較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當前腦血管病的國內外基礎研究現狀及熱點,並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總結了各種類型腦血管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進展。全書共分11個章節,概述了腦血管病的流行病學現狀,著重闡述了缺血性腦血管病、腦動脈粥樣硬化、出血性腦血管病、兒童腦血管病及青年卒中的動物模型、發病機制等基礎研究熱點和臨床分類、診治,介紹了影像學、超聲、腦電檢查、介入等技術在腦血管疾病中的套用及卒中單元的規範化管理,探討了腦血管病研究的熱點問題和未來研究方向,使讀者對腦血管病有更系統、全面、深入的了解。《腦血管病熱點與實踐》內容祥實、新穎,適用於從事腦血管病研究的神經內外科、兒科、急診內科醫師及本領域的研究生使用。
《腦血管病熱點與實踐》參編人員主要為省內多年從事腦血管病的臨床醫師及部分國內腦血管病專家,《腦血管病熱點與實踐》將在我國腦血管病的基礎與臨床之間架起一座橋樑,並指導完善臨床實踐,同時激發起讀者對未知問題的探討,促使腦血管病的轉化醫學的發展。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腦血流與腦代謝
第一節 腦血流的基礎概念
一、腦血流動力學
二、血液流變學
三、腦循環的調控機制
四、腦血流量變化的影響因素
第二節 腦代謝的基礎概念
一、腦代謝的重要指標
二、腦代謝的重要代謝途徑
三、腦結構成分與代謝
四、CBF-代謝偶聯
第三節 腦血流與代謝的檢測技術
一、放射性核素腦顯像技術
二、腦灌注成像技術
三、功能MRI技術
四、腦血管成像技術
五、血管超聲技術
第二章 腦血管病的流行病學現狀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腦血管病的流行特點
一、死亡率
二、發病率
三、患病率
四、死亡率變化趨勢
五、腦卒中亞型分布
六、性別與年齡分布差異
七、地理分布差異
第三節 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1.高血壓
2.心臟病
3.糖尿病
4.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5.血脂異常
6.其他危險因素
第四節 危險因素干預試驗及預防對策
一、國外研究
二、國內研究
第三章 腦動脈粥樣硬化
第一節 動脈粥樣硬化發病機制
一、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多種假說
二、動脈粥樣硬化與炎症反應
三、動脈粥樣硬化及顱內血管狹窄
第二節 動脈粥樣硬化易損性斑塊的血生化標誌物
一、炎症相關標誌物
二、具有脂質氧化特徵的標誌物
三、其他生物標誌物
四、展望
第三節 頸部血管雙功能超聲技術的套用
一、頸動脈粥樣硬化
二、頸動脈夾層
三、顱內動脈瘤
四、後循環缺血
五、先天性椎動脈疾病
六、椎動脈型頸椎病(CSA)
第四節 經顱都卜勒超聲技術的套用
一、TCD的臨床套用優勢
二、經顱都卜勒超聲檢測的主要參數
三、血流速度異常的臨床意義
四、腦血流微栓子監測
五、缺血性腦血管病
六、大動脈炎
七、顱底異常血管網症
八、腦靜脈和靜脈竇血栓形成
九、腦出血
附:典型病例分析
第五節 腦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狹窄的藥物治療
一、控制高血壓
二、治療高脂血症
三、糖尿病的治療
四、戒菸
五、抗血小板和抗栓治療
第六節 腦動脈粥樣硬化性血管狹窄的外科手術與血管介入治療
一、外科治療
二、血管介入治療
三、顱內外血管支架置入後的再狹窄
第四章 缺血性腦血管病
第一節 局灶性缺血性卒中
一、缺血性卒中的動物模型
二、缺血性卒中後腦損傷的發病機制
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溶栓治療
四、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抗凝、抗血小板及降纖治療
五、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醫療管理
六、缺血性卒中腦保護研究
七、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血壓管理
八、缺血性卒中的預後評價
第二節 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重要臨床亞型
一、短暫性腦缺血發作
二、基底動脈閉塞
三、基底動脈尖綜合徵
四、缺血性腦白質疏鬆
五、腦分水嶺梗死
第三節 腦側支循環與缺血性卒中
一、腦側支循環的定義及意義
二、腦側支循環的代償途徑
三、病理狀態下常見側支循環血管的變化
四、腦側支循環功能的影像學檢查與評估
五、腦側支循環治療的目標和可能的策略
第四節 全腦缺血
一、全腦缺血的動物模型
二、全腦缺血後腦損傷的發病機制
三、心跳呼吸驟停後腦損傷的醫療管理
第五節 腦靜脈及靜脈竇血栓形成
一、大腦靜脈系統的解剖和生理特點
二、腦靜脈竇血栓形成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三、腦靜脈竇血栓形成的病理特徵
四、腦靜脈竇血栓形成的臨床表現
五、腦靜脈竇血栓形成的影像學和實驗室檢查
六、腦靜脈竇血栓形成的治療及預後
第六節 腦小血管病
一、變性性腦小血管病
二、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
三、伴皮質下梗死和腦白質病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腦動脈病
(CADASIL)
四、伴皮質下梗死和腦白質病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腦動脈病
