腝,讀音是ruǎn,是一個漢語辭彙,解釋是軟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腝
- 拼音:ruǎn
- 部首:月
- 注音:ㄖㄨㄢˇ
基本信息,基本字義,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拼音:ér nào ní
部外筆畫:9,總筆畫:13 ; 繁體部首:肉,部外筆畫:9,總筆畫:15
五筆86&98:EDMD 倉頡:BMBK
筆順編號:3511132522134 四角號碼:7128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15D
基本字義
--------------------------------------------------------------------------------
◎ 軟腳。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人移切。有骨醢也。或作臡。
又《集韻》年題切,音泥。
又汝來切,音荋。義𠀤同。
又《廣韻》而兗切《集韻》乳兗切,𠀤音輭。足疾也。
又《玉篇》《廣韻》𠀤那到切,音𨱵。臂節也。
又《廣韻》《正韻》𠀤奴困切,音嫩。肉腝。《正字通》醢為本義。讀若而者,本音也。讀若嫩者,轉音也。後借為嫩弱之腝。
又《集韻》人之切,音而。與胹同。爛也。《揚子·方言》秦晉之郊謂熟曰胹。或作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