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掌關節脫位

組成腕掌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對位關係,稱為腕掌關節脫位。

基本介紹

  • 別稱:腕掌關節脫位
  • 常見病因:間接暴力作用
  • 常見症狀:手背部腫脹、 疼痛
  • 性質:關節面失去正常對位關係
疾病概述,疾病症狀,患病原因,發病機理,西醫治療,診斷鑑別,

疾病概述

組成腕掌關節各骨的關節面,失去正常對位關係,稱為腕掌關節脫位。腕掌關節由遠排腕骨與掌骨基底的關節面組成。其中第1掌骨與大多角骨構成的關節,為鞍狀關節,可作屈伸、內收和外展運動,是活動範圍較大而靈活的關節。第二掌骨與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及頭狀骨構成關節;第3掌骨與頭狀骨構成關節,第4、5掌骨與鉤骨相接形成關節。第2~5腕掌關節囊的掌側和背側均有韌帶加強,較為穩定,其關節腔較為狹窄,活動範圍極少。單純閉合性腕掌關節脫位很少見,往往不被重視,故容易漏診。但有時可見到開放性腕掌關節脫位或脫位並發骨折。

疾病症狀

第1 腕掌關節脫位
1. 手背部腫脹、 疼痛 、拇指活動受限。
2.腕背側壓痛(+),第1掌骨頭叩擊痛。
3.有鬆脫感,在腕背側可觸及骨端隆起畸形。
第2~5 腕掌關節脫位
1. 手 背部腫脹, 疼痛 ,2~5指活動受限。
2.腕背側 壓痛明顯 ,沿縱軸叩擊掌骨頭時,有鬆脫感。
3.掌骨基底部在腕背明顯隆起,腕骨相對顯得塌陷。

患病原因

腕掌關節脫位並不多見,偶可見第一腕掌關節脫位。因拇指活動範圍較大,當間接暴力作用在第一掌骨時偶能發生腕掌關節脫位。其他腕掌關節脫位是指第2—5掌骨與遠排腕骨之間脫位,極少見。因為掌骨基底相互間以及與腕骨之間有堅強的韌帶相連,活動範圍極小。一旦發生脫位,常常是掌骨成排向背側脫位。此外,第五掌骨偶能單獨發生脫位。

發病機理

拇指腕掌關節脫位多由間接暴力引起,拇指多在外展位遭暴力損傷而脫位。單純脫位者,第1掌骨基底多向大多角骨背側移位,若伴有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則多向外側移位。第2~5腕掌關節脫位常見於手外傷患者,如機器輾軋傷、滾筒傷、擠壓傷等,故多為開放性脫位。因第2、3掌骨基底背側有強有力的橈側腕長短伸肌附著,第5掌骨背側有尺側腕伸肌附著,5個掌骨之間又有堅強的韌帶連線,故一旦發生脫位,常見成排掌骨向背側脫位。有時偶爾可見第5掌骨單獨發生脫位。

西醫治療

一、第一腕掌關節脫位
(一)非手術療法
1.復位手法:患者取坐位,局麻下,助手握其前臂,術者一手握拇指在外展位與助手對抗牽引,另一手拇指置於第1掌骨基底部,由背側向掌側推壓,以恢復與大多角骨關節面的正常關係。
2.固定方法:復位成功後,用塑形夾板或鋁板或石膏條將拇指腕掌關節固定在輕度前屈,外展對掌位。
(二)手術療法
1.適應症:①手法復位失敗者。②陳舊性脫位。
2.手術方式:①切開復位。②腕掌關節功能位融合術。
二、第2~5腕掌關節脫位
(一)非手術療法
1.復位手法:患者仰臥位,在臂叢麻醉下,前臂旋前位,助手握第2~5指及拇指作腕掌關節牽引,術者雙手環抱腕部,在與助手對抗牽引的同時向背側端提,雙拇指將掌骨基底部由背側向掌側用力按壓,即可復位。
2.固定方法:用塑形夾板固定腕掌關節於功能位,並在掌骨基底部背側加墊,增加固定力。
(二)手術療法
1.適應症:①手法復位失敗者。②陳舊性脫位。
2.手術方法:①切開復位。②腕掌關節功能位融合術。

診斷鑑別

掌骨基底部骨折,壓痛點在掌骨基底部,在骨折部有向背側橈側成角畸形,除拇指末節稍能屈曲外,不能作內收、外展活動。而腕掌關節脫位則在腕背側壓痛明顯,沿縱軸叩擊掌骨頭時,有鬆脫感,掌骨基底部在腕部明顯隆起,拍手正斜位X片可以鑑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