(CARASIL)
五、伴視網膜病的腦小血管病
六、瀰漫性血管角質瘤病(Fabry病)
七、伴有乳酸酸中毒-卒中樣發作的線粒體腦肌病
八、COL4A1突變的腦小血管病
第七節 顱頸動脈夾層
一、顱頸動脈夾層的分類及流行病學
二、危險因素及發病機制
三、顱頸動脈夾層的臨床表現
四、顱頸動脈夾層的影像學診斷
五、顱頸動脈夾層的治療
六、預後及研究目標
第八節 顱內動脈擴張延長症
一、病因及病理學改變
二、診斷標準及臨床
三、治療與預後
第五章 出血性腦血管病
第一節 腦出血
一、腦出血動物模型
二、腦出血的常見病因
三、腦出血後的腦損傷機制
四、腦出血的內科管理
五、腦出血的外科治療
六、腦出血的預後評價
第二節 自發性腦室出血
一、自發性腦室出血的病因和病理
二、自發性腦室出血的診斷
三、自發性腦室出血的治療
第三節 蛛網膜下腔出血
一、蛛網膜下腔出血動物模型的建立
二、蛛網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和發病機制
三、蛛網膜下腔出血後腦血管痙攣的發病機制
四、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
五、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治療
第四節 腦澱粉樣血管病
一、流行病學及發病機制
二、腦澱粉樣血管病的病理改變
三、腦澱粉樣血管病的診斷和治療
第六章 兒童腦血管病
第一節 概述
一、兒童腦血管的發育特點
二、兒童腦血管病的發病趨勢
第二節 .兒童腦血管病的臨床
一、兒童腦血管病的分類和疾病特徵
二、兒童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第三節 .主要危險因素與各類腦血管疾病
一、心臟病
二、鐮狀細胞病
三、血友病及其他凝血障礙
四、血小板異常
五、顱底異常血管網症
六、高胱氨酸尿症
七、腦靜脈異常
八、線粒體腦肌病伴乳酸中毒及卒中發作
九、其他代謝性疾病
十、動脈瘤
第四節 兒童腦血管病的治療策略
一、急性期綜合管理
二、兒童腦血管病個體化治療策略
第七章 青年卒中
第一節 心臟疾病與青年腦卒中
一、作為潛在心源性栓子而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疾病
二、心臟血流動力學改變而引起的缺血性卒中
第二節 血管疾病與青年腦卒中
第三節 血液系統疾病與青年腦卒中
一、引起缺血性腦卒中的血液病
二、引起出血性腦卒中的血液病
三、由其他血液成分引起的青年卒中——抗磷脂抗體綜合徵
第四節 結締組織病與青年腦卒中
一、系統性紅斑狼瘡
二、血管炎病
三、類風濕關節炎
第五節 妊娠及產後腦卒中
一、動脈系統缺血性腦卒中
二、腦靜脈血栓形成
三、蛛網膜下腔出血
四、腦出血
五、腦內血管病相關綜合徵
第六節 偏頭痛與青年腦卒中
第七節 其他疾病與青年腦卒中
第八章 性別與腦血管病
第一節 性別差異的臨床研究
一、卒中危險因素的性別差異
二、卒中藥物治療的性別差異
三、卒中影像學檢查及介入、手術等治療的性別差異
四、卒中後併發症及預後的性別差異
第二節 性別特異性的分子機制及作用靶點
一、與細胞死亡相關的性別特異性分子機制
二、與性激素相關的分子機制及作用靶點
第三節 性激素在腦血管病中作用的研究進展
第四節 未來研究展望
第九章 神經影像技術在腦血管疾病中的套用
第一節 神經影像技術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套用
一、神經影像學技術對腦缺血半暗帶的檢測
二、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超早期診斷
三、不同機制的腦梗死神經影像學表現
第二節 神經影像技術在出血性腦血管疾病中的套用
一、腦動靜脈畸形
二、腦動脈瘤
三、自發性腦出血
四、腦微出血
第三節 神經影像技術對腦動脈狹窄性病變的診斷
一、腦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或閉塞
二、非動脈粥樣硬化性腦動脈狹窄或閉塞
第十章 腦電活動檢查與腦卒中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腦電圖在臨床腦血管病中的套用
一、腦電圖在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套用
二、腦電圖在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套用
三、腦卒中後癲癇腦電圖
四、腦卒中昏迷的腦電圖
第三節 腦誘發電位在臨床腦血管病中的套用
一、視覺誘發電位(VEP)
二、聽覺誘發電位(AEP)
三、體感誘發電位(SEP)
四、運動誘發電位(MEP)
五、事件相關電位(ERP)
第十一章 腦血管病治療研究熱點
第一節 預處理及後處理對腦保護的作用
一、研究中常用的預處理方法
二、預處理腦保護作用的機制
三、預處理對腦保護的臨床相關性研究
四、後處理的腦保護作用
五、未來展望
第二節 急性腦血管病的低溫治療
一、概述
二、低溫治療的誘導方法及體溫監測
三、低溫腦保護作用的機制
四、低溫治療的臨床研究現狀
五、低溫治療併發症的防治及利弊權衡
六、未來展望
第三節 細胞治療卒中對功能康復的影響
一、卒中治療的新策略——細胞治療
二、卒中後的神經再生
三、腦卒中細胞治療的細胞來源
四、腦卒中的幹細胞治療
第十二章 卒中單元及遠程醫療
第一節 卒中單元的建立
一、卒中服務模式的演變
二、卒中單元模式
三、卒中單元的建立和實施
第二節 卒中單元的監護和管理
一、卒中監護病房
二、常見併發症的處理
第三節 卒中單元內的康復治療
一、肢體康復
二、語言功能康復
三、心理評定及康復
第四節 腦卒中的遠程醫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