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皮質

腎皮質

腎額狀切面後,其外層色深部分,叫腎皮質。皮質包繞髓質,含有豐富的血管,肉眼觀察呈顆粒狀,主要由腎小體和腎小管構成。皮質有伸向髓質的腎柱,髓質的椎體底朝向皮質,整個腎實質是由許多腎曲小管、血管及結締組織構成,腎皮質是腎泌尿的重要部分,即為腎小球的濾過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腎皮質
  • 外文名:renal cortex
  • 科室:腎內科
一、概述:,二、腎小球,三、腎小管,

一、概述:

腎實質分為皮質和髓質兩部分。腎皮質位於腎外層淺層,主要由腎小體和腎小管構成。腎小體是形成原尿的主要結構,近似球形,直徑約為200μm,其中央部分是毛細血管組成的腎小球,腎小球外面緊包腎小囊。腎小體有兩個極,一側為出入腎小體的血管極,對側為與腎小管相連線的尿極。皮質有伸向髓質的腎柱,皮質厚度為1cm,占腎實質的1/3,含有豐富的血管,呈紅褐色。腎皮質是腎泌尿的重要部分。
成人的腎皮質形成連續的光華的外層區域,其間有一些突起腎柱(renal column),延伸至腎錐體(renal pyramid)。它包括腎小球(renal corpuscles)和腎小囊但是不包括深入腎髓質(renal medulla)的亨利氏環(loop of Henle)部分。它同時也包括血管部分和集尿管。

二、腎小球

腎小體又稱腎小球,是腎單位的起始端,膨大如球形,直徑150~250μm,面積0.1010~0.4670mm2,由血管球和腎小囊組成。有兩個極:即血管極和尿極。血管極有血液流入的進球小動脈以及引流出血液的出球小動脈。通常進球小動脈比出球小動脈管徑粗。進球小動脈穿入腎小囊內分為4~5支,每支形成毛細血管內,毛細血管間有少量基質作為系膜,內有少數系膜細胞,共同組成血管小葉。相對一端為與腎小管相連線處稱尿極。
系腎單位的組成部分。位於腎皮質內和腎柱內,由血管球和腎小球囊構成。血管球是由腎動脈的分支,即輸入小動脈進入腎小球囊後一再分支蟠曲所形成的毛細血管球。此球的毛細血管最後又合併成1條輸出小動脈而出腎小球囊。輸入小動脈的口徑比輸出小動脈的口徑粗,因此,血液進球的多,流出的少,致使球內壓增高,這對血管球的濾過有很大作用。

三、腎小管

腎小管是腎單位的一部分,系一細長的單層上皮管道,長約50mm,寬20~50μm,上端緊接腎小球末端為集合管,其外表面有一層連續的基底膜,腎小管的上皮細胞息於其上。Smith根據腎小管的功能和結構提出較為合理的分段法,將腎小管全長分為四段:近端、細端、遠端和集合管。這一分法超出了胚胎學上固有腎單位的分法,因為集合管來自輸尿芽(ureter-ic bud),不屬於固有腎單位。但是在結構上腎小管的遠端和集合管有許多相同點,在功能上集合管與尿的組成有關,故不應把集合管僅僅看著是尿液的導管,而應是腎小管的組成部分。倘若將兩個腎臟所有腎小管長度相加可達70~100km,將小管的總面積相加可達6m2,為人體總體表面積的3~4倍,有人估計兩腎近端小管絨毛總面積為50~60m2,極大地增加了腎小管重吸收的面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