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戶,讀音是tuō hù。意思是指全家脫漏戶籍。
基本介紹
- 拼音:tuō hù
- 釋義:指全家脫漏戶籍
解釋,出處,
解釋
指全家脫漏戶籍。
出處
《唐律·戶婚·脫戶》:“諸脫戶者,家長徒三年,無課役者減二等,女戶又減三等。”
長孫無忌 疏議:“率士黔庶皆有籍書,若一戶之內盡脫漏者,所由家長,合徒三年。”
《續資治通鑑·宋神宗元豐六年》:“六月庚午, 遼主 命諸路檢校脫戶,罪至死者原之。”
《元典章·刑部八·禁誘略》:“此等多系南人,終恐不能安居,一旦流移四方,徒令有司受脫戶之責。”
脫戶,讀音是tuō hù。意思是指全家脫漏戶籍。
脫戶,讀音是tuō hù。意思是指全家脫漏戶籍。解釋指全家脫漏戶籍。出處《唐律·戶婚·脫戶》:“諸脫戶者,家長徒三年,無課役者減二等,女戶又減三等。”長孫無忌 疏議:“率士黔庶皆有籍書,若一戶之內盡脫漏者,所由家長,合徒...
脫戶漏口 是唐律對違反國家賦役制度行為的規定之一種。“脫戶”是指全戶不向官府申報戶口,“漏口”是指一戶之中漏報應稅人口。這些行為都是為了逃避國家的賦稅徭役,因此,唐律根據不同情節分別規定了輕重不等的刑罰。
所謂“原報抄籍”,是指洪武二年前已陸續歸順朱元璋政權的地區所有漏戶、脫戶之人,均各赴所在官司自首,按元朝舊有版籍冊籍抄報,不得擅自變動,造成混亂。這就是以原籍立戶原則。此外,朱元璋推行了“戶帖制度”,類似於今天的戶口...