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毒蛾(腎毒蛾)

豆毒蛾

腎毒蛾一般指本詞條

豆毒蛾,Cifuna locuples Walker,毒蛾科腎毒蛾屬的一種昆蟲。寄主柳、榆、茶、荷花、月季、紫藤等。幼蟲群集為害,咀食葉片成孔洞、缺刻,降低觀賞效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豆毒蛾
  • 拉丁學名:Cifuna locuples Walker
  • 別稱腎毒蛾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毒蛾科
  • 亞科:古毒蛾亞科
  • :腎毒蛾屬
  • :豆毒蛾
  • 分布區域:延河流域
分布與危害,形態特徵,成蟲,卵,幼蟲,蛹,生活習性,群中分布,發生規律,防治方法,

分布與危害

幼蟲群集為害,咀食葉片成孔洞、缺刻,降低觀賞效果。

形態特徵

成蟲

黃褐色至暗褐色,雄蟲觸角羽狀,前翅有兩條深褐色橫紋帶,帶紋之間有一個腎形斑。雌蟲觸角短櫛齒狀,前翅的褐色紋帶較寬。

半球形,淡青綠色。

幼蟲

黑色全身有毛,在身體前後兩端和腹部前幾節有成束的長毛,特別在腹部前兩節的毛束向兩側平伸,黑色,像飛機的兩翼,故有“飛機刺毛蟲”之稱。在腹部,第六、第七節背面和其他毒蛾幼蟲一樣,各有一個黃褐色圓形的反縮腺。

紅褐色,背面有長毛。

生活習性

室內條件下該蟲一年發生2~3代,以幼蟲越冬。幼蟲期總食葉量6789.35mm~2,總取食量11張。室溫在24℃時,完成一世代需要67.42d。其中卵期6d,幼蟲期47.5d,預蛹期為1d,蛹期為9.25d和成蟲(產卵前期)3.67d。雌雄成蟲性比為1:1.29。室內卵平均孵化率為89.5%。越冬幼蟲過冷卻點-5.25至-6.78℃,結冰溫度為-3.57至-4.65℃。

群中分布

不確定,在延河流域,一年又發生3代。

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2~3代,幼蟲越冬;翌年4月羽化成蟲,成蟲有趨光性。卵產在葉背成塊狀,每塊有卵50~200粒;初幼蟲有群集性,稍大後即分散危害;老熟幼蟲在葉背吐絲結繭化幼蟲體外長毛均有毒,能引起人體皮炎、斑疹等。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在低矮觀賞植物、花卉上,結合養護管理摘除卵塊及初孵尚群集的幼蟲。還可束草把誘集下樹的幼蟲。 2.燈光誘殺。利用黑光燈誘殺成蟲。 3.生物防治。保護天敵昆蟲。噴施微生物製劑,可用每克或每毫升含孢子100108以上的青蟲菌製劑500~1000倍液在幼蟲期噴霧。 4.藥劑防治。用50%殺螟松乳油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10mg/kg滅幼脲1號,防治幼蟲。在樹體高,蟲口密度大時,可用觸殺性很強的農藥如菊酯農藥塗刷樹幹,毒殺下樹的幼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