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溝(sulci,複數sulcus)是1996年公布的動物學名詞。指腦袋較小的陷入的褶皺區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腦溝
- 外文名:sulci
- 所屬學科:動物學、腦科學
- 公布時間:1996年
腦溝(sulci,複數sulcus)是1996年公布的動物學名詞。指腦袋較小的陷入的褶皺區域。
腦溝(sulci,複數sulcus)是1996年公布的動物學名詞。指腦袋較小的陷入的褶皺區域。含義大腦表面有腦回(gyri,英文單數形式為gyrus,複數形式為gyri)、腦溝(sulci,英文單數形式為sulcus,復...
大腦皮質在大腦表面形成眾多皺褶,大的皺褶為腦溝,溝底的皮質較薄。是劃分腦回和大腦分葉的重要標誌。發生過程:孕13周邊緣帶在某些部位增厚,漸成疣狀陷入皮質板,在腦表面尚不見腦溝回。由於大腦實質體積增加的速度快於顱骨發育的速度,孕16周時,各腦區有較多溝回顯現,以往文獻報導大腦主要溝回的發生在孕20...
腦溝村位於管陶鄉西北20多公里,東於後渠村相鄰,南與墳交,西與梁溝,北與荒莊相鄰,該村分四個自然村,(腦溝南桃園,北桃園,大紅渠),腦溝村居住垴上,下邊有條溝,因而得名腦溝村。全村70多戶,200餘人,耕地170畝,林地15000餘畝,南為出口,西有紅臉崖,東有板山的,北有出口,全長20多公里,...
嗅腦溝 嗅腦溝(rhinal sulcus)是2014年發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 側副溝向顳葉前端的延續。分隔海馬旁回的前部與顳葉餘部皮質。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
東腦溝隧道 東腦溝隧道是太焦鐵路的一條隧道,於1974年建成。東腦溝隧道位於山西省晉中地區太谷縣東部,沿寨站和路家莊站間的東腦溝,長 1100.6 米。
中央溝:中央溝從冠狀平面將大腦分成額葉和頂葉的腦溝。從額狀回行於大腦半球的背外側面。起自半球的上緣,下端幾達大腦外側裂。一、概述 1、中央溝:中央溝從冠狀平面將大腦分成額葉和頂葉的腦溝。從額狀回行於大腦半球的背外側面。起自半球的上緣,下端幾達大腦外側裂。2、額葉:額葉大腦半球在中央溝以前、...
人腦由大腦、小腦、間腦、腦幹組成。其中:大腦是中樞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也是腦的主要部分。分為左右兩個大腦半球,二者由神經纖維構成的胼胝體相連。大腦半球表面有許多彎彎曲曲的溝裂,稱為腦溝,其間凸出的部分稱為腦回。這些腦溝、腦回就像一塊皺攏起來的綢布,一旦展平,它的面積像半張普通報紙大小,約...
腦葉,生物學名詞,分別為額葉、頂葉、枕葉、顳葉,主要作用為調節人類情感行為等。簡介 人腦的平均重量大約為1400克(3磅)。腦從顱腔里取出時,有點像一個粉灰色的大核桃。腦縱向分為兩個腦半球。每個腦半球的皮層又被許多腦溝和腦回分為四個葉。腦溝是溝狀的,腦回則是一些從腦的表層就可以看見的隆起的...
大腦溝裂間隆起的地方稱為腦回,在每一葉內,一些細小的溝裂又將大腦表面分成許多回,如額葉的額上回、額中回、額下回、中央前回等,顳葉的顳上回,顳中回和顳下回,頂葉的中央後同等。大腦中負責記憶功能的結構叫海馬,而相當於電腦記憶體的結構就是大腦的前額葉——腦袋前額頭後面的那部分大腦皮層區域。這...
每一條腦溝在解剖學上都有專有名稱(nomina anatomica)。腦溝與腦回的形態基本左右半球對稱,是對腦進行分葉和定位的重要標誌。比較重要的腦溝有外側溝 (lateral sulcus)起於半球下面,行向後上方,至上外側面;中央溝 (central sulcus)起於半球上緣中點稍後方,斜向前下方,下端與外側溝隔一腦回,上端延伸...
