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外傷後認知功能障礙客觀評價的法醫臨床學研究》是依託蘇州大學,由陶陸陽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腦外傷後認知功能障礙客觀評價的法醫臨床學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陶陸陽
- 依託單位:蘇州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腦外傷後認知功能障礙程度客觀評定是法醫鑑定的難點,迄今關於認知功能障礙程度的測量均依靠主觀性較強的行為學方法,國內外尚無對影像學、腦電生理學、磁共振及波譜分析(MRS)、分子生物學等客觀檢測結果與腦外傷後認知功能障礙程度相關性的系統研究。本項目擬在前期動物模型研究基礎上,以鑑定中的腦外傷病人為研究對象、以健康人做對照,擬研究如下內容:1.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對腦外傷後認知功能障礙程度的影響;2.Marshall CT分類與腦外傷程度及認知功能障礙程度的關係;3.腦外傷後不同程度認知功能障礙的事件相關電位P300變化規律;4.腦外傷後白質疏鬆、腦代謝變化與認知功能障礙程度的關係;5.腦外傷後認知功能代償與空間結構溯源;6.認知相關基因表達與腦外傷後認知功能障礙程度的相關性。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建立腦外傷後認知功能障礙程度客觀評價體系,為司法鑑定及臨床療效與預後評估提供科學客觀手段。
結題摘要
各類刑事案件、交通事故、工傷事故、災難等事件均可引起腦外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並造成受傷個體認知功能等神經功能障礙。如何客觀評定傷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預後以及認知功能障礙程度,是臨床和法醫司法鑑定中必須解決的問題。本項目通過對臨床及司法鑑定實際工作中的腦外傷病人群體進行了相關研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對腦外傷後認知功能障礙恢復程度的影響,顱腦損傷的性質、程度、部位及大腦結構變化對認知功能障礙程度的影響,不同程度顱腦損傷及認知功能障礙的事件相關電位特點研究,腦外傷病人的fMRI檢測,並通過腦外傷動物模型研究腦外傷後神經細胞死亡相關基因表達及其與動物認知功能障礙的關係。研究結果顯示,顱腦損傷的發生人群分布存在性別、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的差異性;除腦幹部位損傷外,腦外傷部位與損傷程度無明顯相關性;顱腦損傷後GCS評分與腦外傷後IQ值及SDSS值低度相關,與ADL值中度相關;腦外傷後昏迷時間與IQ及SDSS低度相關,與ADL高度相關;腦外傷急性期(24h內)CT中線偏移程度是腦外傷後智力缺損的關鍵因素;腦外傷後認知功能障礙程度與ERP中P300、MMN的潛伏期和波幅降低程度相關;腦外傷病人的fMRI的警覺網路、定向網路和執行網路皮層發生變化、神經元激活明顯減弱;腦外傷後發生程式性細胞死亡,包括自噬性細胞死亡、凋亡及程式性壞死,信號氣體、炎症因子、凋亡蛋白、自噬相關蛋白的表達程度與腦外傷後認知功能障礙程度相關,改變這些蛋白的表達(如自噬相關蛋白、凋亡相關蛋白、Nec-1、胱硫醚-β-合成酶等)可以起神經保護作用並改善認知功能。上述研究結果顯示,多變數綜合分析對臨床及法醫學有關腦外傷後認知功能障礙程度和傷殘等級鑑定的準確性有指導意義,套用事件相關電位客觀評斷腦外傷後認知功能障礙程度具有可行性,為腦外傷臨床預後評價及法醫學司法鑑定實踐中有關腦外傷後認知功能障礙客觀評定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