大腦半球由大腦皮質、髓質和基底核三部分構成。左、右兩側大腦半球借胼胝體相連。皮質表面布滿深淺不等的腦溝,溝之間是隆起的腦回。髓質在皮質的深面,由神經纖維集中而成,是聯繫大腦兩半球和聯繫大腦與腦幹、脊髓之間的纖維。基底核位於髓質的深部,由密集的神經元組成。每個大腦半球可分為三個面,即寬闊而凸隆...
病變區水份增加在CT圖像上造成兩種效應,一是病變區密度減低,皮質和髓質缺乏密度差異,早期這種密度減低一般不顯著,多呈楔形,與受累動脈的供血範圍一致,邊界模糊;另一是由於水份增加使病變區體積變大而造成的占位效應或腫塊效應,輕的表現為病變區腦組織腫脹,腦溝、腦油消失,重的表現為中線結構向對側移位,即...
曾從事過人腦溝回、胚胎結構和組織化學等方面的研究。他所編的《人體解剖學》為全國醫學院校教材。人物簡介 張鋆,1890年生於浙江省平陽縣鰲江鎮東河村。中國解剖學家,醫學教育家,曾當選中國解剖學會理事長、北京市一至五屆人大代表、人民委員會委員,第三至五屆全國人大代表和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他年少時...
占位效應 占位效應一般指腦組織病理解剖改變的一種影像學表現,由顱內占位病變及周圍水腫所致。表現局部腦溝、腦池、腦室受壓變窄或閉塞,中線結構移位。
1. CT平掃側腦室周圍及半卵圓中心腦白質可見斑片狀低密度影,以側腦室前角、后角周圍最為明顯,嚴重者大腦各葉白質全部明顯累及,往往雙側對稱分布。2. 增強掃描白質強化不明顯,灰白質密度差別增大。3. 可伴有不同程度瀰漫性腦萎縮改變,腦室系統擴大,腦溝、腦池增寬。4. 常合併有基底節區、丘腦、腦室旁...
(4)腦栓塞性病變時,視網膜血管內可發現乳白色發亮的栓子,表明其來自頸動脈的粥樣硬化斑塊。(5)長期患高血壓病的患者眼底病變較輕者表明該側可能有頸內動脈的閉塞或部分狹窄。9.特殊檢查 (1)頭部CT為首選,可快速鑑別腦出血(均勻一致的高密度、沒有腦回形態)、蛛網膜下腔出血(腦溝、腦池的密度增高)...
在交通性腦積水中,腦脊液生成過多比較少見,若發生者,多因脈絡叢增生、脈絡膜乳頭狀瘤等所致。輔助檢查 CT和MRI表現 交通性腦積水的CT和MRI典型表現為腦室系統普遍擴大,伴腦溝正常或消失。但交通性腦積水的腦室擴大與腦萎縮及其他原因所致的腦室擴大比較,有一定的特徵性。在早期,交通性腦積水可僅表現為顳角擴大...
腦蛛網膜下隙位於蛛網膜與軟腦膜之間,內充滿腦脊液,此隙向下與脊髓蛛網膜下隙相連通。蛛網膜下隙在腦溝、裂等處擴大,形成蛛網膜下池或腦池。相鄰腦池間無明顯界限,彼此交通,其形狀及大小在臨床影像診斷上具有重要意義。基本概念 蛛網膜下隙在腦的溝、裂等處擴大,形成蛛網膜下池,亦稱腦池。此概念可與...
腦萎縮最主要的致病因素是腦血管長期慢性缺血,導致紅細胞變形能力下降,微血管的有效血液灌注不足,腦組織處於慢性缺血、缺氧狀態,腦細胞形態及功能受到影響,即形成腦萎縮。其病理變化可見腦回變平,腦溝增寬,腦室腦池擴大,腦重量減輕。多為大腦皮質萎縮。因萎縮部位和涉及範圍不同又可分為局限性和瀰漫性腦萎縮...
腦的一部分。位於大腦的後下方,顱後窩內,延髓和腦橋的背面。可分為中間的蚓部和兩側膨大的小腦半球。小腦表面有許多大致平行的淺溝,溝間為一個葉片。表面的灰質為小腦皮層、深部為白質,也稱髓質。白質內有數對核團,稱中央核。小腦是運動的重要調節中樞,有大量的傳入和傳出聯繫。大腦皮質發向肌肉的運動信息...
(1)腦皮質發育不全①腦回增寬 大腦皮質紋理簡單、腦溝減少、腦回增寬。皮質結構常僅有4層。②腦回狹小 一部分皮質紋理複雜,腦溝增多、變淺皮質呈現散在硬結、神經細胞大小不均、樹突減少。③腦葉萎縮性硬化 局部或彌散性腦回萎縮變硬、神經元變性,膠質細胞增生。④神經細胞異位 胚胎期神經細胞遷移過程失常,...
主要為腦白質的斑片狀低密度,以側腦室周圍,特別是在側腦室額角周圍最明顯,其次好發於中央半卵圓區腦白質。病灶常為兩側對稱性,其密度降低不如腦梗塞明顯,邊界不清。基底節一內囊區、丘腦、腦幹常伴發多少不等的腔隙性梗塞灶。腦室系統擴大,腦溝、腦池增寬,提示瀰漫性腦萎縮改變。 2.MRI表現:可更好地...
老年腦萎縮是以病理改變命名的一種腦病,是指各種原因所引起的腦組織結構體積縮小,腦實質減少,腦重量減輕,細胞數目減少,腦回變平,腦溝增寬增深,腦室、腦池和蛛網膜下腔擴大。並有輕度膠質增生及腦動脈不同程度退行性病變,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情緒不穩,思維能力減退,注意力不能...
最後隨著腦萎縮的發展,腦溝和腦池加寬,腦室系統亦有所擴大。【治療措施】對遷延性昏迷主要在於預防,一旦發生,尚無治療良策。據國內個別報導,植物狀態1~2年甚至長達12年後仍有恢復的病例,堪稱奇蹟。不過對這類病人不應抱消極態度,應該予以認真治療、精心護理,以期有所恢復。首先是加強顱腦外傷初期的處理,...
CT或MRI可確定腦室擴大及程度及皮質萎縮的程度,有時可同時了解引起腦積水的原因。此外,CT或MRI還能了解腦積水是急性腦積水還是慢性腦積水,為臨床處理措施的套用提供依據。在腦積水的診斷中,應注意與腦萎縮引起的腦室擴大相區別,後者腦室擴大的同時可明顯地顯示出側裂或腦溝,甚至可有腦溝及腦裂的明顯擴大。另外...
⑶正常壓力腦積水是交通性腦積水的一種特殊類型,多發生於慢性交通性腦積水基礎,代償調節功能使分泌減少,部分完好的蛛網膜顆粒吸收功能代償加快,從而形成新的平衡。雖然腦室系統擴大,但腦脊液壓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故稱正常壓力腦積水。CT表現:腦室系統普遍擴大,腦溝加深,但兩者不成比例,腦室擴大更顯著。臨床多...
2、CT或MRI顯示局限性額或前顳葉萎縮,腦溝增寬,額角呈氣球樣擴大,額極和前顳極皮質變薄,顳角擴大,側裂池增寬,多不對稱,可早期出現。SPECT呈不對稱性額顳葉血流減少,PET顯示不對稱性額顳葉代謝降低,較MRI敏感,可早期診斷。 3、遺傳學檢查發現多種tau蛋白基因突變有助於確診。(二)診斷及鑑別診斷 1、...
3.腦電圖有瀰漫性g波和8波。CT掃描顯示側腦室、第三腦室擴大和腦溝增寬。核素腦血流圖測定可有腦血流量減少。併發症 步態不穩,面部不自主動作,強迫反射,模仿動作,甚至偏癱等。鑑別 1.痴呆:以呆傻愚笨為主要表現,無癱瘓、震顫等表現。但腦萎可發展為痴呆。2.腦絡痹:以頭痛,頭暈,情緒和性格改變為主要...
瀰漫性硬化症為一組少見的大腦半球白質及嗜蘇丹中性脂肪廣泛脫髓鞘疾病,Schilder病即其中之一。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兒童和青少年,平均年齡30歲左右。臨床表現有視力喪失和肢體感覺及運動障礙等症狀。本病原因不明。有人認為與遺傳有關。病理解剖可見有腦溝增寬和腦回萎縮。切面可見大腦白質有單個大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